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山静日长图】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唐寅山静日长图]唐寅山静日长图原文
我非山中人,爱说山中话。
行遇好山水,自觉中心快。
岂能长留玩,聊且娱眼界。
山静日长图,相传伯虎画。
为爱景物幽,持向壁间挂。
峰峦翠欲滴,树石纷古怪。
缚茅为屋宇,飞泉流数派。
中有常住人,看经不行迈。
伊余劳逸殊,徒此偿诗债。
静对转增惭,烹茶洗慸芥。
[唐寅山静日长图]诗词问答
问:唐寅山静日长图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唐寅山静日长图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唐寅山静日长图]注释
1. 押卦韵 出处: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卷十八
[唐寅山静日长图]参考注释
[唐寅山静日长图]中人
(1) 在两方之间调解、做见证或介绍买卖的人
(2) 一般人;中等人
中人之家
(3) 宦官
中人监织造者。——《明史》
(4) 普通人
才能不及中人。——汉· 贾谊《过秦论》
[唐寅山静日长图]说山
旧时指拉车的与雇主闲聊,希图博得好感,增加车资。 老舍 《赵子曰》第二十:“如遇上爱说话的坐车的,拉车的就可以和他一问一答的而跑得慢一些,而且因言语的感动,拉到了地方,还可以有多挣一两个铜子的希望……所以他们管这个叫‘说山’,意思是:坐车的人们的心,和山上的石头一样硬。”
[唐寅山静日长图]山水
(1) 山上流下来的水
(2) 山和水,指山明水秀的自然风景
山水相连
(3) 指山水画
泼墨山水
吴道玄…因写 蜀道山水,始创山水之体,自为一家。—— 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唐寅山静日长图]自觉
(1) 自己有所认识而主动去做
自觉地遵守纪律
(2) 自己感觉到;自己有所察觉
疾病的个人自觉症状
[唐寅山静日长图]中心
(1)
(2) 跟四周距离相等的位置;中央
花园的中心有一个池塘
(3) 在某一方面占重要地位的城市或地区;某一方面的主要机构
商业中心
(4) 事物的主要部分
中心工作
(5) 内心
我有嘉宾,中心喜之
[唐寅山静日长图]岂能
怎能;哪能
我岂能反对?
[唐寅山静日长图]聊且
姑且;暂且
聊且一年终局,来年各寻投向
[唐寅山静日长图]眼界
目力所及的范围,借指见识的广度
窗中缟练舒眼界。——苏轼《和子瞻雪浪斋》
[唐寅山静日长图]长图
(1).大幅的地图。借指广阔的地域。《文选·何晏<景福殿赋>》:“遥目九野,远览长图。” 李善 注引《周礼》:“遂人掌邦之野,以土地之图经田野。”
(2).久远之计。 南朝 宋 鲍照 《登大雷岸与妹书》:“长图大念,隐心者久矣。” 清 黄景仁 《醉歌行别伍三》:“挥手且去,各为长图。”
[唐寅山静日长图]相传
(1) 长期以来流传下来的
相传这事发生在北方
(2) 递相传授
[唐寅山静日长图]爱景
(1).爱,通“ 曖 ”。和煦的阳光。《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群臣酒行歌》:“玉墀留爱景,金殿蔼祥烟。”
(2).爱,通“ 曖 ”。昏暗的光色。 宋 曾巩 《代翰林侍读学士钱藻遗表》:“犬马之质,难驻于頽龄;日月之光,尚攀於爱景。”
[唐寅山静日长图]向壁
面对墙壁。多表示心情不悦或不欲与人接谈。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五》:“夫人遂转向壁,歔欷不復言。”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东亭 转卧向壁嘆曰:‘人固不可以无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细柳》:“﹝ 张福 ﹞泣跪庭下,愿仍读。母返身向壁,置不闻。” 叶圣陶 《穷愁》:“﹝ 阿松 ﹞忽复停针,瞪目向壁……自伤生涯惨淡。”
[唐寅山静日长图]峰峦
连绵的山峰
峰峦起伏
峰峦重叠
[唐寅山静日长图]古怪
(1) 稀奇怪异
一种古怪的美
(2) 奇怪。指明显地异乎寻常,偏离一般,非正常
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西湖漫笔》
[唐寅山静日长图]缚茅
亦作“ 缚茆 ”。谓盖造简陋的房屋。茅,谓茅屋。 明 宋濂 《宝盖山实际禅居记》:“非有絶念之深功,不能超出死生而入常寂之场,子盍缚茅於重山密林而究明之乎?” 清 周亮工 《题与然大师画册前》:“自号曰 与然 ,岩栖谷汲,缚茆於人跡罕至地,颜曰 县溪庵 。”
