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蠡湖】作者:王弘诲 朝代:明代
[彭蠡湖]彭蠡湖原文
彭蠡大如何,滔滔众流注。
沆漭失地隅,晶荧混天路。
远屿半明灭,洪涛竞吞吐。
天吴与海若,纷错万灵寓。
风正当澄波,水碧敛暝雾。
一苇纵所如,万顷疾如骛。
缅予海中人,汪洋岁几度。
兹焉远于役,浮槎亦吾素。
虽嗟行路难,颇解临渊趣。
心赏对云霞,俗态怯鸥鹭。
徙倚百感集,停桡日云暮。
明发下大江,王程不可驻。
[彭蠡湖]诗词问答
问:彭蠡湖的作者是谁?答:王弘诲
问:彭蠡湖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王弘诲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弘诲
[彭蠡湖]注释
1. 押遇韵
[彭蠡湖]参考注释
[彭蠡湖]彭蠡
鄱阳湖又一名称,在江西省北部
[彭蠡湖]如何
(1)
(2) 用什么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贴的问题
(3) 方式、方法怎样
接下去的问题是如何表明我们的意思
(4) 在什么情况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会
(5) 怎么,怎么样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水浒传》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样]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汤问》
[彭蠡湖]滔滔
(1) 形容大水奔流貌
白浪滔滔
(2) 比喻言行或其他事物连续不断
他滔滔地辩论着,脸上兴奋得通红。——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
这使他们骄傲了,一路滔滔开向平型关,…。—— 周立波《悼田守尧同志》
年滔滔而自远兮,寿冉冉而愈衰。——《楚辞·东方朔·七谏》
(3) 盛大;普遍
天下滔滔,知我者希。——《新唐书》
况且老荆那样的人,滔滔者皆是,换一个来,何尝会比他好?—— 茅盾《路》
(4) 和暖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楚辞·九章》
[彭蠡湖]众流
(1).众多的水流。 汉 班固 《西都赋》:“众流之隈, 汧 涌其西。”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涟水》:“ 涟水 出 邵陵县 界南,逕连 道县 ……控引众流,合成一溪。”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众流所凑,万泉所回。”
(2).指学术上的各个流派。《后汉书·王充传》:“﹝ 王充 ﹞常游 洛阳 市肆,閲所卖书,一见輒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序:“自《三坟》、《五典》、《八索》、《九丘》,阴阳图纬之学,百家众流之论……乃研精而究其理,不习而尽其功。” 唐 韩愈 《后汉三贤赞》之一:“一见诵忆,遂通众流。”
[彭蠡湖]沆漭
水面辽阔无际貌。亦指广阔无际的水面。 汉 马融 《广成颂》:“瀇瀁沆漭,错紾槃委。” 晋 成公绥 《天地赋》:“沧海沆漭而四周,悬圃隆崇而特起。” 宋 宋祁 《城隅晚意》诗:“瞑思输鳬鵠,归飞沆漭间。” 明 夏完淳 《南越行送人入闽》:“苍茫八柱倒江河,沆漭三桑扶日月。” 清 纳兰性德 《金山赋》:“以山僻在东南,孤悬沆漭,故为 轩 驾之所弗游, 虞 巡之所未上。”
[彭蠡湖]失地
(1) 失掉的国土
我们一定要打回去,收复失地
(2) 丧失土地
失地千里
[彭蠡湖]晶荧
(1).明亮闪光。 唐 王起 《浊水求珠》诗:“的皪终难掩,晶荧愿见收。”《红楼梦》第六六回:“三姐儿看时,上面龙吞夔护,珠宝晶荧。”
(2).指光亮。 元 周砥 《夜坐怀孝常》诗:“天高玉露泻,草木流晶荧。”
[彭蠡湖]天路
(1).天上的路。 汉 张衡 《西京赋》:“美往昔之 松 乔 ,要 羡门 乎天路。” 唐 陈子昂 《春日登金华观》诗:“还逢 赤松子 ,天路坐相邀。” 清 谭嗣同 《崆峒》诗:“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
(2).指高远的路。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华子岗是麻源第三谷》诗:“险逕无测度,天路非术阡。” 唐 王维 《双黄鹄歌送别》:“天路来兮双黄鵠,云上飞兮水上宿。” 清 陈恭尹 《南岳道中从石浪庵上至高台寺》诗:“抠衣陟天路,百里上积雪。”
