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醉中赠崔膺】_李涉 | 唐代

【醉中赠崔膺】作者:李涉 朝代:唐代

[醉中赠崔膺]醉中赠崔膺原文

与君兄弟匡岭故,与君相逢扬子渡。
白浪南分吴塞云,绿杨深入隋宫路。
隋家文物今虽改,舞馆歌台基尚在。
炀帝陵边草木深,汴河流水空归海。
古今悠悠人自别,此地繁华终未歇。
大道青楼夹翠烟,琼墀绣帐开明月。
与君一言两相许,外舍形骸中尔女。
扬州歌酒不可追,洛神映箔湘妃语。
白马黄金为身置,谁能独羡他人醉。
暂到香炉一夕间,能展愁眉百世事。
君看白日光如箭,一度别来颜色变。
早谋侯印佩腰间,莫遣看花鬓如霰。

[醉中赠崔膺]诗词问答

问:醉中赠崔膺的作者是谁?答:李涉
问:醉中赠崔膺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醉中赠崔膺是什么体裁?答:七古
问:李涉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涉

全唐诗:卷477-12

[醉中赠崔膺]参考注释

[醉中赠崔膺]兄弟

(1)

(2) 专指弟弟

(3) 男子自称

[醉中赠崔膺]匡岭

江西 庐山 的别称。《梁书·张缵传》:“眄 匡岭 以踌躇,想霞裳於云仞;流 姮娥 之逸响,发 王子 之清韵。”《陈书·文学传·徐伯阳》:“ 鄱阳王 为 江州 刺史, 伯阳 尝奉使造焉。王率府僚与 伯阳 登 匡岭 ,置宴,酒酣,命笔赋剧韵二十, 伯阳 与 祖孙登 前成,王赐以奴婢杂物。”

[醉中赠崔膺]君相

(1).国君的上傧。《周礼·秋官·司仪》:“每门止一相。及庙,唯君相入。” 郑玄 注:“惟君相入,客臣也;相不入矣。”

(2).国君与国相。《国语·晋语九》:“今主一宴而耻人之君相,又弗备,曰‘不敢兴难’,无乃不可乎?” 韦昭 注:“君, 康子 ;相, 段规 。”

[醉中赠崔膺]白浪

雪白的波涛。 唐 李白 《司马将军歌》:“扬兵习战张虎旗,江中白浪如银屋。” 宋 陆游 《夜宿阳山矶》诗:“白浪如山泼入船,家人惊怖篙师舞。”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六:“西来白浪打旌旗,万舶安危总未知。” 毛 * 《浪淘沙·北戴河》词:“大雨落 幽 燕 ,白浪滔天。”

[醉中赠崔膺]深入

(1) 研究、思考深刻、透彻

小心的编纂必须事先对作品的含义进行深入的研究

(2) 进入事物内部或中心

深入实际

[醉中赠崔膺]隋宫

指 隋炀帝 下 扬州 时兴建的离宫行苑。又称 江都宫 。 唐 罗隐 《春日独游禅寺》诗:“树远连天水接空,几年行乐旧 隋宫 。” 明 何景明 《大梁行》:“川原百代重回首, 宋寝 隋宫 亦何有。”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逃难》:“这笙歌另卖, 隋宫 柳衰, 吴宫 花败。”

[醉中赠崔膺]文物

历代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东西;指礼乐制度

[醉中赠崔膺]舞馆

舞蹈的场所。 南朝 齐 谢朓 《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舞馆识餘基,歌梁相遗囀。”

[醉中赠崔膺]歌台

表演歌舞的楼台。 唐 蔡孚 《奉和圣制<龙池篇>》:“歌臺舞榭宜正月,柳岸梅洲胜往年。” 唐 杜牧 《阿房宫赋》:“歌臺暖响,春光融融。” 元 杨载 《题沉君<湖山春晓图>诗卷》诗:“舞榭歌臺临大路,佛宫仙馆入云霄。”

