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归】作者:张籍 朝代:唐代
[南归]南归原文
促促念道路,四支不常宁。
行车未及家,天外非尽程。
骨肉待我欢,乡里望我荣。
岂知东与西,憔悴竟无成。
人言苦夜长,穷者不念明。
惧离其寝寐,百忧伤性灵。
世道多险薄,相劝毕中诚。
远游无知音,不如商贾行。
达人有常志,愚夫劳所营。
旧山行去远,言归乐此生。
[南归]诗词问答
问:南归的作者是谁?答:张籍
问:南归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南归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张籍的名句有哪些?答:张籍
[南归]张籍南归 书法图
南归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383-11
[南归]参考注释
[南归]促促
(1).犹短短的。指时间。 三国 魏 曹操 《苍舒诔》:“促促百年,亹亹行暮。”
(2).犹短短的。指空间。 唐 张籍 《山头鹿》诗:“山头鹿,双角芟芟,尾促促。”
(3).匆匆。 晋 陆机 《豫章行》:“促促薄暮景,亹亹鲜克禁。” 唐 刘禹锡 《途中早发》诗:“中庭望启明,促促事晨征。” 宋 苏轼 《仙都山鹿》诗:“日月何促促,尘世苦局束。” 冯至 《北游》诗:“匆匆地来,促促地去,匆促的人生!”
(4).拘谨小心貌。 唐 韩愈 《唐故河南令张君墓志铭》:“诸曹白事,不敢平面视。共食公堂,抑首促促就哺歠。”
(5).劳苦不安貌。 唐 李益 《促促曲》:“促促何促促, 黄河 九回曲。嫁与棹船郎,空牀将影宿。” 唐 王建 《促促词》:“促促復刺刺,水中无鱼山无石。少年虽嫁不将归,白头犹著父母衣。”《全唐诗》卷二九八作《促剌词》,首句作“促剌復促剌”。剌,“刺”的误字。 清 方苞 《顾友训墓志铭》:“相视饮泣,意绪促促。”
(6).象声词。虫鸣声。 唐 王建 《当窗织》诗:“草虫促促机下啼,两日催成一匹半。” 唐 李咸用 《山中夜坐寄故里友生》诗:“虫声促促催乡梦,桂影高高挂旅情。” 明 高启 《秋怀》诗之二:“促促草下虫,催我索故衣。”
(7).象声词。机杼声。 宋 梅尧臣 《促织》诗:“札札草间鸣,促促机上声。”
(8).象声词。沙上急走声。 唐 李贺 《黄家洞》诗:“雀步蹙沙声促促,四尺角弓青石鏃。”
[南归]念道
见“ 念到 ”。
[南归]四支
四肢。《易·坤》:“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於四支,发於事业,美之至也。” 孔颖达 疏:“四支,犹人手足,比於四方物务也。” 唐 陆龟蒙 《和新秋即事三首韵》:“愁寻冷落惊双鬢,病得清凉减四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嫦娥》:“四支已冰,焉有生理!” 鲁迅 《坟·我之节烈观》:“虽然是他发声,却和四支五官神经内脏都有关系。”
[南归]常宁
(1).长期安宁。《书·盘庚上》:“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兹犹不常寧。” 汉 王粲 《从军诗》:“日月不安处,人谁获常寧。”
(2). 汉 宫殿名。《文选·班固<西都赋>》:“后宫则有掖庭、椒房后妃之室, 合欢 、 增城 、 安处 、 常寧 。” 吕延济 注:“ 合欢 而下,并殿名。”
[南归]行车
驱车向前
这是沼泽地带,不能行车
[南归]未及
(1) 来不及
老师未及说完,下课铃响了
(2) 并未涉及
他所说的只是事,而未及你本人
[南归]天外
(1).天之外。极言高远。 战国 楚 宋玉 《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
(2).谓极远的地方。 唐 岑参 《送崔子还京》诗:“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 戴望舒 《示长女》诗:“然后,缅想着天外的父亲,把疲倦的头搁在小小的绣枕。”
(3).谓意想不到之处。《后汉书·西域传论》:“神迹诡怪,则理絶人区;感验明显,则事出天外。”
[南归]骨肉
(1) 身体
骨肉归复于土。——《礼记》
(2) 骨和肉
(3) 比喻至亲
亲生骨肉
骨肉关系
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此之谓骨肉之亲。——《吕氏春秋·精通》
恨透了秦始皇,说他无缘无故筑什么万里长城,害得人家骨肉分离。——《孟姜女》
[南归]乡里
(1) 家乡(指小城镇或农村)
(2) 同一城镇或乡村的人
为乡里所患。——《世说新语·自新》
(3) 又
乡里皆谓已死。
[南归]憔悴
(1) 黄瘦;瘦损
憔悴孤虚。——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形容憔悴
憔悴了许多
(2) 枯萎;凋零
花有点憔悴
(3) 困顿
漂沦憔悴。——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生民憔悴
(4) 烦恼
何苦将钱去买憔悴,白折了五百两银子,又送了五条性命。——《二刻拍案惊奇》
[南归]无成
没有成功;没有成就
一事无成
[南归]人言
人们的评论,别人的议论
[南归]寝寐
