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葫芦】作者:张观光 朝代:元代
[油葫芦]油葫芦原文
疑怪这灵鹊儿坐在枝上稳。
畅好是有定准。
云:六儿。来的是什么亲眷。六儿云:则说是亲眷。不知是谁。正末唱:则见他左来右去再说不出甚亲人。
为甚么叨叨絮絮占着是迷丢没邓的混。
为甚么獐獐狂狂便待要急张拒遂的褪。
眼脑又剔抽秃揣的慌。
口角又劈丢扑搭的喷。
只见他蹅蹅忽忽身子儿无些分寸。
觑不的那奸奸诈诈没精神。
[油葫芦]诗词问答
问:油葫芦的作者是谁?答:张观光
问:油葫芦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油葫芦是什么体裁?答:散曲
问:张观光的名句有哪些?答:张观光
[油葫芦]注释
1. 出处:元曲选 虎头牌 第一折
[油葫芦]参考注释
[油葫芦]疑怪
(1).怪诞。 三国 魏 嵇康 《难宅无吉凶摄生论》:“是故疑怪之论生,偏是之议兴。所託不一,乌能相通?”
(2).奇怪,诧异。《后汉书·伏湛传》:“陛下捨近务远,弃易求难,四方疑怪,百姓恐惧,诚臣之所惑也。”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四折:“疑怪这叫喳喳灵鹊噪花梢,却元来得除授状元来到。” 叶圣陶 《倪焕之》三:“ 焕之 用疑怪的眼光望着大殿上的课堂。”
[油葫芦]灵鹊
即喜鹊。俗称鹊能报喜,故称。《禽经》:“灵鹊兆喜。” 张华 注:“鹊噪则喜生。”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灵鹊喜事》:“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为喜兆,故谓灵鹊报喜。” 元 张国宾 《薛仁贵》第四折:“这灵鹊儿噪晚衙,喜蛛儿在簷前掛。” 清 龚自珍 《南歌子·自题近词卷尾》词:“灵鹊飞秋夕,香车驾暮烟。”
[油葫芦]畅好是
真是;正是。 元 石德玉 《秋胡戏妻》第三折:“兀的是谁家一个匹夫,畅好是胆大心麄。”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哎哟,勿勿勿,畅好是冷得来奇怪。” 清 洪昇 《长生殿·闻乐》:“恰纔的追凉后雨困云淹,畅好是酣眠处粉腻黄黏。”
[油葫芦]定准
(1) 确定的标准
(2) 一定肯定
他今天定准会来的
(3) 肯定的观点、态度
他做事没有定准
[油葫芦]六儿
杂剧中家僮的通称,犹婢女之称“梅香”。 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一折:“六儿,报復去,道叔叔婶子来了也。”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一折:“六儿云:莫説我家官人,连六儿也惶恐,惶恐!” 元 郑廷玉 《金凤钗》第三折:“ 张千 云:六儿,相公呼唤你哩!”
[油葫芦]的是
确是。《南史·庾仲文传》:“若言 仲文 有诚於国,未知的是何事。” 宋 贺铸 《点绛唇》词:“掩妆无语,的是销凝处。” 元 张弘范 《天净沙·梅梢月》曲:“黄昏低映梅枝,照人两处相思,那的是愁肠断时。”《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折倒威风,做哑妆聋。这的是黑爹爹性格温柔,今日里学得箇举止从容。”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 杨蟠 《金山》诗云:‘天末楼臺横 北固 ,夜深灯火见 扬州 。’的是 金山 ,不可移易。”
[油葫芦]什么
(1)
(2) 表示询问某人、某物或某事的本身或性质
你从那里得到了什么消息
(3) 表示询问某物或某事的情况
告诉我你在找什么
(4) 虚指,表示不肯定的事物
闻到一种什么花香
(5) 表示否定
他算什么,你竟挂念他
(6) 表示责难
你笑什么?
(7) 表示询问在它前面的词或一系列的词中所未包括的可能性
这是爬行动物、两栖动物,还是别的什么东西
(8) 表示惊讶或激动
什么,不吃早餐啦!
