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作者:文鼎 朝代:清代
[题画]题画原文
杏林低护水之涯,独自扶筇问酒家。
一角青山遮不住,几椽茅屋夕阳斜。
[题画]诗词问答
问:题画的作者是谁?答:文鼎
问:题画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题画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题画]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麻韵
[题画]参考注释
[题画]杏林
1.相传 三国 吴 董奉 隐居 庐山 ,为人治病不取钱,但使重病愈者植杏五株,轻者一株,积年蔚然成林。后因以“杏林”代指良医,并以“杏林春满”、“誉满杏林”等称颂医术高明。 宋 秦观 《念奴娇》词:“闻道久种阴功,杏林橘井,此辈都休説。” 明 杨珽 《龙膏记·闺病》:“丹无橘井,医无杏林,投饵全无效也。”参见“ 杏田 ”。
2.杏树林。 唐 储光羲 《田家即事答崔二东皋作》诗之一:“玄鸟双双飞,杏林初发花。”《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夕阳鞭影垂杨外,春雨笛声红杏林。”
[题画]独自
只有自己一个人
[题画]酒家
(1) 旧称酒肆或酒店,现在用作饭馆名称
(2) 酒保
[题画]青山
长满绿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题画]不住
(1).不停;不断。 南朝 梁 沉约 《千佛颂》:“不常不住,非今非昔。” 唐 李白 《早发白帝城》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宋 岳飞 《小重山》词:“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茅盾 《小巫》:“ 菱姐 看见老爷脸上有点喜色,不住的点头。”
(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目的没有实现。 鲁迅 《故事新编·补天》:“﹝伊﹞疑心这东西就白薯似的原在泥土里,禁不住很诧异了。” 艾蕉 《雨》:“母亲忍不住了,连忙帮女儿脱下了湿衣。”
[题画]茅屋
用芦苇、稻草等苫盖屋顶的简陋房子
[题画]夕阳
傍晚的太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文鼎,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