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知命】作者:陈师道 朝代:宋代
[赠知命]赠知命原文
黑头居士元方弟,不肯作公称法嗣。
外人怪笑那得知,他日灵山亲授记。
学诗初学杜少陵,学书不学王右军。
黄尘扶杖笑邻女,白衫骑驴惊市人。
静中作业此何因,醉里逃禅郤甚真。
顾我无钱呼毕曜,有人载酒寻子云。
君家鲁直不解事,爱作文章可人意。
一人可以穷一家,怪君又以才为累。
请将饮酒换吟诗,酒不穷人能引睡。
不须无事与多愁,老不欲醒惟欲醉。
[赠知命]诗词问答
问:赠知命的作者是谁?答:陈师道
问:赠知命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师道的名句有哪些?答:陈师道
[赠知命]参考注释
[赠知命]黑头
最早由包公的饰演者以黑脸出现而得名,后来泛指大花脸这种戏曲角色
[赠知命]居士
(1) 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信佛的人的泛称
(2) 古代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的人
[赠知命]不肯
——用于否定式助动词表示拒绝
他不听劝告,不肯在他的船上装一台辅助引擎
[赠知命]公称
机器性能、图样尺寸等的规格或标准
[赠知命]法嗣
(1).佛教语。禅宗指继承祖师衣钵而主持一方丛林的僧人。 宋 苏轼 《器之好谈禅戏语器之可同参玉板长老》诗:“丛林真 百丈 ,法嗣有横枝。”《红楼梦》第二二回:“五祖欲求法嗣,令诸僧各出一偈。”
(2).指学艺等方面的继承人。 宋 施彦执 《北窗炙輠》卷上:“时夜半起,槌其法嗣门,索火甚急,法嗣知其得句也。”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三:“ 鲁直 开口论句法,此便是不及古人处,而门徒亲党以衣鉢相传,号称法嗣,岂诗之真理也哉?”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一》:“合二十五人以为法嗣,谓其原流皆出 豫章 也。”
[赠知命]外人
(1) 指没有亲友关系的人
冒着把继承权给予外人的危险
(2) 指外国人
(3) 指某个范围或组织以外的人
悉如外人。——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与外人间隔。
不足为外人道。
[赠知命]怪笑
(1).惊怪,嗤笑。《百喻经·煮黑石蜜枣喻》:“不灭烦恼炽然之火,少作苦行,卧棘刺上,五热炙身,而望清凉寂静之道,终无是处,徒为智者之所怪笑。”《新唐书·陈子昂传赞》:“ 子昂 説 武后 兴明堂太学,其言甚高,殊可怪笑。” 宋 无名氏 《灌畦暇语》卷三:“尝忆蚤年血气未定,铺方纸,运寸管,自许不落人后……廼知昔时所为苦辛以求者,大可怪笑。”
(2).奇特的笑声。 茅盾 《子夜》十:“ 吴荪甫 突然一声怪笑,身体仰后靠在那纯钢的转轮椅背上,就闭了眼睛。”
[赠知命]得知
从…知道
经最终调查,得知知识渊博的讲演者在此之前,已将其演说稿译成英文
[赠知命]他日
(1) 将来;来日,将来的某一天或某一时期
他日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他日驴一鸣。——《战国策·魏策》
他日不忘老人芋。——清· 周容《芋老人传》
愿他日得志。
(2) 以往;昔日
[赠知命]灵山
(1).道家指 蓬莱山 。《文选·左思<吴都赋>》:“巨鼇贔屓,首冠 灵山 。” 吕向 注:“ 灵山 ,海中 蓬莱山 。”
(2).指传说中的 昆仑山 曾城 。 晋 陶潜 《游斜川》诗序:“若夫 曾城 ,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 灵山 ,有爱嘉名。” 逯钦立 校注:“ 灵山 ,指 崑崙 曾城 。”
(3).借指 昆仑山 。 南朝 梁 沉约 《锺山》诗:“ 灵山 纪地德,地险资岳灵。” 锺山 , 昆仑山 的别名。参见“ 曾2城 ”。
