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_范成大 | 宋代

【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作者:范成大 朝代:宋代

[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原文

携箩驱出敢偷闲,雪胫冰须惯忍寒。
岂是不能扃户坐,忍寒犹可忍饥难。
啼号升斗抵千金,冻雀饥鸦共一音。
劳汝以生令至此,悠悠大块果何心。

[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诗词问答

问:《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的作者是谁?答:范成大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范成大的名句有哪些?答:范成大

[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参考注释

[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偷闲

(1) 抽空

忙里偷闲

(2) 〈方〉∶偷懒;闲着

[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够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实现

(2)

〈方〉∶不允许,不可以

不能不谈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论

(3)

〈方〉∶不至于

[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扃户

闭户。 唐 李白 《赠清漳明府侄聿》诗:“牛羊散阡陌,夜寝不扃户。” 宋 洪迈 《夷坚丁志·留怙香囊》:“入室即扃户,非温凊与宾客至,輒不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郭子仪》:“崇垣扃户,不通内外。” 清 葆光子 《物妖志·介类·赤蛇》:“自扃户就寝,天明起视,前鞋宛然在故处。”

[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犹可

(1).尚可;还可以。《孟子·万章下》:“腊较犹可,而况受其赐乎?”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二》:“言犹可也,至于以貌取人,虽愚夫知其不可,而谓圣人为之乎?” 叶圣陶 《四三集·一个练习生》:“啊,那张‘进局须知’,不看犹可,一看之后,我的兴奋的心脏,简直停止了跳动!”

(2).谓也可以。《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

[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啼号

哭叫

[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升斗

(1).容量单位。十合为升,十升为斗。《汉书·律历志上》:“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三国志·魏志·常林传》:“ 林 乃避地 上党 ,耕种山阿。当时旱蝗, 林 独丰收,尽呼比邻,升斗分之。”

(2).比喻微薄的薪俸。《汉书·梅福传》:“秩以升斗之禄,赐以一束之帛。” 金 元好问 《自邓州幕府暂归秋林》诗:“升斗微官不疗饥,中林春雨蕨芽肥。” 郁达夫 《和冯白桦重至五羊城原韵》:“升斗微名成底事,词人身世太凄凉。”

(3).借指少量的米粮、口粮。 唐 韩愈 《论盐法事宜状》:“或从赊贷升斗,约以时熟填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生归,瓮无升斗,孤影对四壁。” 李广田 《哀念朱自清先生》:“职业上的薪俸不足以维持一家的生活,为了升斗所需,于是也就不得不快写,不得不多写了。”

(4).借指酒。 唐 杜甫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 宋 杨万里 《中秋月长句》诗:“先生旧不论升斗,近来畏病不饮酒。”

[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千金

(1) 一千斤金子

(2) 女儿。用于称他人的女儿,有尊贵之意

(3) 指很多钱,形容富贵

[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冻雀

寒天受冻的鸟雀。 元 陈孚 《居庸关》诗:“欲叩往事云漠漠,平沙风起鸣冻雀。” 清 魏源 《武林纪游十首呈钱伊庵居士·西溪》:“曳舟破冰澌,踏林惊冻雀。”

[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一音

(1).同一个声音。《淮南子·说林训》:“犹金石之一调,相去千岁,合一音也。”

(2).佛教称佛说法之音为“一音”。后亦以“一音”指高僧大德宣讲佛法之音。《维摩诘经·佛国品》:“佛以一音演説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唐 王勃 《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一音演而荒憬服,三圣澄而礼乐备。” 唐 王维 《能禅师碑》:“每大师登座,学众盈庭,中有三乘之根,共听一音之法。”《景德传灯录·东土二祖慧可大师》:“﹝大师﹞付嘱已,即於 鄴 都,随宜设法,一音演畅,四众皈依。”

(3).一种读音。《朱子语类》卷二三:“又诗中‘憯’字训‘曾’,不知一音耶?二音耶?”

[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至此

(1) 到此

你领着他们向前走,至此停下

(2) 到此时

至此,共有五十个人报名

(3) 达到这种情形

事情缘何至此?

