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往浙省谒兄参政】作者:朱翰 朝代:明代
[送人往浙省谒兄参政]送人往浙省谒兄参政原文
公子西行度浙河,萧萧琴剑欲如何。
津亭落日劳相送,薇省春风喜独过。
鸟外青山开罨画,雨馀新水涨江波。
长才正好为时用,未许还家掩薜萝。
[送人往浙省谒兄参政]诗词问答
问:送人往浙省谒兄参政的作者是谁?答:朱翰
问:送人往浙省谒兄参政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送人往浙省谒兄参政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朱翰的名句有哪些?答:朱翰
[送人往浙省谒兄参政]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出处: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九十一
[送人往浙省谒兄参政]参考注释
[送人往浙省谒兄参政]公子
古代称诸侯的儿子或女儿,后来称豪门世家的儿子,也用来尊称别人的儿子
大公子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史记·魏公子列传》
[送人往浙省谒兄参政]行度
(1).执法。《管子·问》:“令守法之官曰:‘行度必明,毋失经常。’” 王念孙 《读书杂志·管子五》:“行度,行法度也。”
(2).运行的度数。《春秋·隐公三年》“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 晋 杜预 注:“日月动物,虽行度有大量,不能不小有盈缩,故有虽交会而不食者,或有频交而食者。”《隋书·天文志上》:“ 马季长 创谓璣衡为浑天仪。 郑玄 亦云:‘其转运者为璣,其持正者为衡,皆以玉为之。七政者,日月五星也。以璣衡视其行度,以观天意也。’” 宋 文莹 《湘山野录》卷上:“臣寻推得王星自闰五月二十五日,近太阳行度。”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九:“日每行不及天一度,月每行不及天二十九度半,此一日行度之差也。”
[送人往浙省谒兄参政]浙河
即 浙江 。 唐 元稹 《送王十一郎游剡中》诗:“ 越州 都在 浙河 湾,尘土消沉景象闲。” 宋 刘克庄 《忆秦娥》词:“ 浙河 西面边声悄, 淮河 北去炊烟少。”参见“ 浙江 ”。
[送人往浙省谒兄参政]萧萧
(1) 形容马嘶鸣声
马鸣萧萧
萧萧班马鸣。——唐· 李白《送友人》
车辚辚,马萧萧。——唐· 杜甫《兵车行》
(2) 风声
风萧萧兮易水寒。——《战国策·燕策》
风萧萧
(3) 冷落凄清的样子
(4) 花白稀疏的样子
祖父看见了镜里的白发萧萧
[送人往浙省谒兄参政]如何
(1)
(2) 用什么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贴的问题
(3) 方式、方法怎样
接下去的问题是如何表明我们的意思
(4) 在什么情况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会
(5) 怎么,怎么样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水浒传》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样]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汤问》
[送人往浙省谒兄参政]亭落
(1).犹村落。 汉 陆贾 《新语·至德》:“官府若无吏,亭落若无民。”
(2).犹亭院。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田野不辟,而饰亭落。”
[送人往浙省谒兄参政]薇省
紫薇省的简称。借指中枢机要官署。 清 赵翼 《寄题同年项任田青士居祠堂》诗:“ 任田 我同榜,薇省班稍后。” 清 赵翼 《胡豫堂视学江南相见话旧》诗:“三十年前同馆阁,薇省花砖履交错。”参见“薇垣”。
[送人往浙省谒兄参政]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送人往浙省谒兄参政]鸟外
指高空。 唐 岑参 《虢州西亭陪端公宴集》诗:“红亭出鸟外,驄马繫云端。”