(9) 一切事物
无论大地——生育一切的母亲——出产什么
(10) 用在[也]前,表示所说的范围之内无例外
他什么也不怕
(11) 用在[都]前,表示所说的范围之内无例外
只要认真学,什么都能学会
[油葫芦]亲眷
俗称亲戚;与其有血缘或姻缘关系的人;尤指有血缘关系的人
[油葫芦]说是
惯用语。表示转述别人的话。《红楼梦》第九六回:“ 蟠儿 那里,我央 蝌儿 去告诉他,説是要救 宝玉 的命,诸事将就,自然应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记得我十五岁那年,我父亲从 杭州 商号里寄信回来,説是身上有病,叫我到 杭州 去。”
[油葫芦]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油葫芦]正末
元 杂剧里扮演男主角的脚色行当,相当 明 以后戏剧里的“生”。 元 关汉卿 《鲁斋郎》楔子:“正末扮 张珪 引祇候上。”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一折:“正末扮 任屠 同旦 李氏 上。”
[油葫芦]左来右去
谓故意延宕。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四折:“兀那小廝,我着你打这老儿,你左来右去只是不肯打。”
[油葫芦]再说
(1) 进一层
时间太晚了,现在不去找他了,再说他也不一定在家
(2) 而且
再说,这些事情是不归法院管的
(3) 留待以后考虑或处理
你的事以后再说吧
[油葫芦]亲人
(1).亲近人;使人感到亲切可爱。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简文 入 华林园 ,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 濠 濮 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海淀》引 黄建 《病起入城别勺园》诗:“ 勺园 景物自亲人,别去重来肯厌烦?” 刘半农 《一个小农家的暮》诗:“﹝他﹞调弄着只亲人的狗。”
(2).亲信。《宋书·鲁爽传》:“ 轨 遣亲人 程整 奉书,规欲归顺。自拔致诚。”《隋书·张衡传》:“帝每令亲人覘 衡 所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陆逊》:“ 逊 遣亲人 韩扁 ,齎表奏报。”
(3).亲近百姓。 唐 皇甫冉 《送令狐明府》诗:“君有亲人术,应令劳者安。”古时因用以称地方长官。《南史·循吏传序》:“昔 汉宣帝 以为‘政平讼理,其惟良二千石乎’。前史亦云,今之郡守,古之诸侯也。故长吏之职,号曰亲人。” 唐 张九龄 《上封事》:“亲人之任,宜得其贤;用才之道,宜重其选。”
(4).指直系亲属或配偶。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三折:“怎生得个 刘 家门里的亲人来,可也好哩。”《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我父亲只养了我一个儿,我又没个弟兄,巴不得多一个亲人。” 臧克家 《邻居--给墙上燕》诗:“晚上,我留着门等候你,像等候一个迟归的亲人。”
(5).指关系亲近者。 陈毅 《东征初抵高淳》诗:“兵船初过群疑寇,及见亲人笑语哗。”
[油葫芦]甚么
什么。 唐 吕岩 《赠江州太平观道士》诗:“不知甚么汉,一任辈流嗤。” 元 刘唐卿 《蔡顺奉母》第二折:“要我这婆婆好,不问要甚么,都得捨。”《水浒传》第五四回:“ 李逵 道:‘你使的甚么鸟好,教众人喝采!’”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三段:“对江烟火更大,江桥被烟包围着,甚么也看不见。”
[油葫芦]叨叨
没完没了地说
别一个人叨叨了,听听大家的意见吧!
[油葫芦]絮絮
形容说话连续不断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油葫芦]占着
上报家中人数附于册籍,落户定居。《史记·田叔列传褚少孙论》:“ 任安 , 滎阳 人也。少孤贫困,为人将车之 长安 ,留,求事为小吏,未有因缘也,因占著名数。” 汉 王符 《潜夫论·实边》:“内郡人将妻子来占著,五岁以上,与居民同,均皆得选举。”
[油葫芦]迷丢没邓
糊涂,懵懂。 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一折:“为甚么叨叨絮絮占着是迷丢没邓的混。”亦作“ 迷丢答都 ”。 元 张国宾 《罗李郎》第四折:“早是我希颩胡都喜,则管里迷丢答都问。”
[油葫芦]为甚
为什么。 宋 周邦彦 《迎春乐·携妓》词:“为甚月中归,长是他、随车后。”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为甚媒人,心无惊怕。” 清 李渔 《奈何天·惊丑》:“为甚的爇席薰兰处,好气息不见分毫。” 郭沫若 《瓶》诗之二三:“啊,有酒,你为甚总怕提壶?”
