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张机】作者:南宋无名 朝代:宋代
[九张机]九张机原文
一张机,采桑陌上试春衣。
风晴日暖慵无力,桃花枝上,啼莺言语,不肯放人归。
[九张机]诗词问答
问:九张机的作者是谁?答:南宋无名
问:九张机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南宋无名的名句有哪些?答:南宋无名
[九张机]南宋无名九张机 书法图
九张机书法作品
[九张机]参考注释
[九张机]采桑
(1).乐府相和曲名。此曲始出于《陌上桑》, 南朝 宋 鲍照 、 梁 简文帝 、 陈后主 等均有此曲,名《採桑》。后人多所仿效。
(2).乐府清商曲名。属西曲,又称《採桑度》。亦为舞曲名。参阅《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五·<採桑度>序》。
(3).乐府近代曲名。《乐府诗集·近代曲辞二·<採桑>序》:“《乐苑》:‘《採桑》,羽调曲。又有《杨下採桑》。’按《採桑》本清商西曲也。” 唐 张祜 有此作。
(1).谓采摘桑叶。古乐府《日出东南隅行》:“ 罗敷 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2).古乐曲名。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乐通二》:“《采桑》, 晋 清商西曲。羽调。 唐 有大曲。”参见“ 采桑子 ”。
(3).古 黄河 津渡名。在今 山西 乡宁 西。《左传·僖公八年》:“ 晋 里克 帅师, 梁由靡 御, 虢射 为右,以败 狄 于 采桑 。” 杜预 注:“ 平阳 北 屈县 西南有 采桑津 。”
[九张机]试春
(1).品尝春茶。 宋 黄庭坚 《送曹子方福建路运判兼简运使张仲谋》诗:“官焙荐璧天解颜,瀹汤试春聊加飡。”
(2).谓在春天萌发。 清 王夫之 《长沙旅兴》诗:“江上红芽始试春,乳鶯调语正迎人。”
[九张机]晴日
晴天。 唐 苏颋 《奉和春日幸望 * 应制》:“东望望春春可怜,更逢晴日柳含烟。” 明 高启 《雨中晓卧》诗之一:“閒人晴日犹无事,风雨今朝正合眠。” 毛 * 《沁园春·雪》词:“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嬈。”
[九张机]无力
(1) 没有力气
四肢无力
(2) 没有力量
无力解决
[九张机]桃花
亦作“ 桃华 ”。1.桃树所开的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 唐 张志和 《渔父》词之一:“ 西塞 山前白鷺飞,桃花流水鱖鱼肥。” 元 贯云石 《折桂令·送春》曲:“落日啼鹃,流水桃花。” 清 龚自珍 《宋先生述》:“朱书如桃华,日罄五七十纸。” 杨朔 《海市》:“年年桃花开时,就像那千万朵朝霞到海岛上来。”
(2).形容女子容貌。 唐 温庭筠 《照影曲》:“桃花百媚如欲语,曾为无双今两身。” 清 徐士銮 《宋艳·驳辨》:“诗云:一从蕙死兰枯后,刚道桃花好面皮。”
(3).指桃花马。 唐 岑参 《玉门关盖将军歌》:“桃花叱拨价最殊,骑将猎向城南隅。” 宋 郭昭符 《秋日同知州潘赞善朝阳岩闲望归郡中书事》诗:“画橈渌水沙棠轻,朱鞅追风桃花速。”
(4).“ 桃花水 ”的省称。指春汛。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相逢为我话留滞,桃花春涨孤舟起。”
(5).病名。癣的一种。 清 陆长春 《香饮楼宾谈·徐氏二女》:“次女犯桃花百日,为美玉之玷。”
[九张机]言语
说话
与人罕言语。——明· 魏禧《大铁椎传》
市人之言语。——唐· 杜牧《阿房宫赋》
[九张机]不肯
