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谣】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海上谣]海上谣原文
桂水寒于江,玉兔秋冷咽。
海底觅仙人,香桃如瘦骨。
紫鸾不肯舞,满翅蓬山雪。
借得龙堂宽,晓出揲云发。
刘郎旧香炷,立见茂陵树。
云孙帖帖卧秋烟,上元细字如蚕眠。
[海上谣]诗词问答
问:海上谣的作者是谁?答:李商隐
问:海上谣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海上谣是什么体裁?答:杂言
问:李商隐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商隐
全唐诗:卷540-201
[海上谣]参考注释
[海上谣]玉兔
(1)
(2) 月宫里的兔
(3) 又指月亮
玉兔东升
[海上谣]海底
(1) 海洋的底部
(2) 海床
[海上谣]仙人
神话和童话中指神通广大、长生不老的人
[海上谣]香桃
指仙镜的桃树。 唐 李商隐 《海上谣》:“海底觅仙人,香桃如瘦骨。”
[海上谣]瘦骨
(1).谓马的肢体强壮而不肥。 唐 杜甫 《房兵曹胡马》诗:“胡马 大宛 名,锋稜瘦骨成。”
(2).指瘦弱的身躯。 唐 陆龟蒙 《记事》诗:“瘦骨倍加寒,徒为厚繒纊。” 清 纳兰性德 《昭君怨》词:“瘦骨不禁秋,总成愁。” 清 陈梦雷 《东行口占》之二:“瘦骨可堪边地苦,敝裘寧耐朔风寒。”
[海上谣]紫鸾
传说中神鸟。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紫鸞无近远,黄雀任翩翾。” 唐 李商隐 《海上谣》:“紫鸞不肯舞,满翅 蓬山 雪。” 明 梅鼎祚 《玉合记·义姤》:“玉笙吹彻也会双仙,一任天风驾紫鸞。”
[海上谣]不肯
——用于否定式助动词表示拒绝
他不听劝告,不肯在他的船上装一台辅助引擎
[海上谣]蓬山
(1).即 蓬莱山 。相传为仙人所居。 南朝 梁 沉约 《桐柏山金庭馆碑》:“望 玄洲 而骏驱,指 蓬山 而永騖。” 唐 李商隐 《无题》诗:“ 蓬山 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栖真》:“旧人重到, 蓬山 路通。”参见“ 蓬莱山 ”。
(2).官署名。秘书省的别称。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更掌蓬山之务,麟图缉謚。”《旧唐书·刘子玄传》:“蓬山之下,良直差肩;芸阁之中,英奇接武。” 宋 陆游 《喜杨廷秀秘监再入馆》诗:“公去蓬山轻,公归蓬山重。”参见“ 蓬莱 ”。
[海上谣]龙堂
(1).画有蛟龙之堂。《楚辞·九歌·河伯》:“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闕兮朱宫。” 王逸 注:“言 河伯 所居,以鱼鳞盖屋,堂画蛟龙之文……形容异制,甚鲜好也。”后用指龙宫。 唐 李商隐 《海上谣》:“借得龙堂宽,晓出揲云发。”《随园诗话》卷七引 清 黄景仁 《前观潮行》:“龙堂谁作天吴介,对此茫茫八埏隘。”亦用指华美壮丽的殿观。 刘师培 《文说》:“孔盖翠旄,遗制仍沿皇舞;龙堂贝闕,巨观半属灵祠。”
(2).寺观名。在 浙江 诸暨 五泄山 上。 明 徐渭 《雨雾霁雪》诗之二:“大似龙堂灯火暗,香烟几缕白黄昏。”原注:“ 五洩 之寺曰 龙堂 。”
[海上谣]云发
(1).女子浓黑的头发。 南朝 齐 王融 《和南海王殿下咏秋胡妻》之二:“輟泣揜铅姿,搔首乱云髮。” 唐 李白 《古风》之四四:“玉颜艷红彩,云髮非素丝。”《云笈七籤》卷九七:“﹝ 九华安妃 ﹞云髮鬃鬢,整顿絶伦,顶中作髻,餘髮垂下至腰。”
