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僧二首(前篇一作酬信上人赠张僧繇画僧)】作者:张祜 朝代:唐代
[题画僧二首(前篇一作酬信上人赠张僧繇画僧)]原文
骨峭情高彼岸人,一杯长泛海为津。
僧仪又入清流品,却恐前生是许询。
瘦颈隆肩碧眼生,翰林亲赞虎头能。
终年不语看如意,似证禅心入大乘。
[题画僧二首(前篇一作酬信上人赠张僧繇画僧)]诗词问答
问:《题画僧二首(前篇一作酬信上人赠张僧繇画僧)》的作者是谁?答:张祜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张祜的名句有哪些?答:张祜
全唐诗:卷511-143
[题画僧二首(前篇一作酬信上人赠张僧繇画僧)]参考注释
[题画僧二首(前篇一作酬信上人赠张僧繇画僧)]彼岸
(1) 另一边,对岸
大西洋彼岸
(2) 比喻所追求和向往的一种境界
到达理想的彼岸
(3) 佛教。认为脱离尘世烦恼、取得正果之处
[题画僧二首(前篇一作酬信上人赠张僧繇画僧)]一杯
(1).指一杯的容量。《孟子·告子上》:“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唐 王维 《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阳关 无故人。”《朱子语类》卷二四:“如一杯羹在此冷了,将去温来又好。”
(2).表示少量。 唐 李白 《送鲁郡刘长史》诗:“ 鲁国 一杯水,难容横海鳞。”
(3).特指一杯酒。 唐 杜甫 《台上》诗:“老去一杯足,谁怜屡舞长。” 宋 杨万里 《立春日有怀》诗之一:“白玉青丝那得説?一杯嚥下 少陵 诗!”《红楼梦》第六三回:“这位奶奶那里吃了一杯来了?嘮三叨四的,又排场了我们一顿去了。”
[题画僧二首(前篇一作酬信上人赠张僧繇画僧)]泛海
亦作“泛海”。乘船过海,渡海。《宋书·朱脩之传》:“﹝ 朱脩之 ﹞泛海至 东莱 ,遇猛风柁折,垂以长索,船乃復正。”《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朝鲜 国王上表告急,天朝发兵泛海往救。”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修黎 ﹞偕其友乘舟泛海,而暴风猝起,益以奔电疾雷,少顷波平,孤舟遂杳。”
[题画僧二首(前篇一作酬信上人赠张僧繇画僧)]流品
品类;等级。本指官阶,后亦泛指门第或社会地位。《宋书·王僧绰传》:“ 元嘉 二十六年,徙尚书吏部郎,参掌大选。究识流品,諳悉人物,拔才举能,咸得其分。”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今世流品,可谓混淆之极。婚娶之家,惟论财势耳,有起自奴隶,骤得富贵,无不结姻高门,缔眷华胄者。”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流品澄清官序肃,稂莠不许侵嘉禾。” 郭沫若 《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于是乎所谓士的流品也就日渐复杂了。”
[题画僧二首(前篇一作酬信上人赠张僧繇画僧)]前生
佛教中或迷信中指人生的前一辈子
[题画僧二首(前篇一作酬信上人赠张僧繇画僧)]眼生
看上去不熟识、不认识
这个人眼生,可要防着点
[题画僧二首(前篇一作酬信上人赠张僧繇画僧)]翰林
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唐朝以后始设,明、清改从进士中选拔
翰林天台陶先生。——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题画僧二首(前篇一作酬信上人赠张僧繇画僧)]虎头
(1).谓头形似虎,古时以为贵相。《东观汉记·班超传》:“相者曰:‘生燕頷虎头,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南史·陈纪下·宣帝》:“ 张子煦 见而奇之,曰:‘此人虎头,当大贵也。’” 宋 陆游 《忆昔》诗:“虎头空有相,麟阁竟无缘。”
(2).一种屋饰。《淮南子·本经训》“盘紆刻儼” 汉 高诱 注:“刻儼,浮首、虎头之属,皆屋饰也。”
(3).头部画有虎形的舰只。 宋 陈师道 《和魏衍三日》之二:“虎头鱼尾不知数,朱旗一点来奔云。” 任渊 注引 虞世基 《水土记》:“ 梁孝元 作神兽舰,头画虎豹,以助军威。”
(4). 晋 代画家 顾恺之 字。 唐 杜甫 《题玄武禅师屋壁》诗:“何年 顾虎头 ,满壁画 瀛州 。”
[题画僧二首(前篇一作酬信上人赠张僧繇画僧)]终年
(1) 全年;整年
积雪终年不化
(2) 人死亡时的年龄
他终年90岁
[题画僧二首(前篇一作酬信上人赠张僧繇画僧)]如意
(1) 符合心意
万事如意
称心如意
(2) 一种象征祥瑞的器物,用金、玉、竹、骨等制作,头灵芝形或云形,柄微曲,供指划用或玩赏
我这里已经办的差不多了,只差一个如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题画僧二首(前篇一作酬信上人赠张僧繇画僧)]证禅
参悟禅理。 林学衡 《秋夜琴声曲》:“轻风习习影翩翩,惊起白鹤同证禪。”
[题画僧二首(前篇一作酬信上人赠张僧繇画僧)]大乘
梵文Mahāyāna(摩诃衍那)的意译。公元一世纪左右逐步形成的佛教派别。在 印度 经历了中观学派、瑜伽行派和密教这三个发展时期。北传 中国 以后,又有所发展。“大乘”强调利他,普度一切众生,提倡以“六度”为主的“菩萨行”,如发大心者所乘的大车,故名“大乘”。《法华经·譬喻品》:“初説三乘引导众生,然后但以大乘而度脱之。” 唐 张祜 《题画僧》诗之二:“终年不语看如意,似证禪心入大乘。” 苏曼殊 《遁迹记》:“大乘,正理也。宜改先执,务从圣旨。”
唐代,张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