(4). 印度 佛教圣地 灵鹫山 的简称。 南朝 齐 王融 《净行诗》之五:“朝游浄国侣,暮集 灵山 羣。” 唐 刘禹锡 《送僧元暠南游》诗:“ 彭泽 因家凡几世, 灵山 预会是前生。”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既到 灵山 ,岂可不朝我佛。” 赵朴初 《访云冈石窟及华严寺》诗:“彷彿 灵山 集海会,弟子或坐或立或语或默或悲或欣然。”原注:“ 灵山 ,即 灵鷲山 ,佛説法处。”
(5).道书所称的福地之一。在今 江西省 上饶县 北。《云笈七籤》卷二七:“其次七十二福地,在大地名山之间,上帝命真人治之,其间多得道之所……第三十三 灵山 在 信州 上饶县 北, 墨真人 治之。”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西三·上饶县》:“ 灵山 ,府西北六十里,一名 灵鷲山 。道书第三十三福地,实郡之镇山也。”
(6).指有灵应的山。《云笈七籤》卷一二二:“ 江油 旧壤,境带灵山,自狩 巴 梁 ,屡照感应。”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七九:“急报东方两星使,灵山吐溜为粮船。”
(7).对山的美称。 唐 刘斌 《咏山》:“灵山峙千仞,蔽日且嵯峨。 紫盖 云阴远, 香炉 烟气多。”
[赠知命]亲授
(1).亲手授受。《礼记·曲礼上》:“男女不杂坐,不同椸枷,不同巾櫛,不亲授。”《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 文姬 曰:‘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乞给纸笔,真草唯命。’”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男女无别者为魔,男女不亲授者为明教。”
(2).亲自教授。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诗》有讽刺之辞……皆非父子之可通言,故不亲授耳。”
[赠知命]初学
刚刚接触某一学科或学习
初学乍练
这本书对初学的人很合适
[赠知命]少陵
(1). 汉宣帝 许后 之陵。因规模比 宣帝 的 杜陵 小,故名。
(2).指 唐 诗人 杜甫 。 杜甫 常以“杜陵”表示其祖籍郡望,自号 少陵野老 ,世称 杜少陵 。 唐 韩愈 《石鼓歌》:“ 少陵 无人 謫仙 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金 曹之谦 《寄元遗山》诗:“诗到 夔州 老更工,只今人仰 少陵 翁。” 郁达夫 《奉赠》诗之五:“一纸家书抵万金, 少陵 此语感人深。”
[赠知命]学书
(1).读书。《史记·项羽本纪》:“ 项籍 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汉书·东方朔传》:“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
(2).学习写字。《南史·隐逸传下·徐伯珍》:“ 伯珍 少孤贫,学书无纸,常以竹箭、箬叶、甘蕉及地上学书。” 宋 曾巩 《墨池记》:“ 羲之 尝慕 张芝 ,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宋 陆游 《喜小儿辈到行在》诗:“ 阿纲 学书蚓满幅, 阿绘 学语鶯囀木。” 元 杨维桢 《又湖州作》诗之四:“得句时过 张外史 ,学书不让 管夫人 。”参见“ 学字 ”。
[赠知命]不学
(1).不学习;不求学。《论语·季氏》:“不学《诗》,无以言。”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诚知不学之弊,硕儒之贵。” 宋 曾巩 《宜黄县县学记》:“盖以不学未成之材而为天下之吏,又承衰弊之后,而治不教之民,呜呼!仁政之所以不行,贼盗刑罚之所以积,其不以此也歟?”
