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题静好堂】_乾隆 | 清代

【题静好堂】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题静好堂]题静好堂原文

馆曰清舒斋德含,别成幽室一而三。

视常于净天光迥,心似不波水影涵。

弗厌观书仍结习,每因得句岂非贪。

虽然琴瑟亦在御,操缦未能静好惭。

[题静好堂]诗词问答

问:题静好堂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题静好堂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题静好堂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题静好堂]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覃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七十五

2. 清舒山馆后曰含德斋二皆皇祖御额斋之东温室予另名之曰静好堂

[题静好堂]参考注释

[题静好堂]清舒

清爽舒服。《艺文类聚》卷一引 晋 湛方生 《风赋》:“亦有飘泠之气,不疾不徐,飀飀微扇,亹亹清舒。” 陈登科 《活人塘》九:“ 刘根生 喝了两碗米汤,心里好像清舒了一大半。”

[题静好堂]幽室

(1).幽暗或没有光亮的屋子。《礼记·仲尼燕居》:“譬如终夜有求於幽室之中,非烛何见?”《东观汉记·张湛传》:“以篤行纯淑,乡里归德,虽居幽室闇处,必自整顿,三辅以为仪表。”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 德用 ( 侯德用 )欲杀打更浄军 梁暹 、 赵进忠 二命,闭之幽室,刻期必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鸦头》:“妾幽室之中,暗无天日,鞭创裂肤,飢火煎心,易一晨昏,如歷年岁。”

(2).墓穴。 晋 陶潜 《挽歌》:“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復朝。” 宋 秦观 《李状元墓志铭》:“初君襄事期迫,不暇纳幽室之铭。” 清 姚鼐 《副都统朱公墓志铭》:“作铭幽室埋其阿,此石可泐名不磨。”

(3).石室,山洞。 南朝 宋 谢灵运 《永嘉录嶂山诗》:“裹粮杖轻策,怀迟上幽室。”

(4).指肾脏。《黄庭内景经·上有》:“幽室内明照阳门。” 白履忠 注:“幽室,肾也。阳门,命门也。”

[题静好堂]天光

(1) 日光;天空的光辉

我们且离了这个地方,外面见见天光,可好不好?——《儿女英雄传》

水色天光

(2) 白昼

来回九十里,现在天光又短,一霎就黑天,…。——《老残游记续集遗稿》

(3) 天色

(4) 〈方〉∶早晨;天亮

(5) 天色与湖光

上下天光。——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题静好堂]水影

(1).光线经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折射时,把远处景物显示在地面的幻景。远观如水,视地见景,故称。《晋书·苻坚载记下》:“ 长安 有水影,远观若水,视地则见人,至是则止。”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下:“ 神龙 中, 洛城 若水影,纤微必照,就视则无所见。”《旧唐书·五行志》:“ 洛阳 东七里有水影,侧近树木车马之影,歷歷见水影中。”参见“ 海市蜃楼 ”。

(2).水中倒影。 南朝 梁 何逊 《夕望江桥》诗:“风声动密竹,水影漾长桥。” 唐 戎昱 《宿桂州江亭呈康端公》诗:“萤光入竹去,水影过江来。” 宋 张耒 《出长夏门》诗:“岩声答远响,水影弄空翠。” 元 倪瓒 《小桃红》曲:“一江秋水澹寒烟,水影明如练。”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从清清的水影里,我们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这正是 秦淮河 的夜。”

[题静好堂]结习

(1).佛教称烦恼。《维摩经·观众生品》:“时 维摩詰 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説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结习未尽,华著身耳,结习尽者,华不著也。” 南朝 梁 沉约 《<内典>序》:“孤策独騖,莫知所限;结习纷纶,一随理悟。” 宋 苏轼 《再和杨公济梅花》之一:“结习已空从著袂,不须天女问云何。” 清 龚自珍 《观心》诗:“结习真难尽,观心屏见闻。”

(2).多指积久难除之习惯。《花月痕》第十回:“所幸诗文嗜好,结习已深,倘得问字学书,当亦三生有幸!” 冰心 《寄小读者》二六:“致她来信说我‘诗人结习未除,幻想太高’。”

[题静好堂]得句

谓诗人觅得佳句。 唐 周贺 《上陕府姚中丞》诗:“成家尽是经纶后,得句应多諫諍餘。” 宋 陆游 《晴甫一日复大风雨连日不止遣怀》诗:“得句已无前辈赏,开编时与古人游。” 元 萨都剌 《高邮至邵伯》诗之一:“有时得句无人和,风雨寒窻夜读书。” 清 曹寅 《秋日过访芥公》诗:“得句闻敲鉢,逃禪媿闭关。”参见“ 觅句 ”。

[题静好堂]岂非

难道不是…?用于反问

岂非咄咄怪事?

[题静好堂]虽然

(1) ——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为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李大伯虽然年过六十,劳动劲头却比得上年轻的小伙子

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鲁迅《故乡》

(2) 虽然如此,虽是这样;即使这样

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墨子·公输》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战国策·魏策》

[题静好堂]琴瑟

指琴与瑟两种弦乐器。古代常合奏。也用以比喻夫妻感情和谐或兄弟、朋友的融洽情谊:琴瑟和谐。

[题静好堂]操缦

操弄琴弦。《礼记·学记》:“不学操縵,不能安弦。” 陈澔 集说:“操縵,操弄琴瑟之弦也。初学者手与絃未相得,故虽退息时,亦必操弄之不废,乃能习熟而安於絃也。” 北周 庾信 《<赵国公集>序》:“若使言乖节目,则曲臺不顾;声止操縵,则成均无取。” 清 张岱 《陶庵梦忆·丝社》:“ 越中 琴客不满五六人,经年不事操縵,琴安得佳?”一说,操缦即今之和弦。 清 黄生 《义府》卷上:“《礼记·学记》‘不学操縵,不能安弦’注,以‘縵’为琴瑟之弦,非也。《周礼》‘磬师’‘教縵乐’注,谓杂声之和乐者也。疏云‘杂弄调和’。按繒无文曰縵,此云雅声,云杂弄,皆谓无文耳。《学记》之‘操縵’即今之和弦。”

[题静好堂]静好

安静和美。《诗·郑风·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唐 白居易 《听幽兰》诗:“欲得身心俱静好,自弹不及听 * 。”

,

  • 【和李峤杂咏诗百二十首韵·其六十九·舟】_乾隆 | 清代
  • 【和李峤杂咏诗百二十首韵·其六十九·舟】_乾隆 | 清代 >> 【和李峤杂咏诗百二十首韵·其六十九·舟】_乾隆 | 清代...

  • 【热】_乾隆 | 清代
  • 【热】_乾隆 | 清代 >> 【热】_乾隆 | 清代...

  • 【千尺雪·其三】_乾隆 | 清代
  • 【千尺雪·其三】_乾隆 | 清代 >> 【千尺雪·其三】_乾隆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