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九日双溪楼)】作者:韩元吉 朝代:宋代
[鹧鸪天(九日双溪楼)]鹧鸪天(九日双溪楼)原文
不惜黄花插满头。
花应却为老人羞。
年年九日常拚醉,处处登高莫浪愁。
酬美景,驻清秋。
绿橙香嫩酒初浮。
多情雨后双溪水,红满斜阳自在流。
[鹧鸪天(九日双溪楼)]诗词问答
问:鹧鸪天(九日双溪楼)的作者是谁?答:韩元吉
问:鹧鸪天(九日双溪楼)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鹧鸪天(九日双溪楼)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韩元吉的名句有哪些?答:韩元吉
[鹧鸪天(九日双溪楼)]韩元吉鹧鸪天(九日双溪楼) 书法图
鹧鸪天(九日双溪楼)书法作品
[鹧鸪天(九日双溪楼)]参考注释
[鹧鸪天(九日双溪楼)]不惜
(1)
不顾惜
不惜工本
(2)
舍得
为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鹧鸪天(九日双溪楼)]黄花
(1) 几种开黄色花或黄花占优势菊科植物的任何一种
(2) 黄花菜的花,金针菜的通称
(3) 菊花
(4) 没有经过性行为的女性
黄花闺女
[鹧鸪天(九日双溪楼)]老人
(1) 上年纪的或较老的人
(2) 上了年纪的父母或祖父母
[鹧鸪天(九日双溪楼)]日常
平时的,经常的
日常生活
日常工作
[鹧鸪天(九日双溪楼)]处处
(1) 在各个地方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陶渊明《桃花源记》
(2) 在各个方面
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3) 在所有地方
神州处处掀起建设祖国的浪潮
[鹧鸪天(九日双溪楼)]登高
上到高处。也特指重阳节登山的风俗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唐· 李白《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
[鹧鸪天(九日双溪楼)]浪愁
空愁;无谓地忧愁。 宋 杨万里 《无题》诗:“渠儂狡獪何须教,説与旁人莫浪愁。” 明 王九思 《傍妆台·次对山漫兴》曲:“拚沉醉,莫浪愁,人间亦自有 丹丘 。”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词:“已惯天涯莫浪愁,寒云衰草渐成秋。”
[鹧鸪天(九日双溪楼)]美景
优美的景色(如海、陆地或天空的)
[鹧鸪天(九日双溪楼)]清秋
明净爽朗的秋天。 晋 殷仲文 《南州桓公九井作》诗:“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 唐 杜甫 《宿府》诗:“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清 吴谦牧 《谷水歌》:“借问清秋月,先悬第几峰。” 艾芜 《回忆周立波同志》:“一株法国梧桐,披了一身金黄的叶子,送来清秋的景色。”
[鹧鸪天(九日双溪楼)]多情
重感情;富于感情,多指重爱情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 柳永《雨霖铃》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鹧鸪天(九日双溪楼)]雨后
指谷雨后采制的茶叶。《宋史·食货志下五》:“散茶出 淮南 、 归州 、 江南 、 荆湖 ,有龙溪、雨前、雨后之类十一等。”
[鹧鸪天(九日双溪楼)]双溪
(1).水名。在 浙江 。附近风景幽美。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径出 梅花桥 , 双溪 纳归潮。” 王琦 注引 薛方山 《浙江通志》:“ 双溪 在 金华县 南,一曰 东港 ,一曰 南港 。 东港 之源出 东阳 之 大盆山 ,过 义乌 ,合众流西行入县境,又合 杭慈溪 、 白溪 、 东溪 、 西溪 、 坦溪 、 玉泉溪 、 赤松溪 之水,经 马铺岭 石碕巖 ,下与 南港 会。 南港 之源出 縉云 之 黄碧山 ,过 永康 武义 入县境,又合 松溪 、 梅溪 之水,经 屏山 西北行,与 东港 会於城下,故曰 双溪 。” 宋 李清照 《武陵春》词:“闻説 双溪 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 双溪 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清 吴伟业 《题画》诗之二:“不知尺许苍茫里,谁是 双溪 第一峯。”
(2).指 苕 霅 二溪。在 浙江 。 宋 苏轼 《双荷叶·湖州贾耘老小妓名双荷叶》词:“双溪丹,清光偏照双荷叶。双荷叶,红心未偶,緑衣偷结。”
[鹧鸪天(九日双溪楼)]斜阳
黄昏前要落山的太阳
[鹧鸪天(九日双溪楼)]自在
(1) 自由;无拘束
自在娇莺恰恰啼。——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无家身自在,时得到莲宫。——唐· 李咸用《游寺》
(2) 安闲自得,身心舒畅
他心中好不自在
(3) 心离烦恼的系缚,通达无碍
宋代,韩元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