(2).谓没有学问。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又以《文选》 李善 注在五臣后,其疏浅不学,几於 王侍书 题阁帖矣!”《老残游记》第三回:“兄弟以不学之资,圣恩叫我做这封疆大吏。”
[赠知命]右军
(1). 周 制,天子有三军,称中军、左军、右军。亦泛指右翼部队。《左传·桓公五年》:“王为中军, 虢公 林父 将右军。”《史记·赵世家》:“攻 中山 。 赵袑 为右军, 许钧 为左军, 公子章 为中军,王并将之。”《国语·吴语》:“ 越王 乃中分其师以为左右军……亦令右军衔枚踰 江 五里以须。”《北史·周纪上·太祖文帝》:“帝率右军 若干惠 ,大破 神武 军,悉虏其步卒。”
(2). 晋 王羲之 曾任右军将军,后称 羲之 为“右军”。 张彦远 《法书要录》卷一引 南朝 齐 王僧虔 《论书》:“ 庾征西翼 书,少时与 右军 齐名。” 唐 高适 《途中寄徐录事》诗:“空多篋中赠,长见 右军 书。” 清 姚鼐 《题二王帖》诗之三:“地下 右军 如可作,詎将知己许 文皇 。”
(3).相传 王羲之 爱鹅,后以“右军”作为鹅的别名。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讥谑》:“ 吴 人多谓梅子为‘曹公’,以其尝望梅止渴也。又谓鹅为‘右军’,以其好养鹅也。有一士人遗人醋梅与燖鹅,作书云:‘醋浸“曹公”一甏,汤燖“右军”两隻,聊备一饌。’” 宋 高承 《事物纪原·虫鱼禽兽·右军》:“ 晋 右将军 王羲之 好鹅。在 会稽 山阴 ,道士养群鹅, 羲之 每就玩之。道士曰:为写《黄庭经》,当以相赠。 羲之 欣然写毕,笼鹅而去。今人误以鹅为‘右军’,缘此故。”
[赠知命]黄尘
(1).黄色的尘土。《后汉书·马融传》:“风行云转,匈礚隐訇,黄尘勃滃,闇若雾昏。” 唐 王昌龄 《塞下曲》之二:“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少顷,看见大路上黄尘滚滚,一辆摩托车驰过。”
(2).比喻俗世;尘世。 唐 聂夷中 《题贾氏林泉》诗:“岂知黄尘内,迥有白云踪。” 明 高启 《江上晚眺图》诗:“观图忽起沧洲想,身堕黄尘又几年。” 清 周亮工 《有感寄舍弟靖公暨唐肯堂》诗:“看尽黄尘迷不得,相期破衲老江滨。”
(3).犹黄泉。 清 蒋士铨 《空谷香·怀香》:“黄尘碧落两难凭,神仙有数,生死无常,那不关情。”
[赠知命]扶杖
拄杖。《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万石君 以 元朔 五年中卒,长子郎中令 建 哭泣哀思,扶杖乃能行。” 唐 韩愈 《人日城南登高》诗:“扶杖陵圮阯,刺船犯枯葑。”《宋史·儒林传七·真德秀》:“深村百岁老人亦扶杖而出,城中欢声动地。”
[赠知命]邻女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 楚国 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然此女登墙闚臣三年,至今未许也。”后以“邻女”指怀春的少女。 清 张问陶 《辛亥春日读班昭<女诫>有感》诗:“冷面铁錚錚,严妆傲邻女。”
[赠知命]白衫
(1). 唐 宋 时便服。亦作丧服用。 唐 皮日休 《江南书情寄秘阁韦校书贻之商洛宋先辈垂文二同年》诗:“病久新乌帽,閒多著白衫。”《旧唐书·唐临传》:“﹝ 临 ﹞尝欲弔丧,令家僮自归家取白衫。”《宋史·舆服志五》:“凉衫,其制如紫衫,亦曰白衫。 乾道 初,礼部侍郎 王曮 奏:‘窃见近日士大夫皆服凉衫,甚非美观,而以交际、居官、临民,纯素可憎,有似凶服。’……於是禁服白衫。”
(2).犹白衣。古代平民服。 唐 李贺 《酒罢张大彻索赠诗时张初效潞幕》:“水行青草上白衫,匣中奏章密如蚕。” 王琦 汇解:“ 唐 时无官人白衣,八品九品官青衣。‘青草上白衫’,正谓其初入仕途,脱白着青。”
[赠知命]市人
(1).指集市或城中街道上的人。《左传·文公十八年》:“夫人 姜氏 归於 齐 ,大归也。将行,哭而过市曰:‘天乎! 仲 为不道,杀适立庶。’市人皆哭。”《后汉书·王霸传》:“ 光武 令 霸 至市中募人,将以击郎。市人皆大笑。”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四·谑对》:“﹝ 姜 吏部 如须 ﹞与 徐孝廉 昭法 友善,一日同行 閶门 市……相与抵掌大噱,市人皆惊。”
