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怀古】作者:刘希夷 朝代:唐代
[洛川怀古]洛川怀古原文
萋萋春草绿,悲歌牧征马。
行见白头翁,坐泣青竹下。
感叹前问之,赠予辛苦词。
岁月移今古,山河更盛衰。
晋家都洛滨,朝廷多近臣。
词赋归潘岳,繁华称季伦。
梓泽春草菲,河阳乱华飞。
绿珠不可夺,白首同所归。
高楼倏冥灭,茂林久摧折。
昔时歌舞台,今成狐兔穴。
人事互消亡,世路多悲伤。
北邙是吾宅,东岳为吾乡。
君看北邙道,髑髅萦蔓草。
芳□□□□,□□□□□。
碑茔或半存,荆棘敛幽魂。
挥涕弃之去,不忍闻此言。
[洛川怀古]诗词问答
问:洛川怀古的作者是谁?答:刘希夷
问:洛川怀古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洛川怀古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刘希夷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希夷
全唐诗:卷82_13
[洛川怀古]参考注释
[洛川怀古]萋萋
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芳草萋萋鹦鹉洲。——唐· 崔颢《黄鹤楼》诗
[洛川怀古]草绿
绿而略黄的颜色。即[军装绿]
[洛川怀古]悲歌
哀声歌唱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乐府诗集·悲歌行》
[洛川怀古]征马
(1).远行的马。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饲征马令硬实法:细剉芻……和穀豆秣之。” 石声汉 注:“征马,是能远行的马。”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驱征马而不顾,见行尘之时起。”
(2).战马。 南朝 梁 江淹 《征怨》诗:“何日边尘静,庭前征马还。” 唐 李华 《吊古战场文》:“鷙鸟休巢,征马踟躕。”《资治通鉴·唐穆宗长庆元年》:“又献征马万五千匹。” 胡三省 注:“征马,战马也。”
[洛川怀古]白头翁
(1) 白头发的老人
(2) 鸟名,羽毛黑褐色,头上毛白色,善鸣叫,捕食虫子
(3) 植物名,毛艮科多年生草本,花紫红色,果实有很长的白毛,可入药
[洛川怀古]青竹
(1).青翠的竹子。 唐 越溪杨女 谢生 《联句》:“珠帘半牀月,青竹满林风。”
(2).借指钓竿、竹杖等竹制品。 唐 李颀 《送綦毋三寺中赋得纱灯》:“长绳挂青竹,百尺垂红莲。” 唐 贾岛 《携新文诣张籍韩愈途中成》诗:“青竹未生翼,一步万里道。” 五代 齐己 《潇湘》诗:“毕竟输他老渔叟,緑簑青竹钓浓蓝。”
(3).借指青史。 唐 杜甫 《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白头遗恨在,青竹几人登。” 仇兆鳌 注:“青竹,即青简。”
[洛川怀古]感叹
强烈 的语言
对于社会偏见的感叹
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记念刘和珍君》
[洛川怀古]赠予
送财物或他物给人。亦指赠给的财物等。《新唐书·突厥传下》:“ 高祖 初即位,与和,因数出军助讨贼,故诡臣之,赠予不可计。”
[洛川怀古]辛苦
原指味道辛辣而苦,比喻艰难困苦
辛苦遭逢。——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洛川怀古]岁月
年月日子;时间
岁月如流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洛川怀古]今古
(1).现时与往昔。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 宋 苏轼 《夜直秘阁呈王敏甫》诗:“共谁交臂论今古,只有闲心对此君。”
(2).谓古往今来,从古到今。
(3).过去、往昔。亦借指消逝的人事、时间。《北史·薛辩传》:“汝既未来,便成今古,缅然永别,为恨何言!” 唐 王昌龄 《同从弟销南斋玩月》诗:“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元 赵孟頫 《闻捣衣》诗:“人间俯仰成今古,何待他时始惘然。” 清 纳兰性德 《蝶恋花》词:“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
[洛川怀古]山河
山岭和河流,指国家的疆土
锦锈山河
