【用前韵答彪讲书】作者:王炎 朝代:宋代
[用前韵答彪讲书]用前韵答彪讲书原文
薄游城南园,堕睫衣袂湿。
斯人既骑箕,有客犹鼓瑟。
凛然气如生,可使懦夫立。
当时道义交,彪子居其一。
尝试问所疑,倾倒无吝惜。
逝者不可作,往访杖屦迹。
欲返更徘徊,远岫邀日入,缅怀经世心,伐辐置河侧。
立朝道不容,忧国意难释。
敢负门下知,晨夕自警策。
[用前韵答彪讲书]诗词问答
问:用前韵答彪讲书的作者是谁?答:王炎
问:用前韵答彪讲书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王炎的名句有哪些?答:王炎
[用前韵答彪讲书]参考注释
[用前韵答彪讲书]薄游
亦作“ 薄游 ”。1.为薄禄而宦游于外。有时用为谦辞。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序:“以为浊世不可以富贵也,故薄游以取位。”《文选·谢朓<休沐重还道中>诗》:“薄游第从告,思闲愿罢归。” 李周翰 注:“薄游,薄宦也。” 唐 杜甫 《夜雨》诗:“通籍恨多病,为郎忝薄游。” 明 王世贞 《秩满三载移牍有叹》诗之二:“厌説 青 齐 旧,依稀十二年。薄游鷄肋味,多难《马蹄》篇。”
(2).漫游,随意游览。 唐 李嘉祐 《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诗:“细草緑汀洲,王孙耐薄游。” 明 徐渭 《梅赋》:“往予薄游海外,闻 罗浮 之胜而未得登焉。” 谢无量 《己酉岁未尽七日自芜湖溯江还蜀入春淹泊峡中观物叙怀》诗:“薄游从曼衍,疾首念鰥惸。”
见“ 薄游 ”。
[用前韵答彪讲书]南园
(1).园名。在 广东 广州市 南。 明 洪武 初, 赵介 、 孙蕡 等五人在此结社,号 南园 五子。 嘉靖 时,又有 欧大任 梁有誉 等五人,于此结社,号 南园 后五子。参见“ 南园十先生 ”。
(2).泛指园圃。 晋 张协 《杂诗》之八:“借问此何时,胡蝶飞南园。” 唐 柳宗元 《冉溪》诗:“却学 寿张 樊敬侯 ,种漆南园待成器。”
[用前韵答彪讲书]堕睫
落泪。 宋 欧阳修 《舟中望京邑》诗:“挥手 嵇 琴空堕睫,开樽 鲁 酒不忘忧。” 宋 周邦彦 《三部乐·梅雪》词:“转思量、镇长堕睫。都只为、情深意切。”
[用前韵答彪讲书]衣袂
(1).衣袖。《周礼·春官·司服》“齐服有玄端素端” 汉 郑玄 注:“士之衣袂,皆二尺二寸。”
(2).借指衣衫。 宋 刘过 《贺新郎》词:“衣袂京尘曾染处,空有香红尚软。”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你是为人须为彻,将衣袂不藉。”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八:“一个穿着水白衣袂的人影,模糊地在东边的葡萄架底下一闪,便又不见了。”
[用前韵答彪讲书]斯人
(1).此人。《论语·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唐 杜甫 《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诗:“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 明 刘基 《郁离子·虞孚》:“饮食之人,则人贱之。斯人之谓也。”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三章:“说来说去,大有斯人不出如苍生何之概。”
(2).犹斯民。指人民,百姓。 唐 元结 《与瀼溪邻里》诗:“斯人转贫弱,力役非无怨。” 太平天囯 汪吉人 等《<军次实录>序》:“小官等佩读之餘,知足以破斯世之迷途,启斯人之聋瞶。”
[用前韵答彪讲书]骑箕
见“ 骑箕尾 ”。
[用前韵答彪讲书]鼓瑟
(1).弹瑟。《诗·小雅·鼓锺》:“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楚辞·远游》:“使 湘灵 鼓瑟兮,令 海若 舞 冯夷 。” 郭沫若 《高渐离》第三幕:“自来弹琴鼓瑟的人都是瞎子,他不应该多了一双眼睛。”
(2). 汉 杨恽 与其妻感情甚笃,于《报孙会宗书》中曰:“家本 秦 也,能为 秦 声。妇, 赵 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乌乌。”后以“鼓瑟”比喻夫妇感情融洽。 明 归有光 《归氏二孝子传》:“ 华伯 夫妇如鼓瑟, 汝威 卒变顽嚚,考其终皆有以自达。”
[用前韵答彪讲书]凛然
(1) 恐惧、畏惧
众官凛然
(2) 整肃而又可敬又可怕
凛然正气
[用前韵答彪讲书]懦夫
软弱无所作为的人
[用前韵答彪讲书]当时
就在那个时刻;马上
当时就签约雇用你
[用前韵答彪讲书]道义
道德和正义
道义上的支持
[用前韵答彪讲书]尝试
试一试;试验
政治尝试
[用前韵答彪讲书]倾倒
(1) 倒塌;倒下
教堂行将倾倒
(2) 心折,佩服
令君倾倒
(3) 使人倾心、爱慕
倾倒一时
倾倒全城年轻人
(4) 全部倒出;大量付出
倾倒了毕生心血
(5) 倾吐;畅谈
若得会面,彼此倾倒
[用前韵答彪讲书]吝惜
舍不得;顾惜
不吝惜自己的力量
[用前韵答彪讲书]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用前韵答彪讲书]杖屦
