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微雨】_李商隐 | 唐代

【微雨】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微雨]微雨原文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微雨]诗词问答

问:微雨的作者是谁?答:李商隐
问:微雨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微雨是什么体裁?答:五绝
问:李商隐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商隐

[微雨]李商隐微雨 书法图

【微雨】_李商隐 | 唐代
微雨书法作品

[微雨]译文和注释

译文
微雨初起时,只觉它像林中雾气一样浮动;逐渐地,伴随着夜幕降临,它分得了夜的丝丝凉意。
那寒气仿佛透窗入户让灯火闪烁不定,离窗很远也能感觉到它的凉意;仔细听还能感觉到从空旷的院子里传来的轻微淅沥声。

注释
林霭(ǎi):林中的云气。霭,雾气。
稍:渐渐。共:与,跟。
迥(jiǒng):远。一作“逼”。
虚:这里是空旷的意思。

[微雨]诗文赏析

微 雨
李商隐
初随林霭动, 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 庭虚近水闻。
细 雨
李商隐
帷飘白玉堂, 簟卷碧牙床。
楚女当时意, 萧萧发彩凉。
李商隐写了不少咏物诗,不仅体物工切,摹写入微,还能够通过多方面的刻画,传达出物象的内在神韵。这里举两首题材相近的作品作一点分析比较。
前一首咏微雨。微雨是不易察觉的,怎样才能把它真切地表现出来呢?诗中描写全向虚处落笔,借助于周围的有关事物和人的主观感受作多方面的陪衬、渲染,捕捉到了微雨的形象。开头两句写傍晚前后微雨始落不久的情景。霭,雾气。稍,渐渐。微雨初起时,只觉得它随着林中雾气一起浮动,根本辨不清是雾还是雨;逐渐地,伴同夜幕降临,它分得了晚间的丝丝凉意。后面两句写夜深后微雨落久的情景。迥,远。虚,空。微雨久落后气温下降,人坐屋内,尽管远隔窗户,仍然感觉出寒气透入户内,侵逼到闪烁不定的灯火上;同时,落久后空气潮显,雨点不免增重,在空寂的庭院里,可以听得见近处水面传来细微的淅沥声。四句诗写出了从黄昏到夜晚间微雨由初起到落久的过程,先是全然不易察觉,而后渐能察觉,写得十分细腻而熨贴,但是没有一个字直接刻画到微雨本身,仅是从林霭、夜凉、灯光、水声诸物象来反映微雨带给人的各种感受,显示了作者写景状物工巧入神的本领。下字也极有分寸,“初随”、“稍共”、“侵”、“冷”、“虚”、“近”,处处扣住微雨的特点,一丝不苟。
如果说,《微雨》的妙处在于避免从正面铺写雨的形态,只是借人的感受作侧面烘托,那么,《细雨》的笔法则全属正面铺写,不过是发挥了比喻及想象的功能,同样写得灵活而新鲜。
诗篇一上来打了两个比方。白玉堂,指天宫,相传中唐诗人李贺临死时,看见天上使者传天帝令召唤他上天给新建的白玉楼撰写记文。碧牙床,喻指天空,蔚蓝澄明的天空好象用碧色象牙雕塑成的卧床。这里将细雨由天上洒落,想象为有如天宫白玉堂前飘拂下垂的帷幕,又象是从天空这张碧牙床上翻卷下来的簟席。帷幕、簟席都是织纹细密而质地轻软的物件,用它们作比拟,既体现出细雨的密致形状,也描画了细雨随风飘洒的轻灵姿态。接下来,再借用神话传说材料作进一步形容。楚女,指《楚辞·九歌·少司命》里描写的神女,诗中曾写到她在天池沐浴后曝晒、梳理自己头发的神情。萧萧,清凉的感觉。这里说:想象神女当时的意态,那茂密的长发从两肩披拂而下,熠熠地闪着光泽,萧萧地传送凉意,不就同眼前洒落的细雨相仿佛吗?这个比喻不仅更为生动地写出了细雨的诸项特征,还特别富于韵致,逗人遐想。整首诗联想丰富,意境优美,如“帷飘”、“簟卷”的具体形象,“白玉”、“碧牙”、“发彩”的设色烘托,“萧萧”的清凉气氛,尤其是神女意态的虚拟摹想,合成了一幅神奇谲幻、瑰丽多彩的画面。比较起来,《微雨》偏于写实作风,本诗则更多浪漫情味,从中反映出作者咏物的多样化笔调。
(陈伯海)

,

【微雨】_李商隐 | 唐代
  • 【采莲子·菡萏香莲十顷陂】_皇甫松 | 唐代
  • 【采莲子·菡萏香莲十顷陂】_皇甫松 | 唐代 >> 【采莲子·菡萏香莲十顷陂】_皇甫松 | 唐代...

    【微雨】_李商隐 | 唐代
  • 【喜闻太原同院崔侍御台拜兼寄在台三二同年之什】_李商隐 | 唐代
  • 【喜闻太原同院崔侍御台拜兼寄在台三二同年之什】_李商隐 | 唐代 >> 【喜闻太原同院崔侍御台拜兼寄在台三二同年之什】_李商隐 | 唐代...

    【微雨】_李商隐 | 唐代
  •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巫山高二首】_孟郊 | 唐代
  •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巫山高二首】_孟郊 | 唐代 >>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巫山高二首】_孟郊 | 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