(3).上天的法则。犹天道。《文选·班固<幽通赋>》:“既仁得其信然兮,仰天路而同轨。” 李善 注引 刘德 曰“人道既然,仰视天道,又同法也。”
(4).指日月星辰等天体运行的规律。《宋书·律历志中》:“是以臣前以制典餘日,推考天路,稽之前典,验之食朔,详而精之,更建密歷。”
(5).指京都。 前蜀 韦庄 《和陆谏议避地寄东阳进退未决见寄》:“未归天路紫云深,暂驻 东阳 岁月侵。” 宋 曾巩 《故翰林侍读学士钱公墓志铭》:“学则知经,文则能赋。矧曰方闻,扬声天路。”
(6).喻及第、出仕等。 唐 王建 《山中寄及第故人》诗:“如何弃我去,天路忽腾驤。” 宋 曾巩 《送关彦远赴河北》诗:“诗作士林夸刻烛,赋成天路喜同时。” 清 方文 《容城答郑鲁若兼寄沉眉生》诗之二:“顾盼二三子,比翼翔天路。”
[彭蠡湖]明灭
指时隐时现,忽明忽暗
星光明灭
明灭可见。——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云霞明灭或可睹。——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彭蠡湖]洪涛
* 浪
[彭蠡湖]吞吐
(1) 吞入吐出,比喻大量进出
这个港口一年可吞吐三千万吨货物
(2) 形容言语文章条理不清,意思含糊
吞吐其词
[彭蠡湖]天吴
水神名。《山海经·海外东经》:“ 朝阳之谷 ,神曰 天吴 ,是为 水伯 。”《山海经·大荒东经》:“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名曰 天吴 。”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 天吴 踊跃於重渊, 王乔 披云而下坠。” 唐 李贺 《浩歌》:“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 天吴 移海水。” 清 张之洞 《读史绝句·白居易》:“海图题咏见忧思,浪搅 天吴 悔已迟。”
[彭蠡湖]海若
传说中的海神。《楚辞·远游》:“使 湘灵 鼓瑟兮,令 海若 舞 冯夷 。” 王逸 注:“ 海若 ,海神名也。” 洪兴祖 补注:“ 海若 , 庄子 所称 北海若 也。” 南朝 宋 鲍照 《望水》诗:“ 河伯 自矜大, 海若 沉渺莽。” 宋 王安石 《谢知江宁府第二表》:“秋水方至,因知 海若 之难穷。” 章炳麟 《訄书·原教下》:“ 海若 者,右倪之龟也,以为瀛之神。”
[彭蠡湖]纷错
纷繁杂乱。《楚辞·刘向<九叹·忧苦>》:“思余俗之流风兮,心纷错而不受。” 王逸 注:“纷错,溃乱也。” 唐 韦处厚 《盛山》诗之八:“倒花纷错秀,鑑月静涵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余德》:“ 尹 畏人知,常置密室,非子壻不以示也。久之渐播,索玩者纷错於门。”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三章:“在议院选人则百千万数,苦其太多而难举,标名识号,纷错浩浩,亦为无术,故不可行也。”
[彭蠡湖]万灵
(1).众神。《史记·封禅书》:“ 黄帝 接万灵 明廷 。” 宋 苏轼 《次韵张昌言喜雨》:“精贯天人一言足,云兴岳瀆万灵趋。” 清 龚自珍 《祀典杂议》之四:“召万灵之祐,锡九流之福。” 康有为 《出都留别诸公》诗之二:“天龙作骑万灵从,独立飞来縹緲峰。”
(2).众生灵;人类。《鹖冠子·度万》:“唯圣人能正其音,调其声,故其德上及太清,下及泰寧,中及万灵。”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遨游上下,使役万灵。” 宋 范仲淹 《天道益谦赋》:“高者抑而下者举,一气无私;往者屈而来者伸,万灵何遁。” 许地山 《别话》:“不会爱或拒绝爱女人的,纵然他没有烦恼,他是万灵中最愚蠢的人。”
[彭蠡湖]正当
(1) 品行端正
靠正当手段挣钱
(2) 合情合理
正当的要求
(3) 正在…时候
[彭蠡湖]澄波
清波。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澄波万壑,洁澜千里。” 宋 黄庭坚 《减字木兰花·距施州二十里》词:“万事茫茫,分付澄波与烂肠。”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七》:“东瞰澄波,西悬倒壁。”
[彭蠡湖]水碧
玉之一种。系水晶一类的矿物,又名碧玉。《山海经·东山经》:“ 耿山 无草木,多水碧。” 郭璞 注:“亦水玉类。” 唐 李贺 《老夫采玉歌》:“採玉採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 明 宋濂 《送方生还宁海》诗:“水碧与金膏,价重骇见闻。” 王闿运 《余世松诔》:“水碧金膏,非几席之玩;醴泉玉烛,无时日之期。”
