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咏】作者:宋太宗 朝代:宋代
[逍遥咏]逍遥咏原文
一法归千法,真如即是真。
迷1*1情终不见,达了悟知因。
海纳分他境,心平故可亲。
但明修炼路,善业尽随身。
[逍遥咏]诗词问答
问:逍遥咏的作者是谁?答:宋太宗
问:逍遥咏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宋太宗的名句有哪些?答:宋太宗
[逍遥咏]参考注释
[逍遥咏]一法
(1).统一的法令。《荀子·王霸》:“君者,论一相,陈一法,明一指,以兼覆之,兼炤之,以观其盛者也。”
(2).指专一地行法。《韩非子·五蠹》:“故明主之道,一法而不求智,固术而不慕信,故法不败,而群官无奸诈矣。”
(3).越发;更加。 元 无名氏 《刘弘嫁婢》第一折:“这个姑夫老人家,一法老的糊突了。” 明 徐渭 《翠乡梦》第一折:“那妇人老也小,止不过十七八岁,一法生得絶样的。”
(4).一种方法。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又一法,思其髮散以被身,一髮端,輒有一大星缀之。”《素问·刺志论》“入实者,右手开鍼空也;入虚者,左手闭鍼空也” 张隐庵 集注引 张兆璜 曰:“开闔者,三阳之气发于下焦。营卫者,中焦水穀之所生也。用鍼取气,在于营卫,而此篇独论气出下焦,血出中焦,候下焦所生之气,出入开闔,以行补写之法,又一法也。”
(5).佛教用语,犹言一事一物。《华严经》卷十三:“惟以一法得出离。” 唐 李邕 《岳麓寺碑》:“一法开无量之门,一音警无边之众。” 宋 范成大 《题记事册》诗:“八万四千空 * ,不离一法认毘卢。”
[逍遥咏]真如
佛教语。梵文Tathatā或Bhūtatathatā的意译。谓永恒存在的实体、实性,亦即宇宙万有的本体。与实相、法界等同义。 南朝 梁 萧统 《谢敕赉制旨大集经讲疏启》:“同真如而无尽,与日月而俱悬。”《成唯识论》卷九:“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於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 明 屠隆 《昙花记·西游净土》:“霞幢被,宝座趺,灵光随处现真如。”《红楼梦》第八七回:“屏息垂帘,跏趺坐下,断除妄想,趋向真如。” 范文澜 《唐代佛数·佛教各派》:“事物生灭变化,都不离真如。故真如即万法(事物),万法即真如。真如与万法,无碍融通。”
[逍遥咏]即是
(1).如此。《庄子·庚桑楚》:“若有不即是者,天钧败之。”
(2).就是。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僕即是鬼,何以云无。”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知之真切篤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逍遥咏]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逍遥咏]了悟
大彻大悟;醒悟
我们了悟到真正的艺术何以叫人百看不厌的道理
[逍遥咏]海纳
(1).喻容受量大。《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 李周翰 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序:“太史听鼓而论功,司马张旃而赏获。上则云布雨施,下则山藏海纳。”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中:“ 韩公 曰:‘史官,国之枢机也。其如海纳之醉乎?’”
(2).谓广泛采纳。 唐 陆贽 《兴元论续从贼中赴行在官等状》:“輟沐吐哺,虚襟坦怀;海纳风行,不疑不滞。”
[逍遥咏]心平
(1).要求不高。 茅盾 《子夜》十一:“最近她自己也是把交易所当作白天的家,时常用‘押宝’的精神买进一万,或者是卖出五千;--在这上头,她倒是很心平的。”
(2).心情平静。 谌容 《人到中年》七:“﹝ 陆文婷 ﹞从院长办公室出来的时候,心平如镜,一往如常。”
[逍遥咏]可亲
可以亲近;引起人亲近的情感
一个带着甜蜜的微笑、打着白领带的相貌非凡的老牧师,他可真是可敬可亲
[逍遥咏]修炼
道教的修道炼气、炼丹等活动
[逍遥咏]善业
佛教把身、口、意三方面的活动称为“三业”,这些“业”又分为善、不善、非善非不善三种,能引起善恶等报应。善业指五戒十善等善事之作业。《三昧经》卷八:“况復造作善业者,随心所欲寧不成。” 宋 沉括 《梦溪笔谈·神奇》:“汝名已在死籍,今食吾药,勉修善业,当免此患。”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天佑中华,故使虎狼梟獍,皆知浄修善业,皈依三宝。”
[逍遥咏]随身
带在身边;跟在身旁
随身携带
宋代,宋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