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正瀛台即景】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新正瀛台即景]新正瀛台即景原文
凤阁咨安茀禄躬,西华路便趯台通。
落成锡宴衣冠侣,待备閒遨松竹丛。
楼现祇疑瀛海表,人行都在玉花中。
阳和即渐舒条鬯,春祉还思与物同。
[新正瀛台即景]诗词问答
问:新正瀛台即景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新正瀛台即景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新正瀛台即景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新正瀛台即景]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九
2. 是日微雪
[新正瀛台即景]参考注释
[新正瀛台即景]凤阁
(1).华丽的楼阁。多指皇宫内的楼阁。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曹植》:“朝游登凤阁,日暮集华沼。”《水浒传》第一回:“祥云迷凤阁,瑞气罩龙楼。”
(2). 唐 武则天 光宅 元年(公元684年)改中书省为凤阁、遂用为中书省的别称。《新唐书·刘祎之传》:“太后遣 肃州 刺史 王本立 鞫治,以敕示 禕之 , 禕之 曰:‘不经凤阁鸞臺,何谓之敕!’” 宋 曾巩 《襄州遍学寺禅院碑》:“﹝ 钟绍京 ﹞惟嗜书,家藏 王羲之 、 献之 , 褚遂良 书至数十百卷。以善书直凤阁。”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苏味道 、 王庆元 同为凤阁侍郎。”
(3).泛指中央官邸。 唐 白居易 《咏怀》:“昔为凤阁郎,今为二千石。” 明 高明 《琵琶记·孝妇题真》:“我相公虽居凤阁鸞臺,常在萤窗雪案。”
[新正瀛台即景]茀禄
犹福禄。茀,通“ 福 ”。《诗·大雅·卷阿》:“茀禄尔康矣。” 郑玄 笺:“茀,福也。” 宋 王安石 《寿安县君王氏墓志铭》:“方大茀禄,以宜宠服。” 明 方孝孺 《姚贞妇赞》:“人曰孝子,茀禄是承。”
[新正瀛台即景]西华
道教仙宫名。对 东华 而言。 东华 为男仙所居,以 东王公 领; 西华 为女仙所居,以 西王母 领。故女仙名籍称《西华仙箓》。《云笈七籤》卷七:“《八素经》云: 西华宫 有琅简蕊书,当为真人者,乃得此文。”
[新正瀛台即景]落成
古代宗庙、宫室盖好时所行的祭礼。始成的意思
凡房屋建造完成都叫落成
[新正瀛台即景]衣冠
(1) 衣服和礼帽
(2) 服饰
衣冠不整
(3) 指绅士,借指礼教、斯文
衣冠之弟
[新正瀛台即景]松竹
(1).松与竹。亦以喻节操坚贞。 南朝 梁元帝 《与刘智藏书》:“山间芳杜,自有松竹之娱;巖穴鸣琴,非无薜萝之致。”《南史·张冲传》:“ 房长渝 谓 孜 曰:‘前使君忠实昊天,操愈松竹。’” 唐 白居易 《得辛氏夫遇盗而死遂求杀盗者而为之妻或责其失贞行之节不伏》:“ 辛氏 姑务雪寃,靡思违礼。励释憾之志,将殄雚蒲;蓄许嫁之心,则乖松竹。”
(2).喻节操坚贞的贤人。《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潜鱼择渊,高鸟候柯;赫赫三雄,并迴乾轴,竞收杞梓,争采松竹。” 吕向 注:“松竹,贞坚也,并比於贤人也。”
[新正瀛台即景]海表
(1).犹海外。古代指 中国 四境以外僻远之地。《书·立政》:“方行天下,至於海表,罔有不服。” 孙星衍 疏:“溥行天下至於海外,无有不服。” 汉 班固 《典引》:“仁风翔乎海表,威灵行乎鬼区。” 宋 王安石 《谢赐历日表》:“正朔所加,外通乎海表。”
(2).特指国外。 陈炽 《议院》:“ 英 人创之於前, 德国 踵之於后,所以威行海表。”
[新正瀛台即景]行都