[彭蠡湖]一苇
《诗·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孔颖达 疏:“言一苇者,谓一束也,可以浮之水上而渡,若桴栰然,非一根苇也。”后以“一苇”为小船的代称。《三国志·吴志·贺邵传》:“臣闻否泰无常,吉凶由人, 长江 之限不可久恃,苟我不守,一苇可航也。” 宋 苏轼 《游武昌寒溪西山寺》诗:“今朝横江来,一苇寄衰朽。” 明 刘基 《旅兴》诗之一:“那无一苇航,繁念空悠悠。” 清 林则徐 《中秋炮台眺月》诗:“日午潮回擢东指,顺流一苇如轻鸥。”
[彭蠡湖]所如
所往。 宋 苏轼 《前赤壁赋》:“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明 陈子龙 《钓竿行》:“风雷在鳞甲,浩然纵所如。”
[彭蠡湖]万顷
(1).百万亩。百亩为一顷。《管子·揆度》:“百乘为耕,田万顷为户。”
(2).常用以形容面积广阔。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渊然万顷,直上千仞。” 宋 杨万里 《过金沙洋望小海》诗:“须臾满眼贾胡舩,万顷一碧波黏天。”《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但愿父作公卿,子作状元,给我挣下万顷庄田。” 艾青 《在浪尖上》诗:“你在万里晴空下,宁静地注视着万顷波涛。”
[彭蠡湖]中人
(1) 在两方之间调解、做见证或介绍买卖的人
(2) 一般人;中等人
中人之家
(3) 宦官
中人监织造者。——《明史》
(4) 普通人
才能不及中人。——汉· 贾谊《过秦论》
[彭蠡湖]汪洋
(1) 形容水势浩大,宽广无边
(2) 形容人的气度宽宏或文章气势磅礴
[彭蠡湖]于役
行役。谓因兵役、劳役或公务奔走在外。《诗·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郑玄 笺:“君子于往行役,我不知其反期。” 南朝 齐 谢朓 《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于役儻有期, 鄂渚 同游衍。” 唐 萧颖士 《蒙山作》诗:“于役劳往还,息徒暂攀躋。” 清 高其倬 《蓟州新城》诗:“于役季冬月,东入 渔阳 城。”
[彭蠡湖]浮槎
(1).槎,同“ 查 ”。木筏。传说中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十:“旧説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滋 洛阳 千种花,润 梁园 万顷田,也曾泛浮槎到日月边。”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选优》:“阻隔着 黄河 雪浪,那怕他天汉浮槎。”
(2).槎,同“ 查 ”。木筏。指木船。 唐 韦应物 《龙潭》诗:“浪引浮槎依北岸,波分晓日浸东山。” 明 徐复祚 《投梭记·鬻女》:“因逃兵火泛浮槎。”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的回忆·序诗》:“ 东亚 风云大陆沉,浮槎东渡起雄心。”
[彭蠡湖]行路难
(1).行路艰难。亦比喻处世不易。 唐 杜甫 《宿府》诗:“风尘荏苒音书絶,关塞萧条行路难。” 唐 白居易 《太行路》诗:“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
(2).乐府杂曲歌辞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情别意。原为民间歌谣,后经文人拟作,采入乐府。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十九首及 唐 李白 所作《行路难》三首都较著名。《晋书·袁山松传》:“初, 羊曇 善唱乐, 桓伊 能挽歌,及 山松 《行路难》继之,时人谓之‘三絶’。” 陈去病 《少年行》之三:“劝君莫诵《行路难》,劝君莫復居 长安 。”
[彭蠡湖]赏对
欣然相对。
[彭蠡湖]云霞
彩云和彩霞
云霞明灭。——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彭蠡湖]俗态
(1).世俗的情状。 唐 王勃 《涧底寒松赋》:“见时华之屡变,知俗态之多浮。” 唐 杜甫 《石笋行》:“惜哉俗态好蒙蔽,亦如小臣媚至尊。”
(2).庸俗的情态。 宋 秦观 《自警》诗:“从兹俗态两相忘,笑指青山归路僻。”《镜花缘》第二回:“我们虽不必学人间暖阁围炉那些俗态,何妨清吟联句,遣此长宵?”
