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瞻甫同访际书记】作者:胡仲弓 朝代:宋代
[与瞻甫同访际书记]与瞻甫同访际书记原文
销閒寻静处,古寺与居同。
坐语僧窗日,行吟塔树风。
香随檐蔔化,句到葛藤空。
未必西来者,能知一苇功。
[与瞻甫同访际书记]诗词问答
问:与瞻甫同访际书记的作者是谁?答:胡仲弓
问:与瞻甫同访际书记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胡仲弓的名句有哪些?答:胡仲弓
[与瞻甫同访际书记]参考注释
[与瞻甫同访际书记]静处
(1).冷静地立身处世。《晏子春秋·杂下六》:“且人何忧,静处远虑。”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保位权》:“故为君虚心静处,聪听其响,明视其影,以行赏罚之象。” 宋 周敦颐 《通书·圣学》:“静处则明,明则通。”
(2).犹静居。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热审之始》:“今盛暑,朕与卿等,深居静处,犹觉可畏。”
清净、安静之处。 宋 陆游 《山园杂咏》:“百年竟向愁边老,万事元输静处看。”《三侠五义》第十回:“跟着从人出了公馆,来至静处。”
[与瞻甫同访际书记]坐语
坐谈。《史记·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 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状》:“日引耆耋之士坐语,问以得失。”
[与瞻甫同访际书记]僧窗
亦作“ 僧牕 ”。僧寺的窗户。 宋 黄庭坚 《德孺五丈和之字诗韵难而愈工辄复和成可发一笑》:“早晚来同醉,僧窗卧虎皮。” 宋 陆游 《长歌行》:“ 成都 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明 王思任 《留赠循元长老》诗:“风清佛阁松涛静,泉过僧牕竹影寒。”
[与瞻甫同访际书记]行吟
边行走边吟唱
屈原至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与瞻甫同访际书记]葛藤
比喻纠缠不清的关系
[与瞻甫同访际书记]未必
不一定;不见得
未必有其实也。——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清· 刘开《问说》
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过此已忘。——《聊斋志异·促织》
他未必去北京
[与瞻甫同访际书记]来者
(1) 将来的事或人
来者犹可追
使来者读之。——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 前来的人或物
来者不拒
[与瞻甫同访际书记]一苇
《诗·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孔颖达 疏:“言一苇者,谓一束也,可以浮之水上而渡,若桴栰然,非一根苇也。”后以“一苇”为小船的代称。《三国志·吴志·贺邵传》:“臣闻否泰无常,吉凶由人, 长江 之限不可久恃,苟我不守,一苇可航也。” 宋 苏轼 《游武昌寒溪西山寺》诗:“今朝横江来,一苇寄衰朽。” 明 刘基 《旅兴》诗之一:“那无一苇航,繁念空悠悠。” 清 林则徐 《中秋炮台眺月》诗:“日午潮回擢东指,顺流一苇如轻鸥。”
宋代,胡仲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