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颂四宾主】_释印肃 | 宋代

【颂四宾主】作者:释印肃 朝代:宋代

[颂四宾主]颂四宾主原文

直须认得本来真,智机心知外道人。
联迹不留无对待,乾坤无不是吾身。

[颂四宾主]诗词问答

问:颂四宾主的作者是谁?答:释印肃
问:颂四宾主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印肃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印肃

[颂四宾主]释印肃颂四宾主 书法图

【颂四宾主】_释印肃 | 宋代
颂四宾主书法作品

[颂四宾主]参考注释

[颂四宾主]直须

(1).应当;应。 唐 杜秋娘 《金缕衣》诗:“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宋 欧阳修 《朝中措》词:“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宋 王安石 《和王司封会同年》诗:“直须倾倒罇中酒,休惜淋浪座上衣。”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痴绝》:“﹝天下事﹞若復件件认真,争竞何已!故直须以痴趣破之。”

(2).竟至于;还要。《三国演义》第五四回:“ 孔明 变色曰:‘ 子敬 好不通理,直须待人开口!’”

[颂四宾主]认得

(1) 认识

这位同志你认得吗?

(2) 认出;知道

我已不认得这个学校了

[颂四宾主]本来

(1) 从一开始

(2) 向来,原来

(3) 原先;先前

(4) 理所当然

[颂四宾主]心知

心智。知,同“ 智 ”。《礼记·乐记》:“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 陆德明 释文:“知,音智。”《旧唐书·柳公绰传》:“寒暑满天地之间,浹肌肤於外;好爱溢耳目之前,诱心知於内。” 清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性》:“人之血气心知,原於天地之化者也。”

犹知心。指好友或情人。 唐 严维 《丹阳送韦参军》诗:“ 丹阳 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唐 李咸用 《送进士刘松》诗:“滔滔皆 鲁 客,难得是心知。” 明 冯梦龙 《山歌·素帕》:“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

[颂四宾主]外道

(1).佛教徒称本教以外的宗教及思想为外道。 南朝 梁 沉约 《枳园寺刹下石记》:“魔众稽顙,外道屈膝;抽薪止火,折剑摧锋。”《陈书·傅縡传》:“三论之兴,为日久矣。 龙树 创其源,除内学之偏见; 提婆 扬其旨,荡外道之邪执。欲使大化流而不拥,玄风阐而无坠。”《景德传灯录·迦毗摩罗》:“第十三祖 迦毗摩罗 者, 华氏国 人也。初为外道,有徒三千,通诸异论,后於 马鸣 尊者得法。”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卷四:“予闻 释 氏之论曰:欲破彼宗,先善本宗。故佛在世日,西域有三十六种外道,每种各以其艺,咸来难佛……外道艺穷,乃始归佛。”

(2).泛指不合于正道的论说、法则等。 宋 宋羽 《沧浪诗话·诗评》:“ 大历 之诗,高者尚未失盛 唐 ,下者渐入晚 唐 矣。晚 唐 之下者,亦堕野狐外道鬼窟中。” 清 恽敬 《与黄香石》:“ 敬 古文法尽出 子长 ,其 孟坚 以下,时参笔势而已……作诗赋杂文,其法亦然,舍是皆外道也。”

(3).歪门邪道,搞不正当的活动。《红楼梦》第八一回:“説起 寳玉 的乾妈,竟是个混账东西,邪魔外道的。”

(4).见外;客气。《红楼梦》第九十回:“ 平儿 笑説道:‘我们奶奶説,姑娘特外道的了不得!’ 岫烟 道:‘不是外道,实在不过意。’” 高玉宝 《高玉宝》第十三章:“咱们是一根藤上的瓜,就不要说那些外道话了。”

[颂四宾主]对待

(1) 以特定方式或某种态度看待

不偏不倚地对待一切有争论的问题

(2) 双方面相比较而存在,处于相对的情况

高山与平地对待

[颂四宾主]乾坤

(1) 天地

扭转乾坤

(2) 男女

[颂四宾主]无不

没有不;全是。《礼记·中庸》:“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幬。”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序:“风雨晦明,无不从顺。”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序》:“凡六经 孔子 之书,无不牵合其论,而上下其词也。”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 日耳曼 人走出森林虽然还不很久,学术文艺却已经很可观,便是书籍的装潢,玩具的工致,也无不令人心爱。”

,

【颂四宾主】_释印肃 | 宋代
  • 【昌甫前诗见简方和去未达间再於岩叟处见后诗】_陈文蔚 | 宋代
  • 【昌甫前诗见简方和去未达间再於岩叟处见后诗】_陈文蔚 | 宋代 >> 【昌甫前诗见简方和去未达间再於岩叟处见后诗】_陈文蔚 | 宋代...

    【颂四宾主】_释印肃 | 宋代
  • 【受外祠敕】_陆游 | 宋代
  • 【受外祠敕】_陆游 | 宋代 >> 【受外祠敕】_陆游 | 宋代...

    【颂四宾主】_释印肃 | 宋代
  • 【谢潘端叔惠红梅】_楼钥 | 宋代
  • 【谢潘端叔惠红梅】_楼钥 | 宋代 >> 【谢潘端叔惠红梅】_楼钥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