[油葫芦]獐狂
张皇,慌张。《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女子泊(拍)纱於水,举头忽见一人,行步獐狂,精神愰惚,面带飢色,腰剑而行,知是 子胥 。” 元 李致远 《还牢末》第三折:“我这里头瞑眩,眼獐狂,七魄俱亡,剗的醒囬来怎承望。”
[油葫芦]待要
打算;想要。《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待要赏新荷,争知疾愈么?”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楔子:“可待要隔断 巫山 窈窕娘,怨女鰥男各自伤。” 清 李渔 《风筝误·请兵》:“俺待要战呵,残兵羸将谁堪鬭?”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五:“他现在光想找贫雇农唠嗑,待要不进屋,又已经来了。”
[油葫芦]急张拒遂
见“ 急张拘诸 ”。
[油葫芦]眼脑
眼睛。《景德传灯录·希运禅师》:“横説竖説,犹未知向上关棣子,有此眼脑,方辨得邪正宗党。”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害相思的馋眼脑,见他时须看箇十分饱。” 王季思 校注引 毛奇龄 曰:“北人称眼为眼脑。”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二折:“着那等嫩鸽雏眼脑着忙,訕杓倈手脚慌张。” 清 阮大鋮 《燕子笺·约试》:“他天生眼脑,不是至诚人。”
[油葫芦]剔抽秃揣
见“ 剔抽秃刷 ”。
[油葫芦]口角
争吵
两人口角
[油葫芦]劈丢扑搭
象声词。 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一折:“眼脑又剔抽秃揣的慌,口角又劈丢扑搭的喷。”
[油葫芦]只见
犹言只觉得。 宋 周邦彦 《解语花·上元》词:“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伯喈弹琴诉怨》:“强对 南薰 奏 虞 弦,只见指下餘音不似前,那些个流水共高山?”
[油葫芦]蹅蹅忽忽
步履摇晃。形容恍恍惚惚。 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一折:“只见他蹅蹅忽忽,身子儿无些分寸,覷不的那姦姦诈诈没精神。”
[油葫芦]身子
(1) 身体
我一个身子被他骗了,先前说过的话,如何赖得?——《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
(2) 贞操
眼见得奴家的身子,断送在旦夕之间了。——清· 李渔《巧团圆·防辱》
(3) 身架
行者大怒,登时现出大闹天宫身子。——《西游记》
(4) 指身孕
有了七个月的身子
(5) 健康
这几天身子不大好
[油葫芦]无些
没有一点儿。 宋 周邦彦 《迎春乐·携妓》词:“趁歌停舞罢来相扰,醒醒箇,无些酒。”《朱子语类》卷六三:“此处縝密,无些渗漏。”
[油葫芦]分寸
指说话或做事的适当标准或限度
没分寸
不讲分寸
[油葫芦]的那
曲中衬词,助音无义。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二折:“这个白头叟听天的那差。婆婆也,你把那鸡儿快宰,好酒频釃。”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一折:“着我那大姐宜时景,带舞带唱华严的那海会。”
[油葫芦]奸奸
以奸邪的手段对付奸邪。 汉 扬雄 《法言·吾子》:“ 孔子 之道,其较且易也。或曰:童而习之,白纷如也。何其较且易?曰:谓其不姦姦,不诈诈也。如姦姦而诈诈,虽有耳目,焉得而正诸。” 李轨 注:“姦姦者,以姦欺姦。” 宋 林逋 《深居杂兴》诗之三:“薄夫何苦事姦姦,一室琴书自解颜。”
[油葫芦]诈诈
谓以诈欺诈。 汉 扬雄 《法言·吾子》:“ 孔子 之道,其较且易也!或曰:‘童而习之,白纷如也,何其较且易?’曰:‘谓其不姦姦,不诈诈也。如姦姦而诈诈,虽有耳目,焉得而正诸?’” 李轨 注:“诈诈者,以诈欺诈。” 汪荣宝 义疏:“诈诈者,以诈为诈而御之也。”
[油葫芦]精神
(1) 指意识、思维、神志等
精神为之。——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复旧。——《聊斋志异·促织》
(3) 指内容的实质所在;主要的意义
译者没有体会原文的精神
(4) 活力;精力
精神饱满
(5) 活跃;有生气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意志
不挠之精神。——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牺牲精神。
元代,张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