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作者:曹彦约 朝代:宋代
[偶成]偶成原文
此道元来即是心,人人抛却来求深。
不知求地翻成外,若是吾心底用寻。
[偶成]诗词问答
问:偶成的作者是谁?答:曹彦约
问:偶成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曹彦约的名句有哪些?答:曹彦约
[偶成]曹彦约偶成 书法图
偶成书法作品
[偶成]参考注释
[偶成]元来
(1).当初;本来。 唐 张鷟 《游仙窟》:“元来不见,他自寻常;无故相逢,却交烦恼。” 唐 孙棨 《赠妓人王福娘》诗:“谩图 西子 为粧样, 西子 元来未得如。”
(2).来源,出处。 清 方苞 《书老子传后》:“著其子焉,著其孙焉,著其孙之元来焉,於其子孙元来仍著其爵焉。”
(3).表示发现原先不知的情况。 唐 方干 《题赠李校书》诗:“却是偶然行未到,元来有路上寥天。”《古尊宿语录》卷二十:“子细看时,元来青布幔里有人。” 元 耶律楚材 《万松老人琴谱》诗:“元来底许真消息,不在絃边与指边。” 清 洪昇 《长生殿·觅魂》:“元来只隔着 弱水 三千, 溟渤 风烟,在那 麟凤洲 偏, 蓬閬山 巔。”
(4).谓追溯原由。《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元来 甄监生 二妾四婢,惟有 春花 是他新近宠爱的。”
[偶成]即是
(1).如此。《庄子·庚桑楚》:“若有不即是者,天钧败之。”
(2).就是。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僕即是鬼,何以云无。”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知之真切篤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偶成]人人
每人
人人自以为必死。——《资治通鉴·唐纪》
[偶成]抛却
丢掉放弃
抛却烦恼,寻找新天地
[偶成]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偶成]若是
——一般用在偏正复句中偏句的开头,表示假设,相当于[要是]、[如果],正句中常用[就]、[便]跟它相呼应
若是似都管看待我们时,并不敢怨怅。——《水浒传》
他若是不去,我们就让别人去
[偶成]心底
(1) 心里
从心底里感到亲切
(2) 〈方〉∶存心;心地
这个人心底好
宋代,曹彦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