[洛川怀古]盛衰
兴胜和衰败
[洛川怀古]朝廷
君主接受朝见和处理政事的地方,也用作以君主为首的中央统治机构或君主的代称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战国策·齐策》
吾恐上负朝廷,下愧吾师也。——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洛川怀古]近臣
君主所亲近的臣子
[洛川怀古]赋归
《论语·公冶长》:“子在 陈 曰:‘归与,归与!’”后因以“赋归”表示告归,辞官归里。 宋 朱熹 《宿密庵分韵赋诗得衣字》:“明朝驛骑黄尘里,莫待迷涂始赋归。” 明 宋濂 《送许时用还越中序》:“ 濂 窃自念时用英俊士,此行何所不至,鸞臺凤阁将以次而升,何日能赋归?”亦作“ 赋归歟 ”。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而翁南下赋归歟,值我新婚北上初。”
[洛川怀古]繁华
(1) 繁荣热闹
繁华大街
(2) 指容貌美丽或地位显贵
[洛川怀古]梓泽
(1). 晋 石崇 别墅 金谷园 的别称。故址在今 河南省 孟县 境。《晋书·石崇传》:“ 崇 有别馆在 河阳 之 金谷 ,一名 梓泽 。送者倾都,帐饮於此焉。”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兰亭 已矣, 梓泽 邱墟。”
(2).泛指名园。 明 朱鼎 《玉镜台记·庆赏》:“且共看花梓泽,何须去访桃源。” 清 孙枝蔚 《秋夜同天叶屺瞻诸子饮次斗宅观剧》诗:“宾客自然盈梓泽,江山只合对梨园。”
[洛川怀古]春草
(1).春天的草。 晋 潘岳 《内顾》诗之一:“春草鬱青青,桑柘何奕奕。”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池上楼》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宋 陆游 《试院春晚》诗:“漫漫晚花吹瀼岸,离离春草上宫垣。” 明 何景明 《过君采次韵》之一:“昔牵春草梦,今并玉珂游。”
(2).喻卑微。 唐 杜甫 《赠翰林张四学士垍》诗:“此生任春草,垂老独漂萍。” 仇兆鳌 注:“春草,嘆卑微。”
(3).药草名。又名莽草。《尔雅·释草》:“葞,春草。” 邢昺 疏:“药草也……莽草一名葞,一名春草。”一说,“春草”为白微的别名。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白微》。
[洛川怀古]河阳
古地名,在现在河南省孟县西
[洛川怀古]绿珠
绿珠(?-300) : 晋代歌舞伎。传姓梁,白州博白(今广西玉林地区)人。善舞《明君》(即昭君),又善吹笛。石崇以珠三斛购为妾。后赵王伦专权,伦党孙秀欲夺之,绿珠跳楼而死。
[洛川怀古]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洛川怀古]白首
(1).犹白发。表示年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论》:“ 范雎 、 蔡泽 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説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説力少也。” 前蜀 韦庄 《与东吴生相遇》诗:“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元 钱应庚 《春草碧·次韵酬复孺》词:“西园长记前游,乘兴重来看兰药。白首友於情,同忧乐。” 明 冯惟敏 《不伏老》第三折:“青春易迈,白首无成。独坐无聊,老怀难遣。” 清 吴敬梓 《移家赋》:“羡白首之词臣,久赤墀之记注。”
(2).谓男女相爱誓愿白头偕老。 宋 陈师道 《送内》诗:“三岁不可道,白首以为期。” 明 何景明 《送崔氏》诗:“深言匪曲衷,白首为所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蛙神》:“妾向以君儇薄,未必遂能相白首。”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纯洁的初恋,信托的心,白首的约,不辞的别。”
[洛川怀古]所归
(1).归依;归宿。《老子》:“儽儽兮若无所归。” 晋 潘岳 《金谷集作诗》:“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
