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寄赠致仕刘都官】_司马光 | 宋代

【寄赠致仕刘都官】作者:司马光 朝代:宋代

[寄赠致仕刘都官]寄赠致仕刘都官原文

是郎年示至,辞禄一何高。
目莹棲灵气,眉疏出秀豪。
胸中自有乐,身外尽徒劳。
回首红尘地,纷纷笑我曹。
解绂沱江外,诛茅井络边。
老莱夫妇隐,韦孟子孙贤。
浮蚁邀旁舍,蹲鸱种薄田。
不须亲几杖,相望已萧然。

[寄赠致仕刘都官]诗词问答

问:寄赠致仕刘都官的作者是谁?答:司马光
问:寄赠致仕刘都官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司马光的名句有哪些?答:司马光

[寄赠致仕刘都官]参考注释

[寄赠致仕刘都官]辞禄

辞去爵禄。《汉书·张安世传》:“ 安世 以父子封侯,在位太盛,乃辞禄。”《三国志·魏志·田畴传》:“有司劾 畴 狷介违道,苟立小节,宜免官加刑。 太祖 重其事,依违者久之。乃下世子及大臣博议,世子以 畴 同於 子文 辞禄, 申胥 逃赏,宜勿夺以优其节。” 南朝 梁 江淹 《诣建平王上书》:“夫 鲁连 之智,辞禄而不返; 接舆 之贤,行歌而忘归。”《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二年》:“冬,十月,戊寅朔, 张珪 归 保定 上冢,以病辞禄,不允。”

[寄赠致仕刘都官]一何

何其,多么

使君一何愚。——《乐府诗集·陌上桑》

一何怒。——唐·杜甫《石壕吏》

妇啼一何苦。

[寄赠致仕刘都官]灵气

(1).指人对外物感受和理解的能力。《管子·内业》:“灵气在心,一来一逝,其细无内,其大无外。”

(2).聪慧或秀美的气质。 晋 傅玄 《鸿雁生塞北行》:“退哀此秋兰,草根絶,隋化扬。灵气一何忧(优)美,万里驰芬芳。” 唐 李商隐 《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韵》:“ 淮山 桂偃蹇, 蜀郡 桑重童。枝条亮眇脆,灵气何由同?” 刘学锴 等集解:“灵异之气。” 明 吴承恩 《画松》诗:“风云暗淡藏灵气,月露庄严有异姿。”《红楼梦》第一一一回:“实在天地间的灵气,独钟在这些女子身上了。” 鲁迅 《<伪自由书>后记》:“惜‘化名’为‘顽石’,灵气之不钟于鼻子若我辈者,竟莫辨其为‘新进作家’抑‘老作家’也。”

(3).仙人的气质。 晋 郭璞 《游仙》诗之六:“ 燕昭 无灵气, 汉武 非仙才。”

(4).指仙灵之气。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神陆吾》:“门明是对,司帝之门,吐纳灵气,□熊魂魂。”《云笈七籤》卷一一七:“往往神仙幽人游憩其上,奇氛灵气,弥覆其顶。” 巴金 《长生塔》:“在这里面,皇帝不仅可以避免一切人间的诅咒,还可以接触天空的神圣的灵气。”

(5).犹王气。 明 梁有誉 《姑苏怀古》诗:“金虎跡荒灵气灭,水犀军散霸图空。” 明 汤显祖 《黄金台》诗:“ 昭王 灵气久疎芜,今日登臺弔 望诸 。”

(6).指美好的名声。 宋 王安石 《祭欧阳文忠公文》:“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 箕山 之侧与 潁水 之湄。”

[寄赠致仕刘都官]出秀

出挑。 梁斌 《红旗谱》三一:“她睁着两只眼睛,看他们一块儿长大。又睁着两只眼睛,看着 春兰 出秀成一个好看的姑娘。” 梁斌 《红旗谱》三八:“ 江涛 人长高了,白白致致,出秀成大人了。”参见“ 出挑 ”。

[寄赠致仕刘都官]胸中

心中。多指人的思想境界或精神状态。《孟子·离娄上》:“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史记·苏秦列传》:“是故明主外料其敌之彊弱,内度其士卒贤不肖,不待两军相当而胜败存亡之机固已形於胸中矣。” 明 王守仁 《泛海》诗:“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脸上一团正气,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诚。”

[寄赠致仕刘都官]身外

自身之外。 晋 陆机 《豪士赋》序:“心玩居常之安,耳饱从諛之説。岂识乎功在身外,任出才表者哉!” 唐 杜甫 《绝句漫兴》之四:“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清 陆次云 《出门》诗:“堂上有慈亲,身外无昆季。”

[寄赠致仕刘都官]徒劳

空自劳苦;白费心力

徒劳跋涉

[寄赠致仕刘都官]回首

(1) 把头转向后方

(2) 回顾

可堪回首。——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婉辞。死亡

回首之日

[寄赠致仕刘都官]红尘

(1) 闹市的飞尘,借指繁华的社会

红尘百戏

(2) 佛教指人世间

看破红尘

[寄赠致仕刘都官]纷纷

(1) 多而杂乱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 高适《别董大》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一个接一个地,接二连三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寄赠致仕刘都官]我曹

