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内乡李师甫长官见寄】作者:邵雍 朝代:宋代
[和内乡李师甫长官见寄]和内乡李师甫长官见寄原文
虽未似神仙,能逃暑与寒。
何尝无水竹,未始离林峦。
道不同新学,才难动要官。
时和岁丰后,亦自有余欢。
[和内乡李师甫长官见寄]诗词问答
问:和内乡李师甫长官见寄的作者是谁?答:邵雍
问:和内乡李师甫长官见寄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邵雍的名句有哪些?答:邵雍
[和内乡李师甫长官见寄]邵雍和内乡李师甫长官见寄 书法图
和内乡李师甫长官见寄书法作品
[和内乡李师甫长官见寄]参考注释
[和内乡李师甫长官见寄]神仙
(1) 神话中指能力非凡、超脱尘世、长生不老的人物
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守以兵解,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梅花岭记》
(2) 道家指人所能达到的至高神界的人物。比喻能预料或看透事情的人;又比喻逍遥自在、无牵无挂的人
[和内乡李师甫长官见寄]逃暑
亦作“迯暑”。消暑;避暑。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雷》:“处士 周洪 言, 宝历 中,邑客十餘人,逃暑会饮。” 宋 陈师道 《和寇十一雨后登楼》:“豫为逃暑约,一快 楚 臺风。” 明 李攀龙 《逃暑》诗:“无处堪迯暑,高楼坐夜分。”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义仆》:“岁丁酉之夏,山人逃暑 金山 。”
[和内乡李师甫长官见寄]何尝
(1) 用在肯定形式前表示否定,有[未尝]、[哪里]、[并不是]的意思
我何尝说过这样的话?(=我未尝说过这样的话)
历史的教训人们何尝忘记?
在那艰苦的条件下,我们何尝叫过一声苦?
(2) 用在否定形式前表示肯定
我何尝不想去?只是没有工夫(=我很想去,只是没工夫)
生物都有新陈代谢,细菌又何尝不是如此?
[和内乡李师甫长官见寄]水竹
竹子的一种( Phyllostachys heteroclada ),有披针形叶子,长在河、湖边或灌木丛中,可编制竹席、花篮等器物
[和内乡李师甫长官见寄]未始
同[未尝]
未始无春。——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这么办理也未始不可
[和内乡李师甫长官见寄]林峦
(1).树林与峰峦。泛指山林。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望林峦而有失,顾草木而如丧。” 唐 王昌龄 《山行入泾州》诗:“林峦信回惑,白日落何处。” 宋 朱熹 《休庵》诗:“别岭有精庐,林峦亦幽絶。” 明 皇甫冲 《维摩寺雨坐》诗:“林峦忽不见,但闻山涧响。” 清 汪懋麟 《送劳书升之任黔中》诗:“风景怜殊俗,林峦想故关。”
(2).指隐居的地方。 唐 李白 《赠参寥子》诗:“长揖不受官,拂衣归林峦。”
[和内乡李师甫长官见寄]不同
(1).不相同;不一样。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所习不同,所务各异,言势殊也。” 前蜀 韦庄 《关河道中作》诗:“往来千里路长在,聚散十年人不同。” 毛 *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二:“他们想问题做事情的方法,他们的历史习惯,跟我们不同。”
(2).不同意。《宋书·张邵传》:“太尉长史 何勗 不同,欲席捲奔 鬱洲 ,自海道还都。”《南齐书·鄱阳王锵传》:“殿下但乘油壁车入宫,出天子置朝堂,二王夹辅号令, 粲 等闭城门上仗,谁敢不同?”
(3).不和。《后汉书·孔融传》:“﹝ 融 ﹞与中丞 赵舍 不同,託病归家。”
[和内乡李师甫长官见寄]新学
(1)
(2) 初学;亦指初学的人
(3) 特指汉末王莽新朝时的古文经学;又指北宋王安石的经学
[和内乡李师甫长官见寄]才难
(1).谓人才难得。《论语·泰伯》:“才难,不其然乎?” 晋 葛洪 《抱朴子·尚博》:“古人叹息於才难,故谓百世为随踵,不以璞非 崑山 而弃耀夜之寳,不以书不出圣而废助教之言。” 宋 苏轼 《乞擢用林豫札子》:“臣窃谓才难之病,古今所同。朝廷每欲治财赋,除盗贼,干边鄙,兴利害,常有临事乏人之叹。” 清 何启 胡礼垣 《新政论议》:“故新政未行,则有才难之嘆,而用人每患其不公。”
(2).难得的人才。 唐 皎然 《送裴判官赴商幕》:“ 商 洛 近京师,才难赴幕时。”
[和内乡李师甫长官见寄]要官
显要的职务;重要的官职。 唐 白居易 《哀二良文》序:“大夫,人之望也;员外,国之良也。咸克洁於身,俭於家,勤於邦;又申之以言行文学,智谋政事。故其歷要官,参剧务。”《新唐书·赵憬传》:“今要官闕多,闲官员多。要官以材行,闲官以恩泽,是选拔少,优容众也。宜补缺员,以育人材。”
[和内乡李师甫长官见寄]时和岁丰
和:和平;岁:年成;丰:盛,多。时代太平,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和内乡李师甫长官见寄]有余
(1) 有剩余
绰绰有余
(2) 有零
五十有余
宋代,邵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