[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悠悠

(1) 长久,遥远

悠悠长夜

(2) 遥远的

悠悠未来

(3) 形容从容不迫

(4) 众多

(5) 荒谬

悠悠之谈

(6) 飘动的样子

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

(7) 庸俗

(8) 形容忧伤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形容悠闲自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悠悠自得

[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大块

(1).大自然;大地。《庄子·齐物论》:“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 成玄英 疏:“大块者,造物之名,亦自然之称也。”《文选·张华<答何劭>诗之二》:“洪钧陶万类,大块禀羣生。” 李善 注:“大块,谓地也。” 唐 李白 《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郭沫若 《蜩螗集·题关山月画》:“大块无言是我师,陆离生动孰逾之。”

(2).犹大片。 毛 * 《中国革命和中国 * 》第一章第三节:“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以后, 日本 帝国主义的大举进攻,更使已经变成半殖民地的 中国 的一大块土地沦为 日本 的殖民地。”

[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诗文赏析

这组诗描述了这样的情景:皑皑雪中,寒风凛冽,行人稀少,只见一位衣服褴褛的卖菜老人,伛偻着身子,挑着箩筐,踏着冰雪,走门串户,嘶哑的叫卖声,颤颤悠悠,回荡在大街小巷。这是一幅“雪中叫卖图”。

“携箩驱出敢偷闲”,首句发问,一“敢”字道出卖菜老翁的无可奈何。二句对不敢偷闲的原因未作回答,而直写“雪胫冰须惯忍寒”。雪胫,指被埋于雪中的小腿;冰须,结着冰的胡须。前者极写雪之深,后者极写天之寒。而一“惯”字把卖菜老翁饱经风霜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无论雪再大,天再寒,卖菜老翁总是要挑着箩筐,走街穿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卖菜老翁天生并不是这样一副苦命,当然他也想坐在温暖的屋里和亲友围炉畅叙。三句再问,四句不作正面回答,而用“忍寒”、“忍饥”作比较,一个“犹可”,一个“难”,个中原委,无需多说,读者自可品味。对于一般人来说,忍寒、忍饥都是难事。但对于卖菜老翁来说,寒冷已经算不了什么,可饥饿实在难熬。可见他过的是怎样一种饥寒交迫的生活!

卖菜老翁的叫卖声多么凄厉,简直和受冻的雀儿、挨饿的乌鸦的叫声没有什么两样,叫声之苦,让人不堪去听。苦苦地叫卖,为的是多卖出一些鱼菜。一升一斗的粮食在他看来,就和一千金那么难得,也许冻饿了一天的妻子儿女在盼着他换些粮食回家开锅呢。对于关心民生疾苦的范成大来说,听到这凄苦的叫卖声,是不会无动于衷的。因此,诗人感慨万分,愤愤问天:“悠悠大块果何心?”大块,指大自然。《庄子。大宗师》:“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意思是说,大自然负载着我的形体,它用生命使我劳苦,用老年使我闲适安佚,用死使我安息。这里仅用此意,是说,生活竟然使人劳苦到如此地步,悠悠苍天啊,你到底安着什么心呢?这里是同情,是怜悯,更是控诉。一个封建士大夫文人能够为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贫穷人民鸣不平,实在难能可贵。

范成大29岁中进士,历任徽州司户参军、吏部员外郎等职,官至参知政事。官位不浅,但他关心社会现实,同情人民苦难,留下相当多诗篇。如六十首《四时田园杂兴》、《咏河市歌者》以及这两首绝句,反映了封建社会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表达了诗人深切的同情心,和唐代白居易著名的《卖炭翁》颇相同。

,

  • 【咏史】_冯必大 | 宋代
  • 【咏史】_冯必大 | 宋代 >> 【咏史】_冯必大 | 宋代...

  • 【福昌官舍】_张耒 | 宋代
  • 【福昌官舍】_张耒 | 宋代 >> 【福昌官舍】_张耒 | 宋代...

  • 【扬州杂咏七首】_晁补之 | 宋代
  • 【扬州杂咏七首】_晁补之 | 宋代 >> 【扬州杂咏七首】_晁补之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