(2).市民;城市平民。《吕氏春秋·简选》:“驱市人而战之,可以胜人之厚禄教卒。”《宋史·食货志上》:“ 庆历 三年,詔民犯法可矜者别为赎令,乡民以穀麦,市人以钱帛。” 宋 周密 《武林旧事·端午》:“市人门首,各设大盆,杂植艾、蒲、葵花。” 明 沉国元 《再生纪异录》:“邑前居民神堂火起, 严大尹 拜灭之;戒市人勿张灯。”
(3).指市井流俗之人。《新唐书·康承训传》:“ 勛 军皆市人,嚣而狂,未阵即奔,相蹈藉死者四万。” 宋 沉遘 《淮阴侯庙》诗:“ 淮阴 本自市人子,始定三 齐 便请王。”
(4).市肆中人,商人。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宪宗 召市人估其价值,或云:‘至宝无价。’” 宋 苏轼 《与陈传道书》之三:“某方病市人逐利,好刊某拙文,欲毁其板,矧欲更令人刊邪?”
(5).泛指为生活名利而奔走之人。 明 高启 《晓凉》诗:“却喜閒身无事役,不须早逐市人行。”
[赠知命]作业
(1) 教师布置的功课
家庭作业
(2) 为完成生产和军事训练任务等而布置的活动
野外作业
(3) 要求计算机完成的一个工作单元
作业库
(4) 做作业
(5) 劳动;从事生产工作
[赠知命]何因
什么缘故,为什么。《周书·薛善传》:“时 晋公 护 执政,仪同 齐轨 语 善 云:‘兵马万机,须归天子,何因犹在权门。’” 唐 韦应物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诗:“何因北归去, 淮 上对秋山。” 宋 叶适 《寄吕巽伯换酒亭》诗:“自可全将醒前了,何因偏向醉中逃!”
[赠知命]逃禅
(1).逃出禅戒。 唐 杜甫 《饮中八仙歌》:“ 苏晋 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禪。” 仇兆鳌 注:“逃禪,犹云逃 墨 逃 杨 ,是逃而出,非逃而入。”
(2).指遁世而参禅。 唐 牟融 《题寺壁》诗:“闻道此中堪遁跡,肯容一榻学逃禪。” 明 无名氏 《四贤记·邂逅》:“端恐路途未稳,学逃禪云外,觅个亲人。” 胡怀琛 《送亚子归梨里》诗:“商量偕隐谋非错,检点逃禪事亦难。”
[赠知命]有人
(1).谓有杰出的人物。《晋书·忠义传序》:“ 卞壼 、 刘超 、 钟雅 、 周虓 等已入列传,其餘即敍其行事,以为《忠义传》,用旌 晋氏 之有人焉。” 唐 韩愈 《兴元少尹房君墓志》:“ 房 故为官族,称世有人。”
(2).谓有靠山。如:朝中有人好做官。
(3).泛指有某人。《孟子·尽心下》:“有人曰:‘我善为陈,我善为战,大罪也。’”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樱桃小口娇声颤,不防花下,有人肠断。” 巴金 《春》一:“有人从梅林那面走过来,发出了这样的叫声。”
[赠知命]君家
(1).敬词。犹贵府,您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南史·颜延之传》:“﹝ 颜延之 ﹞答曰:‘身非三公之公,又非田舍之公,又非君家阿公,何以见呼为公?’” 唐 韩愈 《醉赠张秘书》诗:“今日到君家,呼酒持劝君。”
(2).敬称对方。犹您。《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泰三年》:“我与君家是白翎雀,他人鸿雁耳!”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秦楼此日招凤侣,遣妾每特来执伐,望君家殷勤肯首,早谐结髮。”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都道君家一可人,亦随儕侣问来因。”
[赠知命]鲁直
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也是苏轼的朋友,诗与书法均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
[赠知命]不解事
不懂事。 宋 陈与义 《道中寒食》诗:“杨花不解事,更作倚风轻。”
[赠知命]作文
(1) 撰写文章
(2) 学生的写作练习
[赠知命]人意
人的意愿、情绪
不满人意
[赠知命]一人
