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翦梅(宿龙游朱氏楼)】作者:蒋捷 朝代:宋代
[一翦梅(宿龙游朱氏楼)]一翦梅(宿龙游朱氏楼)原文
小巧楼台眼界宽。
朝卷帘看。
暮卷帘看。
故乡一望一心酸。
云又迷漫。
水又迷漫。
天不教人客梦安。
昨夜春寒。
今夜春寒。
梨花月底两眉攒。
敲遍阑干。
拍遍阑干。
[一翦梅(宿龙游朱氏楼)]诗词问答
问:一翦梅(宿龙游朱氏楼)的作者是谁?答:蒋捷
问:一翦梅(宿龙游朱氏楼)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一翦梅(宿龙游朱氏楼)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蒋捷的名句有哪些?答:蒋捷
[一翦梅(宿龙游朱氏楼)]参考注释
[一翦梅(宿龙游朱氏楼)]小巧
微小而精巧
小巧玲珑
[一翦梅(宿龙游朱氏楼)]楼台
(1) 〈方〉∶凉台
(2) 较高的台榭,泛指楼(多用于诗词戏曲)
近水楼台
[一翦梅(宿龙游朱氏楼)]眼界
目力所及的范围,借指见识的广度
窗中缟练舒眼界。——苏轼《和子瞻雪浪斋》
[一翦梅(宿龙游朱氏楼)]卷帘
卷起或掀起帘子。《乐府诗集·杂曲歌辞·西洲曲》:“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緑。” 五代 张泌 《江城子》词:“睡起卷帘无一事,匀面了,没心情。”《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那时许多星官神将早排列在阶下。只听殿头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班。’”
[一翦梅(宿龙游朱氏楼)]故乡
家乡,自己出生的地方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一翦梅(宿龙游朱氏楼)]一望
(1).眺望一下;看一下。 南朝 梁 王僧孺 《落日登高》诗:“凭高且一望,目极不能捨。” 宋 孙光宪 《浣溪沙》词:“蓼岸风多橘柚香, 江 边一望 楚 天长。”《西游记》第三六回:“佇立草坡,一望并无客旅。”《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隔墙一望,里面塔影冲霄,松声满耳,香烟冷落,殿宇荒凉。”
(2).指目力所及的距离。亦泛指较近的距离。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一折:“则见贝闕蓬壶一望中。”《三国演义》第四九回:“ 武昌 一望之地,最为紧要。”《西游记》第九三回:“我这寺一望之前,乃是 舍卫国 。”
[一翦梅(宿龙游朱氏楼)]心酸
内心悲痛
[一翦梅(宿龙游朱氏楼)]迷漫
形容烟尘、风雪等漫天遍地,茫茫一片
尘土迷漫
烟焰迷漫。——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一翦梅(宿龙游朱氏楼)]客梦
异乡游子的梦。 唐 王昌龄 《送高三之桂林》诗:“留君夜饮对 瀟 湘 ,从此归舟客梦长。” 宋 蒋捷 《一剪梅·宿龙游朱氏楼》词:“天不教人客梦安。昨夜春寒,今夜春寒。” 明 沉仕 《玉包肚·题情》曲:“被窝中客梦初醒,心坎上离愁重到。”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李兰青诗》:“余亦挂帆去, 瞿塘 灩澦 秋。相看几万里,客梦共悠悠。”
[一翦梅(宿龙游朱氏楼)]昨夜
(1).昨天夜里。 南朝 宋 鲍照 《上浔阳还都道中》诗:“昨夜宿 南陵 ,今旦入 芦洲 。” 前蜀 毛文锡 《醉花间》词之一:“昨夜雨霏霏,临明寒一阵。” 巴金 《探索集·长崎的梦》:“昨夜,我梦见我在 长崎 。”
(2).日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夫人与 郑恆 亲。虽然昨夜见许,未足取信。”
[一翦梅(宿龙游朱氏楼)]春寒
指春季寒冷的气候
春寒料峭
冬暖易春寒
[一翦梅(宿龙游朱氏楼)]夜春
农家称昼晴而夜雨为夜春。见 明 王志坚 《表异录·象纬》。
[一翦梅(宿龙游朱氏楼)]梨花月
亦作“棃花月”。如梨花布地的溶溶月色。 宋 史达祖 《阳春曲》词:“杏花烟,梨花月,谁与晕开春色。” 明 高启 《芦花帘》诗:“恍疑柳絮风穿早,不管棃花月到迟。” 赵翼 《瓯北诗话·诗人佳句》引 周伯春 《雪》诗:“照天不夜棃花月,落地无声柳絮风。”
[一翦梅(宿龙游朱氏楼)]阑干
(1) 纵横交织;弥漫嵌合
瀚海阑干百丈冰
(2) 用竹、木、金属等制成的遮拦物
(3) 横流的样子
忍不住泪珠阑干
宋代,蒋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