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党评事】作者:元结 朝代:唐代
[与党评事]与党评事原文
自顾无功劳,一岁官再迁。
跼身班次中,常窃愧耻焉。
加以久荒浪,惛愚性颇全。
未知在冠冕,不合无拘牵。
勤强所不及,于人或未然。
岂忘惠君子,恕之识见偏。
且欲因我心,顺为理化先。
彼云万物情,有愿随所便。
爱君得自遂,令我空渊禅。
[与党评事]诗词问答
问:与党评事的作者是谁?答:元结
问:与党评事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与党评事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元结的名句有哪些?答:元结
全唐诗:卷241_7
[与党评事]参考注释
[与党评事]自顾
自念;自视。《东观汉记·和熹邓后传》:“太后临大病,不自顾而念兆民。”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李善 注:“ 郑玄 《毛诗笺》曰:‘顾,念也。’” 唐 杜甫 《客堂》诗:“臺郎选才俊,自顾亦已极。” 明 刘基 《战城南》诗:“胡为彼狂不自顾,而与大国争长雄。”
[与党评事]功劳
(1) 对事业的贡献
她的功劳可不小啊
将来我们的事业完成了,你的功劳是不会忘记的。——茅盾《春天》
(2) 博得尊敬或增添声誉的事
绝不能把一切功劳归于自己
[与党评事]再迁
再提升。古代升降官职都称为[迁]
再迁为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
[与党评事]跼身
厕身于,身处于。 唐 元结 《与党评事》诗:“自顾无功劳,一岁官再迁。跼身班次中,常窃愧耻焉。”
[与党评事]班次
(1) 官员按品级排列的位次
排定班次
(2)
(3) 补授或提升官职的次序
他的班次很远,怎么能补缺呢?
(4) 泛指排列的次序或等级
会之班次,以国大小为序。——《春秋》
(5) 学校班级的次序
(6) 往来运行的交通工具开行的次数
增加货车班次
[与党评事]愧耻
羞耻。《书·说命下》:“其心愧耻,若挞于市。” 唐 韩愈 《答窦秀才书》:“足下之能,足以自奋, 愈 之所有,如前所陈,是以临事愧耻而不敢答也。” 宋 苏辙 《<孟子>解》:“人之为不善也皆有愧耻不安之心。”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惩淫》:“顷刻心下清醒,愧耻无以自容。”
[与党评事]加以
连词。表示进一步的原因或条件
加以老母。——《汉书·李广苏建传》
加以薄暮。——《广东军务记》
加以贪官。——《聊斋志异·促织》
[与党评事]荒浪
荒怠放荡。 唐 元结 《乞免官归养表》:“臣常恐荒浪,失於礼法。” 宋 司马光 《晚食菊羹》诗:“嗟予素荒浪,强为簪緌牵;何当葺敝庐,脱略区中缘。”
[与党评事]惛愚
昏庸愚昧。《管子·四称》:“ 桓公 问於 管子 曰:‘寡人幼弱惛愚,不通诸侯四邻之义,仲父不当尽语我昔者有道之君乎?吾亦鉴焉。’”
[与党评事]冠冕
(1) 古代皇冠或官员的帽子
(2) 比喻受人拥戴或出人头地
冠冕之盛,当时莫与比焉。——《北史·寇洛等传论》
冠冕堂皇
[与党评事]合无
犹何不。 元 马致远 《汉宫秋》楔子:“合无遣官徧行天下,选择室女……以充后宫。” 明 陈子龙 《请假葬亲疏》:“ 李永茂 久列戎行,晓畅兵事,其才十倍于臣,合无令其暂管,必有裨益。”
[与党评事]拘牵
束缚;牵制
[与党评事]不及
(1)
不如,比不上
不及50几年前
(2)
赶不上,来不及
躲避不及
后悔不及
(3)
够不上
(4)
未被接近
作为对风采的描绘…,这部书是其他任何书都不及的
[与党评事]未然
还未变成现实
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与党评事]君子
(1) 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
彼君子兮。——《诗·魏风·伐檀》
君子不齿。——唐· 韩愈《师说》
君子寡欲。——司马光《训俭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论语》
君子有不战。——《孟子·公孙丑下》
君子博学。——《荀子·劝学》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对别人的尊称
君子书叙。——唐· 李朝威《柳毅传》
君子登山。——明· 顾炎武《复庵记》
同社诸君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君子之后。——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与党评事]识见
见解;见识。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栖逸》:“ 郗尚书 与 谢居士 善。常称:‘ 谢庆绪 识见虽不絶人,可以累心处都尽。’”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某人在涵养上用功,某人在识见上用功。” 吴组缃 《山洪》十七:“自己为什么也和他们一样没识见呢?”
[与党评事]理化
物理与化学
理化特性
[与党评事]物情
(1) 情理
物情世态
(2) 人情
(3) 人心
事多放滥,物情生怨
[与党评事]渊禅
深深的禅寂之心。 唐 元结 《与党评事》诗:“彼云万物情,有愿随所便。爱君得自遂,令我空渊禪。”
元结,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