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寺忆雪屋韶上人】作者:董嗣杲 朝代:宋代
[天池寺忆雪屋韶上人]天池寺忆雪屋韶上人原文
惠诗传驿旧,立雪想师遥。
一别此山去,清风不可招。
经窗云半掩,石塔水偏朝。
托迹今三宿,伊谁共寂寥。
[天池寺忆雪屋韶上人]诗词问答
问:天池寺忆雪屋韶上人的作者是谁?答:董嗣杲
问:天池寺忆雪屋韶上人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董嗣杲的名句有哪些?答:董嗣杲
[天池寺忆雪屋韶上人]董嗣杲天池寺忆雪屋韶上人 书法图
天池寺忆雪屋韶上人书法作品
[天池寺忆雪屋韶上人]参考注释
[天池寺忆雪屋韶上人]传驿
陆路的驿站。 唐 颜真卿 《银青光禄大夫康使君神道碑铭》:“﹝ 开元 ﹞三年,请归乡,敕书褒美,赐衣一袭,并杂綵等,仍给传驛至本州。”《新唐书·百官志一》:“水驛有舟。凡传驛马、驴,每岁上其死损肥瘠之数。”
[天池寺忆雪屋韶上人]立雪
恭敬地向老师求教的诚意
卓彼文靖公,早立程门雪。——谢应芳《杨龟山祠》
[天池寺忆雪屋韶上人]清风
清凉的风
清风徐来
清风明月
[天池寺忆雪屋韶上人]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天池寺忆雪屋韶上人]云半
犹天半。半空中。 唐 宋之问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凤刹侵云半,红旌倚日边。”
[天池寺忆雪屋韶上人]托迹
见“ 托迹 ”。
亦作“ 托跡 ”。犹寄身。多指寄身方外,或遁处深山或贱位,以逃避世事。 明 高启 《送吕山人入道序》:“而其隐也,皆托跡山林为 老氏 之徒。” 明 夏完淳 《狱中上母书》:“慈君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 清 新小武 《易水饯荆卿》:“因此隐忍迁就,托跡屠沽。”
[天池寺忆雪屋韶上人]三宿
(1).进爵三次。《书·顾命》:“王三宿,三祭,三咤。” 孔 传:“礼成於三,故酌者实三爵於王,王三进爵,三祭酒。三奠爵。” 孔颖达 疏:“三宿,谓三进爵,从立处三进至神所也。”《陈书·沉文阿传》:“三宿三咤,上宗曰饗,斯盖祭儐受福,寧谓贺酒邪!”
(2).犹言三日;三夜。谓时间较久。《孟子·公孙丑下》:“三宿而后出 昼 ,是何濡滞也?” 赵岐 注:“留於 昼 三日,怪其淹久。” 唐 白居易 《答微之咏怀见寄》诗:“分袂二年劳梦寐,并牀三宿话平生。”佛教有出家人不三宿桑下,以免妄生依恋之说,见《四十二章经》。《后汉书·襄楷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 李贤 注:“言浮屠之人寄桑下者,不经三宿便即移去,示无爱恋之心也。”参见“ 三宿恋 ”。
[天池寺忆雪屋韶上人]伊谁
谁,何人。《诗·小雅·何人斯》:“伊谁云从?维暴之云。” 元 无名氏 《谢金吾》第三折:“你道是 杨和尚 破天阵吃了些亏,却不道救 铜臺 是靠着伊谁。” 清 黄景仁 《中秋夜雨》诗:“伊谁 天柱 追嬉遨,有客 钟陵 去飘忽。”
[天池寺忆雪屋韶上人]寂寥
(1) 空廓
寂寥无人。——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2) 寂静;无人倍伴的,独自一人的
宋代,董嗣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