(3).世俗人的气质。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佐》:“以汝前生好道,以得到 兜玄国 ;然俗态未尽,不可长生。然汝自此寿千年矣。”
[彭蠡湖]徙倚
徘徊;流连不去
独徒倚以仿徉。——《楚辞·哀时命》
徙倚久之。——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彭蠡湖]百感
种种感慨。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是以行子肠断,百感悽惻。” 宋 梅尧臣 《新霜感》诗:“一念百感生,欲问天苍苍。” 明 刘基 《题王起宗御史<江山烟靄图>》诗:“羈旅伤心缘百感,可堪回首忆吾庐。” 鲁迅 《亥年残秋偶作》诗:“尘海苍茫沉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
[彭蠡湖]明发
(1).黎明;平明。《诗·小雅·小宛》:“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朱熹 集传:“明发,谓将旦而光明开发也。二人,父母也。” 唐 王维 《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诗:“羡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 清 周亮工 《寒食后一日新乡道上示许傅岩》诗:“烽燧十年归未得,却愁明发渡 旃然 。”
(2).谓孝思。 晋 陆机 《思亲赋》:“存顾復之遗志,感明发之所怀。”《宋书·礼志四》:“伏惟至尊孝越 姬文 ,情深明发。” 宋 苏轼 《永安陵等忌辰奏告昭宪等表本》:“顾明发之永怀,仰徽音之如在。”
(3).早晨起程。 晋 陆机 《招隐》诗之二:“明发心不夷,振衣聊躑躅。” 宋 杨万里 《郡治燕堂庭中梅花》诗:“翁欲还家即明发,更为梅花留一月。”
(4).谓揭发查清。《后汉书·循吏传序》:“明发姦伏,吏端禁止。”
(5).阐明,发明。《隋书·律历志上》:“ 焯 皆校定,庶有明发。”《太平广记》卷二二六引 唐 颜师古 《大业拾遗记·观文殿》:“其所撰之书,属辞比事,条贯有序,文畧理畅,互相明发。”
(6). 清 代军机处草拟上谕有明发、廷寄之别,有关巡幸、上陵、经筵、蠲赈、及内侍郎以上,外臣总兵、知府以上黜陟调补的谕旨,称为明发,经内阁传抄以次交于部科。参阅 清 梁章鉅 《枢垣记略·规制一》。
[彭蠡湖]大江
(1) 大的江
(2) 中国的长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龟蛇锁大江。——毛 * 《菩萨蛮·黄鹤楼》
[彭蠡湖]王程
奉公命差遣的行程。 唐 岑参 《送江陵黎少府》诗:“王程不敢住,岂是爱 荆州 ?”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九:“ 珙 勃然作色曰:‘给事王程有限,不敢淹留。’俄而罢宴。” 清 宋琬 《舟中即事》诗之八:“鸟道王程速,猿啼乡信疎。”
[彭蠡湖]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明代,王弘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