[醉中赠崔膺]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醉中赠崔膺]河流

地表上有相当大水量且常年或季节性流动的天然水流

[醉中赠崔膺]古今

古代和现代

古今差异

[醉中赠崔膺]悠悠

(1) 长久,遥远

悠悠长夜

(2) 遥远的

悠悠未来

(3) 形容从容不迫

(4) 众多

(5) 荒谬

悠悠之谈

(6) 飘动的样子

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

(7) 庸俗

(8) 形容忧伤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形容悠闲自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悠悠自得

[醉中赠崔膺]此地

这里,这个地方。 唐 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诗:“此地别 燕丹 ,壮士髮衝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初到此地,并不曾认得一个人。” 洪深 《抗战十年来中国的戏剧运动与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

[醉中赠崔膺]繁华

(1) 繁荣热闹

繁华大街

(2) 指容貌美丽或地位显贵

[醉中赠崔膺]大道

(1) 宽阔的道路

(2) 正确的道理

合于大道

[醉中赠崔膺]青楼

(1) 妓女被指定居住和卖淫的场所

青楼梦好。——宋· 姜夔《扬州慢》

(2) 指显贵人家的精致楼房

[醉中赠崔膺]翠烟

青烟;烟霭。 唐 孟郊 《和皇甫判官游琅琊溪》:“碧瀨漱白石,翠烟含青蜺。” 宋 秦观 《望海潮》词:“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清 魏源 《湘江舟行》诗:“孤篷入翠烟,住久波始定。”

[醉中赠崔膺]明月

(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几时有

(2) 指夜明珠

[醉中赠崔膺]一言

(1).一个字。《论语·卫灵公》:“ 子贡 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 曰:‘其恕乎!’” 汉 班固 《 * 通·谥篇》:“謚或一言或两言,何?文者以一言为謚,质者以两言为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皎日嘒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

(2).一句话;一番话。《书·立政》:“时则勿有间之,自一话一言。我则末惟成德之彦,以乂我受民。”《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楚 一言而定三国;我一言而亡之。” 唐 魏徵 《述怀》诗:“ 季布 无二诺, 侯嬴 重一言。” 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一折:“我一言已定,你再不必多疑了。” 孙炳华 《重赏之下》三:“ 林启达 每天都要到车间转转,到机床边上看看,一言不发,看一会就走。”

(3).谓陈述一次。《穀梁传·昭公四年》:“ 庆封 曰:‘子一息,我亦且一言。’”《孔子家语·屈节解》:“遽发所爱之使告 宓子 曰:‘自今以往, 单父 非吾有也,从子之制,有便於民者,子决为之,五年一言其要。’”

(4).众口一词。《韩非子·内储说上》:“今 鲁国 之羣臣以千百数,一言於 季氏 之私。”

[醉中赠崔膺]相许

(1).谓愿许终身。 南朝 梁 沉约 《夜白紵》诗:“ 秦 筝 齐 瑟 燕 赵 女,一朝得意心相许。” 唐 顾况 《梁广画花歌》:“手把 梁生 画花看,凝嚬掩笑心相许。”

(2).泛指表示应允,允许。《东周列国志》第七三回:“公子之言是也。但 诸 ( 专诸 )有老母在堂,未敢以死相许。”

(3).赞许。 宋 王禹偁 《谪居感事》诗:“流辈多相许,时贤亦见推。” 陆嵩 《赠龚蓝生照琪大令》诗:“相逢一语感相许,便与深衷吐款款。”

[醉中赠崔膺]外舍

(1).在外住宿。《管子·戒》:“ 桓公 外舍,而不鼎馈。” 戴望 校正:“外舍,谓出宿於外。”

(2).外戚。《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及后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日数。后言於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李贤 注:“外舍,外家。”《后汉书·单超传》:“帝因如厕,独呼 衡 问:‘左右与外舍不相得者皆谁乎?’” 李贤 注:“外舍,谓皇后家也。”《魏书·刘彧传》:“ 彧 尝宫内大集而裸妇人观之,以为忻笑。其妻 王氏 以扇鄣面,独无所言。 彧 怒曰:‘外舍家寒乞,今共为笑乐,何独不视!’”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卷四:“ 张得一 自阁门副求正,副使引 曹佾 李璋 例, 王貂 作枢, 吴庞 为副,以 曹 李 中宫外舍之亲, 张 未服云:‘公朝岂私亲耶!’”