[送人往浙省谒兄参政]青山
长满绿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送人往浙省谒兄参政]罨画
色彩鲜明的绘画。 明 杨慎 《丹铅总录·订讹·罨画》:“画家有罨画,杂彩色画也。”多用以形容自然景物或建筑物等的艳丽多姿。 唐 秦韬玉 《送友人罢举除南陵令》诗:“花明驛路胭脂煖,山入江亭罨画开。” 宋 叶适 《送惠县丞归阳义》诗:“二岭描成翠骨堆,一川罨画绣徘徊。” 金 毛麾 《游河西孙氏园》诗:“亭榭依山水乱鸣,已如罨画障中行。” 清 纳兰性德 《浣纱溪》词:“一水浓阴如罨画,数峯无恙又晴暉。”
[送人往浙省谒兄参政]新水
(1).新汲之水。《仪礼·士虞礼》“明齐溲酒” 汉 郑玄 注:“明齐,新水也。言以新水溲酿此酒也。”《艺文类聚》卷五引 晋 夏侯湛 《大暑赋》:“沃新水以达夕,振轻箑以终日。”
(2).春水。 唐 雍陶 《晴》诗:“新水乱侵青草路,残阳犹傍緑杨村。”
[送人往浙省谒兄参政]江波
江水;江中波浪。《文选·左思<蜀都赋>》:“贝锦斐成,濯色江波。” 刘逵 注引 谯周 《益州志》:“ 成都 织锦既成,濯於江水。” 宋 朱熹 《次敬夫登定王台韵》:“山色愁无尽,江波去不回。” 明 黄哲 《过梁昭明太子墓》诗:“虎战龙争二十秋,江波日夜自东流。” 王统照 《遗音》:“江边的风,受了水气的调和,虽是秋末冬初,尚不十分冷冽,有时吹了些树叶子落到江波上,便随着微细的波花,无踪影的流去。”
[送人往浙省谒兄参政]长才
优异的才能。 唐 白居易 《答杜兼谢上河南少尹知府事表文》:“亚理以明慎选,专领以展长才。”《金史·宣宗纪》:“内负长才不为人所知者,听赴招贤所自陈。” 陈毅 《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策划赖长才,腐朽化神奇。”
[送人往浙省谒兄参政]正好
(1) 恰好
我想派人去叫你们,你们正好来了
(2) 不多不少,没有零头的
正好用十秒钟赶上了公共汽车
[送人往浙省谒兄参政]时用
(1).《易·坎》:“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 王弼 注:“非用之常,用有时也。”本指在特定时间的作用。后指为当世所用。《北史·李彪传》:“﹝ 彪 ﹞识性严聪,学博坟籍,刚辩之才,颇堪时用。”
(2).为世所用。亦指治世之才。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足下若嬲之不置,不过欲为官得人,以益时用耳。” 宋 梅尧臣 《依韵和丁元珍见寄》:“实惭寡时用,又顾无奇行。”
[送人往浙省谒兄参政]还家
(1).回家。《后汉书·臧洪传》:“ 中平 末,弃官还家,太守 张超 请为功曹。” 唐 韩愈 《送进士刘师服东归》诗:“还家虽闕短,指日亲晨飱。”《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行至 汴梁 中牟 地方,有个族人在那里做主簿,打点去与他寻些盘费还家。”
(2).归还农家。 陈残云 《南大门风光·河畔飘起红旗》:“土改的锣鼓声,和贫苦农民‘土改还家’的欢笑声,震荡了 深圳 南岸劳苦者的心声,有些人回到家乡,分到了土地,安居乐业搞生产。”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六:“咱们挖地主财宝是要咱们的血汗帐,是财宝还家。”
(3).指把农作物收获回来。 刘澍德 《拔旗》:“附带还有一条:注意不要抛撒,保证颗粒还家。”
[送人往浙省谒兄参政]薜萝
(1).薜荔和女萝。两者皆野生植物,常攀缘于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王逸 注:“女萝,兔丝也。言山鬼仿佛若人,见於山之阿,被薜荔之衣,以兔丝为带也。”后借以指隐者或高士的衣服。《南齐书·高逸传·宗测》:“量腹而进松朮,度形而衣薜萝。” 唐 张乔 《送陆处士》诗:“若向仙巖住,还应著薜萝。”
(2).借指隐者或高士的住所。 南朝 梁 吴均 《与顾章书》:“僕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唐 韩偓 《雪中过重湖信笔偶题》诗:“道方时险拟如何,謫去甘心隐薜萝。” 清 黄遵宪 《岁暮怀人诗》之二:“十年冷署付蹉跎,归去空山卧薜萝。”
明代,朱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