(2).归向;归属。 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下流之人,众毁所归。” 汉 班彪 《王命论》:“事成,少受其利;不成,祸有所归。”
(3).称赞。 晋 羊祜 《让开府表》:“功未为众所归,而荷厚禄,则使劳臣不劝。”
[洛川怀古]高楼
高层的住宅大楼或办公大楼
[洛川怀古]冥灭
(1).佛教语。犹寂灭,涅槃。 南朝 梁武帝 《摩诃般若忏文》:“诸佛以慈悲之力,开方便之门,教之以遣荡,示之以冥灭,百非俱弃,四句皆亡。” 唐 孟浩然 《还山贻湛法师》诗:“欲知冥灭意,朝夕海鸥驯。”
(2).犹泯灭。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古诗》:“人代冥灭,而清音独远,悲夫!” 唐 刘希夷 《洛川怀古》诗:“高楼倏冥灭,茂林久摧折。昔时歌舞臺,今成狐兔穴。” 宁调元 《立秋柬钝剑松江》诗:“江海悲冥灭,音尘久寂寥。”
(3).销声匿迹。形容隐逸者远离尘世。《后汉书·逸民传赞》:“江海冥灭,山林长往,远性风疎,逸情云上。”
[洛川怀古]摧折
(1).毁坏;折断。《汉书·贾山传》:“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使百尺之衝,摧折于咫书,万雉之城,颠坠于一檄者也。” 唐 李山甫 《柳》诗之四:“只为遮楼又拂桥,被人摧折好枝条。” 明 杨珽 《龙膏记·赐玦》:“兰玉临春夭,恨狂风摧折柔条。” 李广田 《没有名字的人们》:“我们就说他已活到了五十岁,或六十岁吧,漫说开花结果,连果树的主干也被摧折了。”
(2).挫折,打击。《史记·袁盎晁错列传》:“陛下素骄 淮南王 ,弗稍禁,以至此,今又暴摧折之。”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蹉跎颜遂低,摧折气愈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五·朱忠庄公遗疏》:“我朝士气原振,自逆璫摧折,遂致廉耻风微。”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康熙 以来, 名世 之狱, 嗣庭 之狱, 景祺 之狱, 周华 之狱, 中藻 之狱, 锡侯 之狱,务以摧折 汉 人,使之噤不发语。” 李若冰 《在柴达木盆地》:“谁能摧折他们的意志,谁能阻挡得住他们呢。”
(3).忧伤。 唐 顾况 《酬本部韦左司》诗:“寸心久摧折,别离重骨惊。” 明 刘基 《兰陵王》词:“暝雅多事,啼遍寒枝未肯歇,寸心自摧折。”
(4).犹言虚心屈己。 宋 苏洵 《送石昌言使北行》:“吾以壮大,乃能感悟,摧折復学。” 宋 陈师道 《是是亭记》:“今 刘子 博览伟辩,刻身苦思,既嗣其世,向善讎恶,亦不减其二父而能沉潜摧折以成其材,故士君子皆乐告以善也。”
(5).犹死亡。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一·江忠烈公殉难庐州》:“不幸中道摧折,未竟厥施。” 清 李重华 《贞一斋诗说·诗谈杂录》:“ 高青邱 骨性秀出,最近 唐 风,惜其中路摧折,未入於室。”
[洛川怀古]昔时
往日
[洛川怀古]舞台
(1)
(2) 供表演的的台子
(3) 比喻进行某种活动的场所
政治舞台
退出历史舞台
[洛川怀古]狐兔
狐和兔。亦以喻坏人;小人。 汉 扬雄 《长杨赋》:“虎豹狖玃,狐兔麋鹿。” 唐 崔颢 《古游侠呈军中诸将》诗:“地迴鹰犬急,草深狐兔肥。”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词:“底事 昆仑 倾 砥柱 ,九地 黄 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 清 玉瑟斋主人 《血海花·嚼雪》:“纵横狐兔擅威权,空叫我嫠纬凄凉痛抱天。” 梁启超 《留别澳洲诸同志》诗之一:“狐兔中原恶,干戈旧岁徂。”
[洛川怀古]人事
(1) 指人世间的事
人事沧桑
人事不可量。——《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人事调动
(3) 人情事理
不懂人事
(4) 人的意识的对象
不省人事
(5) 人力能做到的事
尽人事
(6) 馈赠的礼物
送人事
[洛川怀古]消亡
灭亡;消失
[洛川怀古]世路
指人世的经历
世路风波
[洛川怀古]悲伤
哀痛忧伤
悲伤的思绪
令人悲伤的消息
[洛川怀古]北邙