(3).古以小学为外舍。《大戴礼记·保傅》:“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髮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又 宋 代太学为三舍,初学者入外舍,由外舍升内舍,由内舍升上舍。参阅《宋史·选举志三》。

[醉中赠崔膺]形骸

形体(多指人的)

[醉中赠崔膺]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醉中赠崔膺]洛神

传说中的 洛水 女神,即 宓妃 。后诗文中常用以指代美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昔 王子晋 好吹凤笙,招延道士,与 浮丘 同游 伊 洛 之浦, 含始 又受玉鸡之瑞于此水,亦 洛神 宓妃 之所在也。” 唐 温庭筠 《莲花》诗:“应为 洛神 波上韈,至今莲蕊有香尘。”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八五:“九泉肯受狂生誉,艺是 鍼神 貌 洛神 。” 清 俞蛟 《潮嘉风月记·丽品》:“ 柳南 赋诗二十首,歌以当哭,节録其半……‘一枝冷艷谁堪似,妙手玲瓏写 洛神 。’”

[醉中赠崔膺]湘妃

舜 二妃 娥皇 、 女英 。相传二妃没于 湘水 ,遂为 湘水 之神。 北周 庾信 《拓跋竞夫人尉迟氏墓志铭》:“西临 织女 之庙,南望 湘妃 之坟。” 唐 岑参 《秋夕听罗山 * 三峡流泉》诗:“ 楚 客肠欲断, 湘妃 泪斑斑。”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泛湘江》词:“ 湘妃 起舞一笑,抚瑟奏清商。” 清 刘鹗 《<老残游记>自叙》:“城崩 杞 妇之哭,竹染 湘妃 之泪,此有力类之哭泣也。”

[醉中赠崔膺]白马

(1).白色的马。《左传·定公十年》:“ 公子地 有白马四。公嬖 向魋 。 魋 欲之。” 三国 魏 曹植 《白马篇》:“白马饰金羈,连翩西北驰。” 明 高濂 《玉簪记·闹会》:“分经来白马,洗鉢起黄龙。” 方然 《白色花·报信者》:“我底白马哟!大风来了,别让细砂与你长长的鬃毛蒙住你底眼睛。”

(2).古代用白马为盟誓或祭祀的牺牲。《史记·吕太后本纪》:“ 高帝 刑白马盟曰:‘非 刘氏 而王,天下共击之!’”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 禹 乃东巡,登 衡岳 ,血白马以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騂毛白马,珠盘玉敦,陈辞乎方明之下,祝告於神明者也。”

(3).古代以乘白马表示有凶事。 唐 陈子昂 《祭孙府君文》:“白马故人,青鸟送往。” 唐 李白 《古风》之三一:“白马 华山君 ,相逢 平原里 。”参见“ 白马素车 ”。

(4).见“ 白马氐 ”。

(5).古津渡名。在今 河南省 滑县 北。《战国策·赵策二》:“今 秦 以大王之力,西举 巴蜀 ,併 汉中 ,东收两 周 而西迁九鼎,守 白马 之津。”《韩非子·初见秦》:“决 白马 之口以沃 魏氏 ,是一举而 三晋 亡,从者败也。”

(6).古县名。 春秋 卫国 曹 (一作“漕”) 邑 。故治在今 河南省 滑县 东。《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二月, 绍 ( 袁绍 )遣 郭图 、 淳于琼 、 颜良 攻 东郡 太守 刘延 于 白马 。”

(7).古驿名。 唐 末 朱全忠 杀 裴枢 等三十余人于此,并用 李振 言,沉其尸于 黄河 ,驿由此著名。 清 钮琇 《觚賸·虎丘题诗》:“ 虞山 钱宗伯 ( 钱谦益 )以谴归,有题诗 虎丘 刺之者曰:‘……昔去尚宽沉 白马 ,今来应悔卖 卢龙 。’”参见“ 白马清流 ”。