(2).泛指头发。 唐 杜牧 《还俗老僧》诗:“云髮不长寸,秋寒力更微。”
[海上谣]刘郎
(1).指 南朝 宋武帝 刘裕 。《宋书·符瑞志上》:“逆旅嫗曰:‘ 刘郎 在室内,可入共饮酒。’”
(2).指 汉武帝 刘彻 。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 刘郎 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3).指 汉高祖 刘邦 。 宋 辛弃疾 《六幺令》词:“长喜 刘郎 马上,肯听诗书説。”
(4).指 三国 蜀 先主刘备 。 宋 王千秋 《贺新郎·石城吊古》词:“要约 刘郎 铜雀醉,底事遽争 荆 楚 。”
(5).指 东汉 刘晨 。相传 刘晨 和 阮肇 入 天台山 采药,为仙女所邀,留半年,求归,抵家子孙已七世。 唐 司空图 《游仙》诗之二:“ 刘郎 相约事难谐,雨散云飞自此乖。” 后蜀 顾夐 《虞美人》词:“此时恨不驾鸞皇,访 刘郎 。” 清 无名氏 《后会仙记》:“ 刘郎 曾否访仙山,柳色青春正可攀。”
(6).借指情郎。 宋 周邦彦 《苏幕遮》词:“翠屏深,香篆裊。流水落花,不管 刘郎 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只愿扇儿寄去的速,师父束装得早,三月三 刘郎 到了,携手儿下妆楼。”参见“ 刘阮 ”。
(7). 唐 刘禹锡 《元和十年自郎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 玄都观 里桃千树,尽是 刘郎 去后栽。”此为 禹锡 自称,后因以“刘郎”指 禹锡 。 唐 白居易 《醉中重留梦得》诗:“ 刘郎 刘郎 莫先起, 苏臺 苏臺 隔云水。”
[海上谣]香炷
点燃着的香。 南朝 陈 何楫 《班婕妤怨》诗:“独卧销香炷,长啼费锦巾。” 唐 陆龟蒙 《华阳巾》诗:“须是古坛秋霽后,静焚香炷礼寒星。” 后蜀 毛熙震 《更漏子》词:“綃幌碧,锦衾红。博山香炷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翠仙》:“又有优婆夷塞,率众男子以百十,杂跪神座下,视香炷为度,名曰‘跪香’。”
[海上谣]陵树
(1).植于陵园的树木。《后汉书·虞延传》:“ 延 进止从容,占拜可观,其陵树株蘖,皆諳其数,俎豆牺牲,颇晓其礼。”《宋史·符瑞志中》:“太常丞上言,其日陵树叶有甘露,帝令百官采甘露。”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六和林卿韵》词:“投老泪,瞻 越山 紫翠,陵树青苍。”
(2). 汉 地名。在今 河南省 尉氏县 东北。《三国志·魏志·荀攸传》:“ 冀州 平, 太祖 表封 攸 曰:‘军师 荀攸 ,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 攸 之谋也。’於是封 陵树亭侯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渠》:“ 建武 元年以户不满三千,罢为 尉氏县 之 陵树乡 ,又有 陵树亭 。 汉 建安 中,封尚书 荀攸 为 陵树乡侯 。”
[海上谣]云孙
(1).从本身算起的第九代孙。亦泛指远孙。《尔雅·释亲》:“仍孙之子为云孙。” 郭璞 注:“言轻远如浮云。” 唐 杜甫 《喜闻盗贼总退口号》之五:“ 大历 三年调玉烛, 玄元皇帝 圣云孙。” 宋 陆游 《镜湖西南有山作短歌》:“云孙相遇不相识,笑问尘世今何年。”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当年始祖初迁地,此日云孙再造家。”
