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观泉亭(亭在樾森楼)四时吟·其二·夏】_王渐逵 | 明代

【观泉亭(亭在樾森楼)四时吟·其二·夏】作者:王渐逵 朝代:明代

[观泉亭(亭在樾森楼)四时吟·其二·夏]原文

绿藻芳深玉鲫肥,荔枝红压钓鱼玑。

采莲人去歌声慢,凉月香风满载归。

[观泉亭(亭在樾森楼)四时吟·其二·夏]诗词问答

问:《观泉亭(亭在樾森楼)四时吟·其二·夏》的作者是谁?答:王渐逵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王渐逵的名句有哪些?答:王渐逵

[观泉亭(亭在樾森楼)四时吟·其二·夏]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微韵

2. 亭在樾森楼

[观泉亭(亭在樾森楼)四时吟·其二·夏]参考注释

[观泉亭(亭在樾森楼)四时吟·其二·夏]绿藻

一种绿色或黄绿色的藻类植物,可作管、球状或网、丝状,生于潮湿多水之处,可为单细胞,也可为多细胞

[观泉亭(亭在樾森楼)四时吟·其二·夏]荔枝

一种常绿乔木( Litchi chinensis ),偶数羽状复叶,花小,无花瓣,呈绿白或淡黄色,果实熟时紫红色,果味甘美,营养丰富,是我国特产

[观泉亭(亭在樾森楼)四时吟·其二·夏]钓鱼

用钓具捕鱼

[观泉亭(亭在樾森楼)四时吟·其二·夏]采莲

即《采莲曲》。 宋 曼殊 《渔家傲》词:“一曲《採莲》风细细,人未醉,鸳鸯不合惊飞起。”参见“ 採莲曲 ”。

即《採莲曲》。 南朝 梁 何逊 《寄江州褚咨议》诗:“因君奏《采莲》,为余吟《别鹤》。” 唐 孟浩然 《夜渡湘水》诗:“露气闻香杜,歌声识《采莲》。” 明 王世贞 《赠梁公实谢病归》诗:“《采莲》一曲杳然去,得醉即卧清溪头。”参见“ 採莲曲 ”。

[观泉亭(亭在樾森楼)四时吟·其二·夏]歌声

声带经头腔和喉腔共鸣产生的乐音,与说话时声音的主要区别在于特定音高上元音的拖长与否;唱歌的声音

歌声飞出窗外

[观泉亭(亭在樾森楼)四时吟·其二·夏]凉月

(1).秋月。 南朝 齐 谢朓 《移病还园示亲属》诗:“停琴佇凉月,灭烛听归鸿。” 宋 苏舜钦 《和彦猷晚宴明月楼》之二:“緑杨有意簷前舞,凉月多情海上来。” 清 纳兰性德 《河渎神》词:“凉月转雕阑,萧萧木叶声乾。”

(2).七月的异名。《事物异名录·岁时·七月》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七月曰首秋、初秋、上秋、肇秋、兰秋、凉月。”

[观泉亭(亭在樾森楼)四时吟·其二·夏]香风

(1).带有香气的风。 南朝 梁简文帝 《六根忏文》:“香风浄土之声,宝树鏗鏘之响,於一念中,怳然入悟。” 唐 杨师道 《赋终南山用风字韵应诏》:“登临日将晚,兰桂起香风。”《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钱青 贴里贴外,都换了时新华丽衣服,行动香风拂拂,比前更觉标致。” 刘半农 《饿》诗:“同时担子上的小火炉,煎着酱油,把香风一阵阵送来,叫他分外的饿。”

(2).比喻奢靡淫逸的风气。如:南京路上好八连的战士,冲破十里洋场的香风迷雾,保持了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

[观泉亭(亭在樾森楼)四时吟·其二·夏]载归

谓载与俱归。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冲淡》:“犹之惠风,荏苒在衣。閲音修篁,美曰载归。” 郭绍虞 集解:“当此境地,心赏其美,神与之契,不禁发为载与俱归之愿,然而不可得也。其为冲淡又何如也!《臆説》:‘閲音如 曾点 风浴,载归如 曾点 咏归。’”

,

  • 【四景翎毛二首·其一】_吴希贤 | 明代
  • 【四景翎毛二首·其一】_吴希贤 | 明代 >> 【四景翎毛二首·其一】_吴希贤 | 明代...

  • 【宁海道中】_白圻 | 明代
  • 【宁海道中】_白圻 | 明代 >> 【宁海道中】_白圻 | 明代...

  • 【望汉·其一】_王一翥 | 明代
  • 【望汉·其一】_王一翥 | 明代 >> 【望汉·其一】_王一翥 | 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