(1).古代称天子。亦为天子自称。《书·太甲下》:“一人元良,万邦以贞。” 孔 传:“一人,天子。”《书·汤诰》:“王曰:‘嗟尔万方有众,明听予一人誥。’” 孔 传:“天子自称曰予一人。” 汉 班固 《 * 通·号》:“王者自谓一人者,谦也,欲言己材能当一人耳。故《论语》曰:‘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臣谓之一人何?亦所以尊王者也,以天下之大,四海之内,所共尊者一人耳。故《尚书》曰:‘不施予一人。’” 宋 王禹偁 《待漏院记》:“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 明 唐寅 《嘉靖改元元旦作》诗:“一人正位山河定,万国朝元日月明。”
(2).一个人。《诗·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汉 枚乘 《上书谏吴王》:“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 明 李贽 《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然则今日之是非,谓予 李卓吾 一人之是非,可也。”
(3).犹一体。《礼记·礼运》:“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
(4).谓使全国之人齐心协力。《荀子·富国》:“故非有一人之道也,直将巧繁拜请而畏事之,则不足以持国安身,故明君不道也。” 杨倞 注:“谓不能齐一其人,同力以拒大国也。”
[赠知命]可以
(1) 表示可能或能够
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汉· 贾谊《论积贮疏》
(2) 表示许可
现在你可以走了
(3) 不坏;还好
她的英语还可以
(4) 很;厉害
这真闲得可以
[赠知命]一家
(1).一个家族;一户人家。常用以谓无分彼此,如家人之相亲。《管子·霸言》:“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理;一家而两父,一家不可理也。”《淮南子·说林训》:“一家失熛,百家皆烧。”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兄弟》:“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一家和睦,吉事有祥。” 陈毅 《乘车过雪峰》诗:“明日 拉萨 会亲友, 汉 藏 一家叙别情。”
(2).指一人。《礼记·大学》:“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郑玄 注:“一家、一人,谓人君也。” 汉 班固 《 * 通·正论》:“明天下非一家之有,谨敬谦让之至也。”《宋史·道学传·程颢》:“天下事非一家私议,愿平气以听。”《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有五个防土库的,在那里喫酒 * ,一家当一更。”
(3).一家学说;一个流派。《荀子·解蔽》:“一家得周道,举而用之,不蔽於成积也。”《晋书·荀崧传》:“ 向 歆 ,汉之硕儒,犹父子各执一家,莫肯相从。” 唐 刘知几 《史通·采撰》:“何尝不徵求异説,採摭羣言,然后能成一家,传诸不朽。” 宋 苏轼 《庄子祠堂记》:“其论天下道术,自 墨翟 、 禽滑釐 、 彭蒙 、 慎到 、 田駢 、 关尹 、 老聃 之徒,以至於其身,皆以为一家。”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二节:“ 苏 张 纵横之辨、 髠奭 稷下 之谈,其论无当於宏旨,其义不主於一家。”参见“ 一家言 ”、“ 一家书 ”。
(4).古时生产活动的一个单位。三夫为一家。《管子·乘马》:“邑成而制事:四聚为一离,五离为一制,五制为一田,二田为一夫,三夫为一家,事制也。”
(5).表数量。常用于工商企业等。如:一家百货商店;一家纺织厂。
[赠知命]饮酒
(1).喝酒。《国语·晋语一》:“﹝ 史苏 ﹞饮酒出。”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天下吏人,誥至后,出临三日皆释服,无禁婚嫁、祠祀、饮酒、食肉。” 鲁迅 《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其时 司马氏 已想篡位,而 阮籍 名声很大,所以他讲话就极难,只好多饮酒,少讲话。”
