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魂次周斐然韵】作者:方回 朝代:宋代
[梅魂次周斐然韵]梅魂次周斐然韵原文
搜香索影夜凝神,楚些招还萼绿真。
月底似逢和靖老,风前恍见寿阳人。
清寒不类巫山梦,素豔全非洛浦尘。
尤物有灵生幻相,凭谁貌取补之春。
[梅魂次周斐然韵]诗词问答
问:梅魂次周斐然韵的作者是谁?答:方回
问:梅魂次周斐然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方回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回
[梅魂次周斐然韵]参考注释
[梅魂次周斐然韵]凝神
精神集中
凝神沉思
[梅魂次周斐然韵]楚些
《楚辞·招魂》是沿用 楚国 民间流行的招魂词的形式而写成,句尾皆有“些”字。后因以“楚些”指招魂歌,亦泛指 楚 地的乐调或《楚辞》。 唐 牟融 《邵公母》诗:“搔首惊闻 楚 些歌,拂衣归去泪悬河……伤心独有黄堂客,几度临风咏《蓼莪》。” 宋 范成大 《 * 渡江》诗:“伴愁多 楚 些,吟病独 吴 音。” 清 朱锡 《幽梦续影》:“焚香供梅,宜读 陶 诗;垂帘供兰,宜读 楚 些。” 程善之 《和孟硕狱中诗》之三:“莫倚 巫阳 歌 楚 些,杜鹃已唤不如归。”
[梅魂次周斐然韵]萼绿
见“ 萼緑华 ”。
[梅魂次周斐然韵]月底
月末
[梅魂次周斐然韵]阳人
活着的人,阳世的人。《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那儿子但听説‘召魂’,便道:‘要见爹爹。’只哄他道:‘你是阳人,见不得的。’儿子只得也罢了。” 明 屠隆 《修文记·流谤》:“朝报都在乡裡抄,阎罗也是阳人做。”
[梅魂次周斐然韵]清寒
(1) 清朗而有寒意的;清冷的
月色清寒
(2) 清贫的;贫寒的
家境清寒
[梅魂次周斐然韵]不类
(1).不善。《诗·大雅·瞻卬》:“不弔不祥,威仪不类。” 毛 传:“类,善。” 孔颖达 疏:“威仪有不善。” 晋 刘琨 《劝进表》:“抗明威以摄不类,杖大顺以肃宇内。”《旧唐书·德宗纪下》:“秉心匪彝,自底不类。兇狡成性,扇构多端。”
(2).作自谦之词,犹不肖。《书·太甲中》:“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底不类。” 蔡沉 集传:“不类犹不肖也。” 明 何景明 《六子诗序》:“六子者皆当世之名士也,予以不类,得承契纳,辅志励益者多矣!”
(3).不同;不象。《逸周书·官人》:“言行不类,终始相悖,外内不合。” 唐 韩愈 《石鼓歌》:“辞严义密读难完,字体不类隶与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水莽草》:“嗅之有异味,不类茶茗。” 郭沫若 《断断集·从典型说起--<豕蹄>的序文》:“这段故事既不类有心的揭发,也不类任意的调皮。”
(4).不及于,不包括。《管子·君臣下》:“其选贤遂材也,举德以就列,不类无德;举能以就官,不类无能。”
[梅魂次周斐然韵]巫山
(1). 战国 宋玉 《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 高唐 ,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 巫山 之女也,为 高唐 之客。闻君游 高唐 ,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 巫山 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 阳臺 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之立庙,号曰 朝云 。”后遂用为男女幽会的典实。 五代 冯延巳 《鹊踏枝》词之七:“心若垂杨千万缕,水阔花飞,梦断 巫山 路。” 明 梁辰鱼 《浣纱记·通嚭》:“今夜同欢会,梦魂飞, 巫山 一对暮云归。”《西湖佳话·西泠韵迹》:“但求一见,为荣多矣,谁敢妄想 巫山 之梦。”
(2).山名。在 四川 、 湖北 两省边境。北与 大巴山 相连,形如“巫”字,故名。 长江 穿流其中,形成三峡。 唐 李白 《古风》之五八:“我行 巫山 渚,寻古登 阳臺 。” 宋 陆游 《三峡歌》:“十二 巫山 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毛 * 《水调歌头·游泳》词:“截断 巫山 云雨,高峡出平湖。”
[梅魂次周斐然韵]洛浦
(1). 洛水 之滨。 汉 张衡 《思玄赋》:“载 太华 之玉女兮,召 洛浦 之 宓妃 。” 宋 周邦彦 《燕归梁·咏晓》词:“曾经 洛浦 见惊鸿,关山隔,梦魂通。” 明 杨珽 《龙膏记·邪萌》:“虚飘飘暮雨朝云,笑 宋玉 枉赋 巫山 神女;空渺渺春松秋菊,叹 陈王 浪传 洛浦 仙姝。”
(2).借指 洛神 。 唐 梁鍠 《名姝咏》:“临津双 洛浦 ,对月两 嫦娥 。” 元 张可久 《寨儿令·题晴》曲:“珮环声真 洛浦 ,水月面活 观音 。”参见“ 洛神 ”。
[梅魂次周斐然韵]尤物
(1) 珍贵的物品
夫有尤物,足以移人。——《左传·昭二八年》
信造化之尤物。——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2) 特别漂亮的女人
投甘言而引尤物,贵丽色而作生涯。——《包公案》
[梅魂次周斐然韵]幻相
虚幻的形象或现象。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释氏却要尽絶事物,把心看做幻相。” 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下》:“若夫曲之为言,自成一家,著一世之真詮,极众生之幻相。”
[梅魂次周斐然韵]貌取
谓描画其形貌。 唐 韩愈 《楸树》诗:“不得画师来貌取,定知难见一生中。” 宋 秦观 《流觞亭并次韵》之一:“待唤画师来貌取,图成便是竹溪行。”
宋代,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