(1).手杖与鞋子。古礼,五十岁老人可扶杖;又古人入室鞋必脱于户外,为尊敬长辈,长者可先入室,后脱鞋。《礼记·曲礼上》:“侍坐於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屨,视日蚤莫,侍坐者请出矣。” 郑玄 注:“撰犹持也。” 孔颖达 疏:“撰杖屨者,则君子自执杖,在坐著屨。”《旧唐书·宦官传·杨复恭》:“詔 復恭 致仕,赐杖屨。”
(2).对老者、尊者的敬称。 唐 杜甫 《咏怀》之二:“南为 祝融 客,勉强亲杖屨,结託老人星, 罗浮 展衰步。” 仇兆鳌 注:“ 卢 注: 衡山 有 祝融峯 , 董鍊师 在焉,故思一亲其杖屨。” 宋 司马光 《祭颖公文》:“承乏諫垣,造请有禁,不亲杖屨,殆将再期,岂意一朝忽为永诀。”
(3).拄杖漫步。 唐 杜甫 《祠南夕望》诗:“兴来犹杖屨,目断更云沙。”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盟鸥》词:“先生杖屨无事,一日走千回。” 明 许时泉 《同甲会》:“杖屨问从何处,苍山赤叶林丘。”
[用前韵答彪讲书]徘徊
(1)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犹豫不决
三纳之而未克,徘徊容与,追者益近。——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危险常顾
经常在崩溃的边缘徘徊
[用前韵答彪讲书]远岫
远处的峰峦。 南朝 齐 谢朓 《郡内高斋闲坐答吕法曹》诗:“窗中列远岫,庭际俯乔林。” 宋 曾巩 《池上即席送梁况之赴宣城》诗:“远岫烟云供醉眼,双谿鱼鸟付新诗。” 明 文徵明 《病中怀吴中诸寺·天王寺寄南洲》诗:“忆看远岫开飞阁,曾弔荒宫上小丘。”
[用前韵答彪讲书]日入
太阳落下去。《穀梁传·庄公七年》:“日入至於星出,谓之昔。” 汉 王充 《论衡·说日》:“平旦,日入光销,故视大也。” 明 高启 《送示上人序》:“每登西麓,聚落叶藉坐,探韵赋诗,抵日入鸟归乃去。”
[用前韵答彪讲书]缅怀
遥念,追思
缅怀亡友
[用前韵答彪讲书]经世
(1) 治理国事
经世之才
(2) 阅历世事
养生以经世
[用前韵答彪讲书]立朝
(1).指帝王在位。《史记·商君列传》:“ 秦王 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 秦国 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
(2).指在朝为官。 宋 曾巩 《乞出知颍州状》:“伏念臣性行迂拙,立朝无所阿附。”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三岁,而 方相国 从哲 贤之,以为翰林院庶吉士。然立朝论议终不肯苟同。”
[用前韵答彪讲书]不容
(1)
不许;不让
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
(2)
不容许存在;不接纳(为世所不客)
[用前韵答彪讲书]忧国
为国事而忧劳。《战国策·齐策四》:“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朝廷无至忠忧国之臣,不惜伤损威重。” 清 钱谦益 《董应举授中大夫制》:“为国以得人为急,人臣以忧国为先。”
[用前韵答彪讲书]门下
(1) 门客
食客门下足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2) 又如:门下有毛遂。门下二十人
(3) 门生;弟子
(4) 敬辞,称对方
窃为门下忧之
(5) 门庭之下
寄食门下。——《战国策·齐策四》
比门下之客。
比门下之车客。
问门下诸客。
[用前韵答彪讲书]晨夕
犹朝夕。旦与暮。天天;时时。 晋 陶潜 《移居》诗之一:“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逯钦立 校注:“数晨夕,算过了几朝几夕,言过日子。”《宋书·自序》:“入为通直郎,时上多行幸,还或侵夜, 邵 启事陈论即为简出。前后密陈政要,上皆纳用之,深相宠待,晨夕兼侍。” 宋 苏舜钦 《迁居》诗:“仰首羡日月,晨夕苦奔趋。”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六:“在 北京 城里,不能晨夕与湖山相对。”
[用前韵答彪讲书]警策
(1).谓以鞭策马。 三国 魏 曹植 《应诏》诗:“僕夫警策,平路是由。”
(2).引申为督教而使之儆戒振奋。 宋 叶适 《上宁宗皇帝札子》之二:“若今所委付果已得人,尤宜晓夕用心,事事警策,件件理会。” 谢觉哉 《不惑集·学习常谈》:“因而时常要把这些教训来警策自己。”
(3).形容文句精炼扼要而含义深切动人。亦指精炼扼要而含义深切动人的文句。《文选·陆机<文赋>》:“文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李善 注:“以文喻马,言马因警策而弥骏,以喻文资片言而益明也。驾之法,以策驾乘,今以一言之好,最於众辞,若驱驰,故云‘警策’。”《宋史·隐逸传上·魏野》:“ 野 为诗精苦,有 唐 人风格,多警策句。” 孙犁 《澹定集·读一篇散文》:“ 苏轼 《潮州韩文公庙碑》第一句‘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有名的警策之句。”
宋代,王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