(2).古代宴会时供食毕漱口的酒。《周礼·天官·酒人》:“共宾客之礼酒、饮酒而奉之。” 郑玄 注:“饮酒,食之酒。” 贾公彦 疏:“谓食时有酒者,《曲礼》云:‘酒浆处右。’则此非献酬酒,是酳口之酒也。” 孙诒让 正义:“盖食礼无献酬,唯有酳口,故别谓之饮酒。”
[赠知命]吟诗
(1).作诗。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苏轼以吟诗下吏》:“ 苏軾 以吟诗有讥訕,言事官章疏狎上,朝廷下御史臺差官追取。” 清 杜濬 《一杯叹》诗:“坐使吟诗作赋兴索然,眼见斯文从此废。”
(2).吟诵诗歌。 茅盾 《子夜》九:“吟诗的 杜新箨 也看见了,放下筷子,站起来招呼。” 巴金 《雪》第一章:“原来他们斜对面座位上的一个有八字胡的中年人正在摇头摆脑地吟诗。”
[赠知命]穷人
(1) 缺乏或相对地缺乏金钱和财富的人
(2) 经济上不能自足的人,或必须接受某种公共救济或私人救济的人
[赠知命]引睡
使入睡,催眠。 唐 白居易 《晚亭逐凉》诗:“趁凉行绕竹,引睡卧看书。” 宋 苏轼 《次韵答邦直子由》:“忘怀杯酒逢人共,引睡文书信手翻。”
[赠知命]不须
不用;不必。《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臣闻 尧 不须 许由 、 巢父 ,而建号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齐 ,而王道以成。” 唐 张志和 《渔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哥哥若到 襄阳府 ,怕你不须见我爹爹妈妈。”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养着四大盆石榴,两盆夹竹桃,和许多不须费力而能开花的小植物。”
[赠知命]无事
(1).没有变故。多指没有战事、灾异等。《礼记·王制》:“天子无事,与诸侯相见,曰朝。” 郑玄 注:“事谓征伐。”《史记·平準书》:“ 汉 兴七十餘年之间,国家无事。”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契丹》:“自此边境去矢石之忧,天下无事,百姓和乐。” 明 陈子龙 《议财用》:“若云多事,则自古亦无无事之国也。”
(2).指无为。道家主张顺乎自然,无为而治。《老子》:“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史记·苏秦列传》:“窃为君计者,莫若安民无事,且无庸有事於民也。” 金 元好问 《李道人崧阳归隐图》诗:“道人本无事,何苦尘中为?”
(3).无所事事。《孟子·滕文公下》:“士无事而食,不可也。”《史记·张仪列传》:“ 陈軫 曰:‘公何好饮?’ 犀首 曰:‘无事也。’”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三:“学堂日无事,驱马适所愿。” 宋 辛弃疾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词:“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4).无须;没有必要。《后汉书·臧洪传》:“ 洪 於大义,不得不死;念诸君无事空与此祸,可先城未破,将妻子出。” 明 刘基 《题枯木图》诗:“白髮死枕席,无事伤其躬。” 清 纳兰性德 《梦江南》词:“ 江 南好,何处异京华?香散翠帘多在水,緑残红叶胜於花,无事避风沙。”
(5).无端;没有缘故。《北齐书·神武帝纪下》:“今若无事背王,规相攻讨,则使身及子孙,还如王誓。” 北周 庾信 《杨柳歌》:“定是 怀王 作计悮,无事翻覆用 张仪 。” 宋 范成大 《江安道中》诗:“威名功业吾何有?无事飘飘犯百蛮。”
[赠知命]多愁
常忧愁。 唐 戴叔伦 《江上别张欢》诗:“长醉非关酒,多愁不为贫。” 宋 王禹偁 《遣兴》诗:“百年身世片时间,况是多愁鬢早斑。”
宋代,陈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