(8).复姓。见《通志·氏族四》。

[醉中赠崔膺]黄金

(1)

(2) 铜

黄金折。——《战国策·齐策四》

太傅赍黄金。

(3) 金

天作黄金色。——《广东军务记》

(4) 金黄色

黄金络马头。——《乐府诗集·陌上桑》

(5) 见[金]

[醉中赠崔膺]为身

治身,修身。《管子·中匡》:“公曰:‘请问为身?’对曰:‘道血气以求长年长心长德,此为身也。’”《孔子家语·贤君》:“ 颜渊 将西游於 宋 ,问於 孔子 曰:‘何以为身?’ 子 曰:‘恭、敬、忠、信而已矣。’” 宋 曾巩 《答孙都官书》:“凡 巩 之学,盖将以学乎为身,以至於可以为人也。”

[醉中赠崔膺]他人

别人

不许他人干涉

[醉中赠崔膺]香炉

烧香用的器具,尤指用于宗教仪式中吊在链子上摆动的有盖香炉

[醉中赠崔膺]一夕

(1).一夜。《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汉 刘向 《九叹·逢纷》:“思南 郢 之旧俗兮,肠一夕而九运。”

(2).指极短的时间。 宋 苏轼 《徐州上皇帝书》:“散冶户之财以啸召无赖,则乌合之众,数千人之仗,可以一夕具也。”

[醉中赠崔膺]愁眉

发愁时皱着的眉头

愁眉不展

[醉中赠崔膺]百世

很多世代;很长时期(一世,三十年)

斯固百世之遇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百世之怨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流芳百世

[醉中赠崔膺]白日

(1) 白天

(2) 太阳

白日依山尽。——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

(3) 泛指时光

浪费白日

[醉中赠崔膺]一度

(1) 曾经,从前

一度是很快乐的

(2) 有过一次

他因病一度休学

[醉中赠崔膺]别来

(1).离别以来。 南朝 宋 谢惠连 《代古诗》:“别来经年岁,欢心不同凌。” 唐 窦群 《赠刘大兄院长》诗:“路自 长沙 忽相见,共惊双鬢别来殊。” 郭沫若 《喀尔美萝姑娘》:“我们别来将近两个月了。”

(2).另外。《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眼见得这座祖宅,还值万数银子,怎么又要捨作道院;别来募化黄金,兴铸仙像。”

[醉中赠崔膺]色变

脸色改变。表示惊惶不安。《史记·刺客列传》:“至阶, 秦舞阳 色变振恐,羣臣怪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杲 还,亡釵,不敢言而色变。”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剑侠》:“中丞启缄,忽色变而入。” 孙中山 《伦敦被难记》三:“ 唐某 闻予言,不觉色变,顿易其豪悍之口吻。”

[醉中赠崔膺]侯印

侯爵之印信。《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君何不齎臣侯印,拜 范阳 令, 范阳 令则以城下君,少年亦不敢杀其令。”《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武信君 从其计,因使 蒯通 赐 范阳 令侯印。”

[醉中赠崔膺]看花

唐 时举进士及第者有在 长安 城中看花的风俗。 唐 刘禹锡 《元和十一年自郎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宋 钱易 《南部新书》甲:“ 施肩吾 与 赵嘏 同年不睦, 嘏 旧失一目,以假珠代其精。故 施 嘲之曰:‘二十九人同及第,五十七隻眼看花。’”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愿借酒杯,预贺看花之喜。”

,

  • 【短歌】_聂夷中 | 唐代
  • 【短歌】_聂夷中 | 唐代 >> 【短歌】_聂夷中 | 唐代...

  • 【题张氏隐居】_杜甫 | 唐代
  • 【题张氏隐居】_杜甫 | 唐代 >> 【题张氏隐居】_杜甫 | 唐代...

  • 【酬王秀才】_齐己 | 唐代
  • 【酬王秀才】_齐己 | 唐代 >> 【酬王秀才】_齐己 | 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