睡卧。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忽寝寐而梦想兮,魂若君之在傍。” 句道兴 本《搜神记》:“ 兰 即夜中梦见亡母语 兰 曰:‘新妇烧我面痛。’寝寐心惶。”
[南归]百忧
种种忧虑。《诗·王风·兔爰》:“我生之初尚无造,我生之后逢此百忧。” 晋 刘琨 《答卢谌书》:“负杖行吟,则百忧俱至,块然独坐,则哀愤两集。” 唐 杜甫 《寄杜位》诗:“近闻宽法离 新州 ,想见怀归尚百忧。” 宋 欧阳修 《秋声赋》:“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 清 金农 《题何山人琦活埋庵》诗:“一日百忧生,戚戚独茧蚕。”
[南归]性灵
指人的精神、性格等
[南归]世道
指社会状况、风气
唉!别提那 * 的旧世道了
老人家,如今世道变了。变得不用吃糠了。——赵树理《传家宝》
[南归]险薄
(1).轻薄无行。《北齐书·任延敬传》:“ 房子远 、 郑仲礼 等并险薄无赖。”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刚正》:“ 张易之 、 昌宗 ,方贵宠用事,潜相者言其当王,险薄者多附会之。”《宋史·王畴传》:“浮华险薄之徒,往来諫官、御史家,掎摭人罪,寖以成俗,请出詔戒励。” 清 沉葆桢 《察看福州海口船坞大概情形疏》:“且浮浇险薄之子,必无持久之功。”
(2).谓时世衰乱,命运不佳。 晋 陆云 《九愍·感逝》:“哀时命之险薄,怀斯类以结忧。”
(3).谓民风浇薄,地方偏狭。《梁书·袁昂传》:“ 三吴 险薄, 五湖 交通,屡起 田儋 之变,每惧 殷通 之祸。”
[南归]相劝
(1) 互相勉励
(2) 劝说,劝导宽解
不好相劝
[南归]中诚
内心的真情。 汉 班固 《 * 通·丧服》:“故吉凶不同服,歌哭不同声,所以表中诚也。” 晋 张华 《答何劭》诗之二:“是用感嘉貺,写心出中诚。” 明 陈子龙 《送勒卣之金陵省试》诗之二:“黽勉望寥廓,结交繇中诚。”
[南归]远游
亦作“ 远游 ”。1.谓到远方游历。《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楚辞·远游》:“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 汉 班彪 《北征赋》:“遂奋袂以北征兮,超絶迹而远游。” 唐 杜甫 《季秋江村》诗:“远游虽寂寞,难见此山川。”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慷慨辞家,踊跃远游。” 潘漠华 《呵》诗:“一回想念已故人,一回想念远游的儿子。”
(2).见“ 远游冠 ”。
(3).见“ 远游履 ”。
见“ 远游 ”。
[南归]无知
不懂情理;缺乏知识
年幼无知
[南归]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南归]商贾
商人
今年虽旱,去岁大丰,商贾之家,必有储蓄
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孟子·梁惠王上》
[南归]达人
乐观豁达的人,行事不为世俗所拘束的人;显达的人
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南归]愚夫
愚昧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是以愚夫之所欲,乃达者之所悲也。”《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恐愒愚夫,诈欺庸品。” 清 侯方域 《宦官论》:“夫以万鎰之璧徇一破瓦,愚夫不取也。”
[南归]旧山
(1).故乡;故居。《文选·谢灵运<过始宁墅>诗》:“剖竹守沧海,枉帆过旧山。” 吕延济 注:“谓枉曲船帆,来过旧居。” 唐 高适 《封丘作》诗:“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且迟迴。” 唐 贾岛 《寄宋州田中丞》诗:“旧山期已久,门掩数畦蔬。”
(2).旧茔。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先君先夫人皆未还 建鄴 旧山,旅葬 江陵 东郭。”按,《汉书·地理志下》“非独为奉山园”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黄图》谓陵冢为山。”
[南归]言归
(1).回归。言,助词。《诗·周南·葛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一说为我归。 毛 传:“言,我也。” 唐 道宣 《续高僧传·译经四·玄奘》:“ 奘 少离桑梓,白首言归,访问亲故,零落殆尽。” 清 万寿祺 《答武进刘十》诗:“乱瘼何畤已?言归耕墓田。” 清 方文 《舟次三山》诗:“泊泊岁将暮,言归尚未能。”
(2).《诗·周南·葛覃》有“言告言归”之句,因以“言归”指《诗·葛覃》篇。 宋 苏轼 《集英殿秋宴教坊词·放队》:“羽觴湛湛,方陈《既醉》之诗,鼉鼓渊渊,復奏‘言归’之曲。”
[南归]此生
这辈子。 唐 李商隐 《马嵬》诗之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十年裡,我便课子读书,成就出一个儿子来,也算不虚度此生了。”
唐代,张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