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青山阁见寄】作者:胡仲弓 朝代:宋代
[答青山阁见寄]答青山阁见寄原文
诗人无俗事,侵晓访僧居。
山近市声远,楼空松影虚。
耕云虽有地,种药恐无锄。
但学观心法,何须课佛书。
[答青山阁见寄]诗词问答
问:答青山阁见寄的作者是谁?答:胡仲弓
问:答青山阁见寄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胡仲弓的名句有哪些?答:胡仲弓
[答青山阁见寄]胡仲弓答青山阁见寄 书法图
答青山阁见寄书法作品
[答青山阁见寄]参考注释
[答青山阁见寄]诗人
作诗的名人
生来就是一个诗人,不是造就出来的
[答青山阁见寄]俗事
世俗的事务
俗事缠身
[答青山阁见寄]侵晓
天色渐明之时;拂晓
[答青山阁见寄]僧居
僧舍;佛寺。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身荣难忘借僧居,愁来犹记题诗处。”
[答青山阁见寄]市声
街市或市场的喧闹声。 宋 苏舜元 苏舜钦 《地动联句》:“坐骇市声死,立怖人足踦。” 明 唐顺之 《答陈澄江佥事村居韵》之四:“君往愜幽意,吾留厌市声。” 巴金 《灭亡》五:“这叫声和大清早的市声打成一片。在堆满着人和菜摊子、菜担子的一个广场前,他知道自己是走到菜市场了。”
[答青山阁见寄]松影
松树的树阴。 唐 白居易 《桥亭卯饮》诗:“松影过窗眠始觉,竹风吹面醉初醒。” 元 尹廷高 《翁村翠流阁》诗:“溪声晴亦雨,松影夏如秋。” 明 刘基 《题赵文敏公画松》诗:“倦眠松影下,百窍清凉入。”
[答青山阁见寄]心法
(1).佛教语。指经典以外传受之法。以心相印证,故名。 唐 李华 《润州天乡寺故大德云禅师碑》:“自 菩提达摩 降及 大照禪师 ,七叶相乘,谓之七祖,心法传示,为最上乘。”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 俞紫芝 ﹞少有高行,不娶,得浮图心法,所至翛然,而工于作诗。”《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自然神仙一辈,叫做会中人,再不消甚么口诀,甚么心法,都只是一笑而喻。”
(2).对色法而言,即指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等八种心法。
(3).泛指授受的重要心得和方法。 宋 朱熹 《<中庸>章句》:“此篇乃 孔 门传授心法, 子思 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於书,以授 孟子 。” 宋 蔡沉 《<书经集传>序》:“精一执中, 尧 、 舜 、 禹 相授之心法也。”
[答青山阁见寄]何须
犹何必,何用。 三国 魏 曹植 《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敏速》:“宰相曰:‘七千可为多矣,何须万?’” 宋 贺铸 《临江仙》词:“何须绣被,来伴拥蓑眠?” 鲁迅 《华盖集·导师》:“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
[答青山阁见寄]佛书
佛典。 唐 严维 《赠别至弘上人》诗:“年老从僧律,生知解佛书。”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无相无作’,虽出佛书,然 荆公 《字説》尝引之,恐亦可用。” 明 张萱 《疑耀·佛书入中国》:“世但知佛书自 汉明帝 时始入中国,不知 秦 之先,中国已有其书。” 清 叶矫然 《龙性堂诗话初集》:“ 杜公 诗出入变化佛书,絶无痕跡。”
宋代,胡仲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