(2).即天孙。星名。 元 萨都剌 《雪米》诗:“云孙捧出南箕簸,月姊舂来北斗量。”
[海上谣]帖帖
(1).形容帖伏收敛之貌。《释名·释床帐》:“牀前帷曰帖,言帖帖而垂也。” 宋 梅尧臣 《月下怀裴如晦宋中道》诗:“我马卧我庭,帖帖垂颈耳。” 明 刘基 《大热遣怀》诗:“渡水翅帖帖,守门口舑舑。”
(2).安稳貌。 唐 杜牧 《燕将录》:“唯 燕 未得一日之劳为子孙寿,后世岂能帖帖无事事乎?” 明 唐顺之 《答李中谿御史》:“苞苴不行於上,怨毒不结於下,天下可以卧而帖帖矣。”
(3).逼近、贴近貌。 唐 韩偓 《雨中》诗:“独自上西楼,风襟寒帖帖。” 元 萨都剌 《绣鞋》诗:“罗裙习习春风轻,莲花帖帖秋水擎。” 清 阮元 《冒雨由缙云趋丽水》诗:“迷漫十步外,白雪飞帖帖。”
(4).温顺;服帖。 唐 韩愈 《施先生墓志铭》:“贵游之子弟,时先生之説二经,来太学,帖帖坐诸生下,恐不卒得闻。” 宋 费衮 《梁谿漫志·<闻见后录>论田横》:“其意谓同心协力,数百人萃於一国,彼岂终帖帖者耶?” 明 宋濂 《章公神道碑》:“乃诛其首叛者,餘皆帖帖。”
(5).平淡无奇。《朱子语类·论文上》:“ 司马迁 文雄健,意思不帖帖,有 战国 文气象。”
[海上谣]秋烟
(1).秋日的烟霭。 唐 卢照邻 《宴梓州南亭》诗:“长薄秋烟起,飞梁古蔓垂。” 唐 包佶 《奉和常阁老晚秋集贤院即事》:“秋烟凝縹帙,晓色上璇题。” 唐 李绅 《宿扬州水馆》诗:“轻檝过时摇水月,远灯繁处隔秋烟。”
(2).比喻易于消失的事物。 炉魂 《对于张之洞死后之湖南人》:“区区电禀,徒为恶障狂浪所销磨,百数十日间,孤诚热血,悉化秋烟。”
[海上谣]上元
(1).节日名。俗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旧唐书·中宗纪》:“﹝ 景龙 四年﹞丙寅上元夜,帝与皇后微行观灯。”《水浒传》第六六回:“次日,正是正月十五日,上元佳节,好生晴明,黄昏月上,六街三市,各处坊隅巷陌,点放花灯,大街小巷,都有社火。”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登高》:“岁上元夜,寺僧燃灯遶塔奏乐,金光明空,乐作天上矣。”
(2).古代历法名称之一。《史记·天官书》:“其纪上元。” 司马贞 索隐:“上元是古历之名。”《新五代史·司天考》:“布算积分,上求数千万岁之前,必得甲子朔旦夜半冬至,而日、月、五星皆会于子,谓之上元,以为历始。”
(3).旧以六十年为一甲子,讲阴阳五行的人以三个甲子共一百八十年为一周,称其中的第一个甲子为“上元”。
(4).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女名,即“上元夫人”。 唐 王勃 《七夕赋》:“ 上元 锦书传宝字, 王母 琼箱荐金约。” 唐 李白 《古风》之四三:“西海宴 王母 ,北宫邀 上元 。”
(5).指上天、太空。 唐 《南至日隔仗望含元殿香炉》诗:“抗殿疏元首,高高接上元。”
(6).指帝王。 明 张居正 《寿严少师三十韵》:“握斗调元化,持衡佐上元。”
[海上谣]细字
小字。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 庾肩吾 常服槐实,年七十餘,目看细字,鬚髮犹黑。” 唐 韩愈 《短灯檠歌》:“夜书细字缀语言,两目眵昏头雪白。” 宋 钱愐 《钱氏私志》:“领巾上蝇头细字。” 清 唐孙华 《寿郭雉先七十》诗之一:“细字巾箱残卷在,传家经训是菑畬。”
[海上谣]蚕眠
蚕蜕皮前不动不食的状态。俗称眠。六、七日眠一次,经四眠后蜕皮即上簇结茧
唐代,李商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