亦作“ 北芒 ”。1.山名。即 邙山 。因在 洛阳 之北,故名。 东汉 、 魏 、 晋 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 汉 梁鸿 《五噫歌》:“陟彼 北芒 兮,噫!顾瞻帝京兮,噫!” 唐 沉佺期 《邙山》诗:“ 北邙山 上列坟塋,万古千秋对 洛城 。”《红楼梦》第一回:“三劫后,我在 北邙山 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
(2).借指墓地或坟墓。 晋 陶潜 《拟古》诗之四:“一旦百岁后,相与还北邙。” 唐 欧阳詹 《观送葬》诗:“何事悲酸泪满巾,浮生共是北邙尘。” 明 徐渭 《雌木兰》第一出:“听提刀廝杀把眉攒,长嗟嘆道:‘两口儿北邙近也,女孩儿东坦萧然。’” 王闿运 《哀江南赋》:“鬼躑躅于北邙,人萧条于东市。”
[洛川怀古]东岳
亦作“ 东岳 ”。指 泰山 。在今 山东省 境。又名 岱宗 、 岱岳 ,或省称 岱 。《诗·大雅·崧高》“崧高维岳” 毛 传:“岳,四岳也。东岳 岱 ,南岳 衡 ,西岳 华 ,北岳 恒 。” 汉 扬雄 《法言·吾子》:“观书者,譬诸观山及水,升 东岳 而知众山之峛崺也。”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诗》:“愿蒙矢石,建旗 东岳 。” 明 李梦阳 《郑生至自泰山》诗:“昨汝登 东岳 ,何峯是絶峯?” 叶楚伧 《和仓海秋怀》诗:“ 东岳 难封 司马 文,北门先上犒牛勋。”
见“ 东岳 ”。
[洛川怀古]髑髅
(1) 死人的头盖骨
莊子之 楚,见髑髅。——《庄子·至乐》
(2) 通常用作危险警告;骷髅
[洛川怀古]蔓草
爬蔓的草
荒烟蔓草间。——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洛川怀古]荆棘
荆:荆条,无刺;棘,酸枣,有刺。两者常丛生为从莽。也泛指丛生于山野间的带棘小灌木
斩荆棘。——宋· 苏洵《权书·六国论》
[洛川怀古]幽魂
脱离肉体的灵魂;尤指死人的灵魂,据认为系阴间世界的居民或以人的形象向活人显示者(迷信)
[洛川怀古]挥涕
挥洒涕泪。《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二三妇人之欲供先祀者,谓无瘠色,无挥涕,无拊膺,无哀容。” 王肃 注:“挥涕,不哭。流涕以手挥之。” 汉 王粲 《七哀诗》之一:“路有飢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崔书生》:“ 崔生 入室,见女泪涕交下…… 崔生 亦挥涕不能言。”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二·李太守》:“既登舟,僚属皆在,相视挥涕。”
[洛川怀古]不忍
(1).不忍心,感情上觉得过不去。《穀梁传·桓公元年》:“先君不以其道终,则子弟不忍即位也。”《史记·项羽本纪》:“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
(2).不忍耐;不忍受。《论语·卫灵公》:“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二:“ 阮士瑀 伤於虺,不忍其痛,数嗅其疮。” 宋 苏轼 《休兵久矣而国用日困策》:“不忍药石之苦、针砭之伤,一旦流而入於骨髓,则愚恐其苦之不止於药石,而伤之不止於针砭也。”
(3).不收敛。《楚辞·离骚》:“ 浇 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汉 朱浮 《为幽州牧与彭宠书》:“高论 尧 、 舜 之道,不忍 桀 、 紂 之性,生为世笑,死为愚鬼,不亦哀乎?”
(4).不能忍受;不愿意。《孟子·离娄下》:“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史记·亷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 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三国志平话》卷上:“﹝妻子﹞到於庵门,见学究疾病,不忍见之,用手掩口鼻,斜身与学究饭吃。”
(5).舍不得。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予初閲时,不忍释卷。”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 香山 诗﹞古体则令人心赏意愜,得一篇輒爱一篇,几於不忍释手。” 郭小川 《木瓜树的风波》诗:“此刻呀,他还不忍和同志们告别。”
刘希夷,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