——用于否定式助动词表示拒绝
他不听劝告,不肯在他的船上装一台辅助引擎
[九张机]放人
(1).放浪于礼俗之外的人。 隋 王通 《中说·立命》:“或问 陶元亮 ,子曰:‘放人也。《归去来》有避地之心焉。’”
(2).宽容别人。《红楼梦》第二十回:“他再不放人一点儿,专会挑人。”
(3).指出嫁。 沉从文 《三三》:“女孩子倒真俏皮,照你们乡下习惯,应当快放人了。”
[九张机]诗文赏析
这一组《九张机》是织妇、织女相思之词,有追求爱情和幸福的生活热情和相思不见的苦闷。这一组从试春衣写起,由室外写到室内。有被思念的男子出场。又有“轻绡催趁,馆娃宫女,要换舞时衣”,可以看出劳动妇女为供给统治阶级享乐而赶织“轻绡”的被剥削生活。
第一首,年轻女子新著春衣,到陌上采桑,春光那么的明媚、温暖,“桃花枝上,啼莺言语”,明明是人被美妙的春光和黄莺的啼唱迷住了,却说是“啼莺言语,不肯放人归”。赋予啼莺以人的感情,更突出了女主人公热爱青春、热爱生活的情感。
第二首,出现年轻女子与意中人见面的场面,显然是承接陌上采桑而来。侧重心理描写:男方是“立马意迟迟,”留连不忍离去;女方是“深心未忍轻分付”,深情蜜意不好意思表达,“花间归去,只恐被花知”,显示出初恋时春心的忐忑不安。写得生动传神,笔触细腻。
第三首,由采桑过渡到织锦。“吴蚕已老燕雏飞”,形象显示时序的推移和季节更变。“东风宴罢”以下,写宫闱门的宴游酣乐,为了馆娃宫女换舞衣而催逼寒女们赶紧织锦,丰富了词的社会内容。
第四首以下,承接“轻绡催趁”写织锦,展开相思之情。在织机的咿呀声中,颦眉暗锁,女主人公心事沉沉。“回梭织朵垂莲子”,垂莲子,是锦上之纹,用“莲”与“怜”的谐音,寄托对心上人的怜爱。接着用“盘花易绾”反衬“愁心难整”,深入写心理活动。就近取譬,用“脉脉乱如丝”表不见心上人时心意之乱。
第五首比较含蓄。“沈郎”,指南朝·梁沈约,沈约《寄范安仁诗》云:“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与徐勉书》云:“……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以此推算,岂能支久?”言因相思而消瘦。这里的“横纹织就沈郎诗”和“不言憔悴”二句,是借沈约本事生发出来的。又,汉代苏伯玉妻作《盘中句寄夫》诗,结尾云:“与其书,不能读,当从中央周四角”,寓意爱情要从心中发出的意思。“中心一句无人会”借用这个意思,显出内心孤寂之情。“不言憔悴”二句照应“沈郎诗”,突出用织锦文字寄托相思。曲折深沉。
第六首,仍就所织锦纹抒情。用“花间更有双蝴蝶”,反衬内心孤戚苦闷。“闲窗影里”指阳光悄悄从窗户照进来,于是“停梭一晌”仔细看着“双蝴蝶”,用行动显示心情。
第七首,“鸳鸯”也是所织锦纹。成双成对的鸳鸯寄寓美好的爱情,是织女心中一种对幸福的追求的表现。面对着“织就”了的“鸳鸯”心中产生一种恐惧。害怕成衣的时候,将锦上的鸳鸯裁剪分飞,表达对夫妻离散不得团圆的忧虑。
第八首,是就织成“回纹锦字”寓意,显得深沉凄清。
第九首,仍从锦纹伸出。“双花双叶又双枝”反衬人间离别,归结到“薄情自古多离别”,发出怨思,照应《二张机》,收束全篇。“从头到底,将心萦系,穿过一条丝”,收束全部织锦过程,把相思主题言尽,显示出爱情的坚贞执着,语意诚挚,感染力强。
以上九首,组成一气贯通的整体。前三首从采桑、离别写到织锦;第四首起,从不同的锦纹翻出相思之情。感情 * 悱恻,节奏婉转回环。情真意执,深沉感人。既有民歌之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又文彩俊逸,格律精工。比《子夜吴歌》雅致,比《风》、《骚》明白畅达。是一组优美的词章。 (陶先淮)