在首都之外另设的一个都城,以备必要时政府暂驻
[新正瀛台即景]玉花
(1).指华丽的花纹装饰。 北周 庾信 《镜赋》:“玉花簟上,金莲帐里。”
(2).玉雕的花。 清 钱泳 《履园丛话·古迹·桐柏宫》:“又 吴越国 王所捨铜像天尊十位……玉花八株,铜三清像,金银字经二百函。”
(3).白花。 宋 杨万里 《万安出郭早行》诗:“玉花小朶是山矾,香杀行人只欲颠。”
(4).比喻闪烁的光芒。 唐 李贺 《平城下》诗:“别剑无玉花,海风断鬢髮。” 王琦 汇解:“玉花,谓剑光明洁有同玉色。”
(5).比喻水花。 宋 苏轼 《戏作放鱼》诗:“纵横争看银刀出,瀺灂初惊玉花碎。” 清 查为仁 《莲坡诗话》二六引无名氏诗云:“坐爱春泉响翠微,玉花吹溼薜萝衣。”
(6).比喻雪花。 宋 苏舜钦 《小酌》诗:“寒雀喧喧满竹枝,惊风淅沥玉花飞。” 宋 陆游 《九月十六日夜梦觉而有作》诗:“朔风卷地吹急雪,转盼玉花深一丈。” 元 陈浮 《江天暮雪》诗:“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7).指玉花骢。 唐 杜甫 《丹青引》:“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嚮。” 宋 苏轼 《次韵子由书李伯时所藏韩干马》:“ 元狩 虎脊聊可友, 开元 玉花何足奇。”
[新正瀛台即景]阳和
(1).春天的暖气。《史记·秦始皇本纪》:“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宋 李昴英 《瑞鹤仙》词:“想阳和早遍南州,暖得柳娇桃冶。” 明 刘基 《梅花》诗之三:“不是孤芳贞不挠,阳和争得上枯枝。”
(2).借指春天。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虽阳和布气,鹰化为鳩,至於识者,犹憎其眼。”《旧唐书·于志宁传》:“今时属阳和,万物生育,而特行刑罚,此谓伤春。” 元 萨都剌 《雪中妃子》诗:“疑是阳和三月暮,杨花飞处牡丹开。”
(3).温暖;和暖。 唐 陈子昂 《谏刑书》:“狱吏急法,则惨而阴雨;陛下赦罪,则舒而阳和。” 郁达夫 《春风沉醉的晚上》三:“如今到了阳和的春日晒着的这日中,我还不能自觉,依旧穿了这件夜游的敝袍,在大街上阔步。”
(4).喻指和悦的脸色。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孙文定公》:“公内峻外和,相对者如登 泰 华 ,坐春风,非不阳和熙熙,贮在颜间,而业已置人於青云上。”
(5).阳气。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接煞气则彫瘁於凝霜,值阳和则鬱蔼而条秀。” 唐 方干 《除夜》诗:“煦育诚非远,阳和又欲昇。” 清 姚莹 《噶玛兰台异记》:“泽源与山脉僨兴,阴晦与阳和交战,二气相薄,梗塞乍通。”
(6).祥和的气氛。 唐 李白 《古风》之十四:“阳和变杀气,发卒骚中土。” 唐 杨巨源 《上裴中丞》诗:“政引风霜成物色,语回天地到阳和。” 清 曹寅 《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诗:“光浮太乙照千门,徧召阳和布密恩。”
(7).借指佳音。 明 孙柚 《琴心记·廷尉伸冤》:“ 长卿 本意九死为期,不意阳和忽布,且喜又復官爵,还令 文园 。”
[新正瀛台即景]条鬯
畅达。《汉书·律历志上》:“指顾取象,然后阴阳万物,靡不条鬯该成。” 颜师古 注:“条,达也。鬯,与‘畅’同。” 宋 王安石 《兵部员外郎马君墓志铭》:“及出仕,所至号为办治。论议条鬯,人反覆之而不能穷。” 清 段玉裁 《<潜研堂文集>序》:“其书味深,故条鬯而无好尽之失,法古而无摹仿之痕,辨论而无嘂嚣攘袂之习。” 茅盾 《对于文坛的一种风气的看法》:“事实上它们大部分倒是颇为条鬯,而且淋漓尽致的。”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