[唐寅山静日长图]屋宇
房子,房屋
震撼屋宇
[唐寅山静日长图]泉流
泉水流出形成的水流
[唐寅山静日长图]中有
即中阴。《俱舍论·分别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应至处,故中有非生。”《大乘义章》卷八:“两身之间,所受阴形,名为中有。”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四讲:“ 犊子 主张有‘中有’(‘生有’与‘死有’之间的状态),此论也有‘中间涅槃’即在中有中入灭的说法。”详“ 中阴 ”。
[唐寅山静日长图]常住
(1).佛教语。永存。《法华经》卷一:“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苏跋陀罗窣堵波》:“勿谓如来毕竟寂灭,法身常住。”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孔子说与楞严经合》:“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復变坏。”
(2).法无生灭变迁称作常住。 南朝 梁 沉约 《谢齐竟陵王示华严璎珞启》:“法身与金刚齐固,常住与至理俱存。”《南齐书·顾欢传》:“此非所归,归在常住。”
(3).僧、道称寺舍、田地、什物等为常住物,简称常住。《云笈七籤》卷一二二:“道士用常住物如子孙用父母物耳,何罪之有?” 唐 冯翊 《桂苑丛谈·太尉朱崖辩狱》:“太尉 朱崖 出镇 浙 右,有 甘露 知主事者诉交代得常住什物,被前主事隐用。”《水浒传》第六回:“只因是十方常住,被一个云游和尚引着一个道人来此住持,把常住有的没的都毁坏了。” 清 钱谦益 《扬州石塔寺复雷塘田记》:“近寺有雷塘田一千二百五十五亩,寺僧开垦作常住田。”
(4).道观中的主事者。《云笈七籤》卷一二二:“尊师令其家各备香油为之焚香……常住亦为办斋食供养。”
[唐寅山静日长图]不行
(1)
不可以,强调非…不可
学外语不记单词不行
(2)
没用,不会有用或有效
这个方法不行
(3)
不成功,无用
这孩子一定不肯吃饭,要回去,说亦不行,哄亦不行,打亦不行
(4)
——表示程度很深,犹言不得了
高兴得不行
(5)
不好
他画画不行
(6)
指接近于死亡
老太太病得快不行了
[唐寅山静日长图]伊余
自指,我。 三国 魏 曹植 《责躬诗》:“伊余小子,恃宠骄盈。” 五代 贯休 《古离别》诗:“只恐 长江 水,尽是儿女泪。伊余非此辈,送人空把臂。” 明 刘基 《北上感怀》诗:“伊余朽钝材,嬾拙更无比。”
[唐寅山静日长图]劳逸
劳苦与安逸
注意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劳逸结合
[唐寅山静日长图]诗债
谓他人索诗或要求和作,未及酬答,如同负债。 唐 白居易 《晚春欲携酒寻沉四著作先以六韵寄之》:“顾我酒狂久,负君诗债多。”自注:“ 沉 前后惠诗十餘首,春来多醉,竟未詶答,今故云尔。” 明 徐渭 《女状元》第四出:“因此上难下笔,险做了赖诗债。” 梁启超 《楚卿至自上海小集旋别赋赠》:“且乘健会酬诗债,颇惜多情误佛缘。”
[唐寅山静日长图]对转
(1).旧指官吏不按秩递升而直接越级迁调。 宋 洪迈 《容斋四笔·蒋魏公逸史》:“其三云:‘旧制,执政双转,谓自工部侍郎转刑部,刑部转兵部,兵部转工部尚书。惟宰相对转,工部侍郎直转工书,比执政三迁也。’予考旧制……宰相为侍郎者,升三曹;为尚书者,双转。如工侍转户侍,礼侍转兵侍,若係户侍,当改二丞,而宰相故事不立丞,故直迁尚书。今言工侍对转工书,非也。”
(2).音韵学术语。古音学上指主要元音相同的阴声、阳声、入声之间的相互转变。 清 代学者 孔广森 将入声归入阴声,首先明确提出“阴阳对转”的理论。多数学者则主张入声分立。“对转”说的提出,为正确解释古代韵文的异部通押和训诂学上的通假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如:《诗·大雅·抑》六章的“子”(阴声)、“承”(阳声)为韵,八章的“则”(入声)、“子”为韵,即因对转而得通押。又如:《仪礼·士虞礼》:“中月而禫。” 郑玄 注:“古文禪或为导。”《汉书·高帝纪上》:“令趋销印。” 颜师古 注:“趋读曰促。”“禫”(阳声)与“导”(阴声),“趋”(阴声)与“促”(入声),亦因对转而得通假。
[唐寅山静日长图]烹茶
煮茶或沏茶
[唐寅山静日长图]慸芥
见“ 慸葪 ”。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