这是一组具有浓郁的民歌色彩的抒情小词。塑造了一个来自民间的对爱情无比忠贞的织锦少女形象,她对旖旎明媚的春光无比热爱,对美满幸福的生活执著追求,从采桑到织锦,从惜别到怀远,形成一幅色彩缤纷、形象鲜明的生活画卷,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享受,显然是少女春愁春恨,离情别绪的抒写。
“一张机 ”通过采桑少女美的感受和心的陶醉,来抒发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意。首句的“一张机”是民歌中惯用的比兴手法,次句的“采桑陌上试春衣“点明了劳动的对象、地点和时令,“风晴日暖慵无力”表现了一个少女陶醉在大自然中的娇态。“桃花枝上”三句写她被黄莺儿的美妙歌声迷住了,舍不得回去。
“两张机”通过行人踟蹰、女子回头一笑的离别情意,表现了她对即将远离的恋人的无限深情。“行人立马意迟迟”是从女主人公的眼里看到行人的迟疑不决,欲行又止,真实地描绘出那种依依不舍的矛盾心情。“深心未忍轻分付”是写女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刻画出正在初恋的少女隐藏着自己深情蜜意的娇羞心理和矜持态度。“回头一笑”三句既是她向对方表示“深心”的一种特有的默契,又是她掩盖内心秘密的艺术反映。
“三张机”借古代吴王宫女要更换舞衣,写出初夏蚕老时,少女开始紧张的织锦劳动。
“四张机”运用乐府民歌中谐音双关的艺术手法,表现女主人公饱含深情的思恋之苦。女子一边纺织一边忧思,她并未因相思之苦而停下机杼,却把相思之意织入了丝锦,所以有下句“回梭织朵垂莲子”,这里的“垂莲子”是谐音双关,即“垂怜于子”也就是“爱你”的意思。“盘花易绾,愁心难整,脉脉乱如丝 ”,是说要曲折回环地织成美丽的花朵是容易的,而要清理心头的离情别绪则是困难的。
“五张机”通过织诗绵上,寄托相思的描写,表达了女主人公对她心上人的无限深情。她默默地把相思的诗句织在横的花纹里,却又担心诗中的命意不被情人所理解,那么她织在锦上的诗意到底是什么呢?“不言愁恨,不言憔悴,只恁寄相思”。在这里,她重复着两个“不言”,表明她不愿向对方倾诉别后的内心愁苦,也不愿透露形容的憔悴。而只是在诗句中寄托着自己的寸寸柔肠,缕缕情丝。
“六张机”通过锦上的蝴蝶双飞,窗前的停梭独看,表现了女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相思情愫。这象征着青春幸福的双飞蝴蝶。对于初恋中的少女来说自然是特别敏感的,所以她情不自禁地“停梭一晌,闲窗影里,独自看多时”。
“七张机”通过鸳鸯戏水的图案遭到“轻裁剪”而担心,突出青春幸福生活的被毁灭而疑虑,表现女主人公对前途和命运的无穷隐忧。织成了鸳鸯戏水的图案,应该是高兴的,为何反而“迟疑”起来?原来她“只恐被人轻裁剪”,从而引起一场难以排遣的离恨。
“八张机”通过读遍回文所产生的苦闷心情,表达了女主人公的无穷幽怨。明明知道回文诗是苏惠寄给她丈夫的,为什么偏偏要发出“阿谁诗”的疑问呢?因为她的思恋之情,她的凄凉之意跟苏氏的回文诗熔铸在一起了。苏氏的回文诗表达了她的思想感情,她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苏氏的回文诗中,合二而一,浑然一体,是难以分辩的。
“九张机”通过并蒂花,连理枝的比喻,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对薄男子的深切指责。“薄情郎”,“多离别”,是“自古”皆然;然而“多情女”呢?却要“从头到底,将心萦系,穿过一条丝”,就是要用一根饱含甜情密意的丝线,把红花、绿叶,柔枝都紧紧地串连在一起,这“心”与其说是花心,无宁说是情侣之心,这“一条丝”,也就是指结同心的相思,语意双关,意味深长,突出了少女真的感情,善的性格,美的愿望,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