我们。《东观汉记·张堪传》:“ 堪 守 蜀郡 , 公孙 述 遣击之。 堪 有同心之士三千人,相谓曰:‘ 张君 养我曹,为今日也。’” 汉 蔡琰 《悲愤诗》:“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 唐 杜甫 《狂歌行赠四兄》:“ 长安 秋雨十日泥,我曹鞴马听晨鸡。” 明 叶盛 《水东日记·看议何观》:“上虽怒 观 ,犹令我曹看议,盖甚盛德也。”

[寄赠致仕刘都官]解绂

解下印绶。指辞官。 汉 刘向 《列仙传·酒家》:“屈身佐时,民用不匱,解紱晨征,莫知所萃。” 晋 陆云 《答孙显世赠》诗之九:“解紱披褐,投印怀玉。” 宋 司马光 《与吴相书》:“虽復委远机柄,均逸外藩,外藩固非息肩之处;乃至投簪解紱,啸傲 东山 , 东山 亦非高枕之地也。” 清 姚鼐 《哭鱼门》诗:“一入 崤 函 身不返,空闻解紱买江船。”

[寄赠致仕刘都官]江外

江 南。从中原人看来,地在 长江 之外,故称。《三国志·魏志·王基传》:“率合蛮夷以攻其内,精卒劲兵以讨其外,则 夏口 以上必拔,而 江 外之郡不守。”《魏书·董峦传》:“ 峦 ,字 仲舒 , 营阳 人。 真君 末,随父南叛。虽长自 江 外,言语风气犹同华夏。”《南史·陈纪下·后主》:“﹝ 隋文帝 ﹞乃送璽书,暴 后主 二十恶。又散写詔书,书三十万纸,徧喻 江 外。” 清 顾炎武 《真州》诗:“击楫来 江 外,扬帆上旧京。”

[寄赠致仕刘都官]诛茅

亦作“ 诛茆 ”。1.芟除茅草。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或诛茅而剪棘,或既西而復东。” 闽 徐夤 《新葺茆堂》诗:“翦竹诛茆就水滨,静中还得保天真。” 明 汪廷讷 《狮吼记·谈禅》:“他风流慷慨世间稀,选胜诛茅堂搆美。”

(2).引申为结庐安居。 庞树松 《檗子书来约游》诗:“到此倘嫌山水浅,人间何地可诛茅。”

[寄赠致仕刘都官]井络

(1).井宿区域。 晋 左思 《蜀都赋》:“ 岷山 之精,上为 井络 。” 刘逵 注:“《河图括地象》曰:‘ 岷山 之地,上为 井络 ,帝以会昌,神以建福,上为 天井 ’,言 岷山 之地,上为 东井 维络; 岷山 之精,上为天之 井 星也。” 唐 孙樵 《刻武侯碑阴》:“是 井络 之野,与 武侯 存亡俱矣。” 惜秋 《维新梦·授职》:“回望 天彭 井络 ,彗星作作芒寒。”

(2).井宿的分野。专指 岷山 。 唐 李商隐 《井络》诗:“ 井络 天彭 一掌中,漫夸天设剑为峰。” 张索 《拟李义山<井络>》诗:“ 井络 天彭 地势雄,极天云雾起鸿濛。”

(3).泛指 蜀 地。《宋书·袁豹传》:“清 江 源於滥觴,澄氛祲於 井络 。” 宋 陆游 《晚登子城》诗:“老 吴 将军独护 蜀 ,坐使 井络 无欃抢。”

(4).犹言井里、街道。 明 李东阳 《送王公济归武昌歌》:“ 武昌 何雄哉?高藩巨镇天为开。英雄割据三千年,圣代乾坤尽陶冶。翬飞井络周沓乎其间,不独帆檣往来者。”

[寄赠致仕刘都官]老莱

老莱子 的省称。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 老莱 灌园以远之,从其所好,莫与易也。” 唐 孟郊 《春日同韦郎中使君送邹儒立少府扶侍赴云阳》诗:“服綵 老莱 并,侍车 江革 同。”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赚将》:“百里白云亲舍近,不得斑衣效 老莱 。”

[寄赠致仕刘都官]夫妇

(1).夫妻。《易·序卦》:“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孟子·滕文公上》:“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儒林外史》第二十回:“ 匡超人 纱帽圆领,金带皂靴,先拜了给諫公夫妇;一派细乐,引进洞房。” 曹禺 《日出》第二幕:“ 陈白露 (按电铃)你们夫妇两人感情真好,这一会儿都离不开。”

(2).犹言匹夫匹妇,指平民男女。《管子·宙合》:“分敬而无妒则夫妇和勉矣。” 郭沫若 等集校:“此二句独言‘夫妇’,盖谓举国百姓之男女也。君臣相得,故天下之男女亦和谐而共勉。”《管子·君臣下》:“有道之国发号出令,而夫妇尽归亲於上矣。”《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 郑玄 注:“言匹夫匹妇愚耳,亦可以其与有所知,可以其能有所行者,以其知行之极也。” 唐 刘驾 《唐乐府》序:“获见明天子以德归 河 湟 地,臣得与天下夫妇復为太平人。”

[寄赠致仕刘都官]子孙

(1) 儿子和孙子

子孙荷担者三夫。——《列子·汤问》

(2) 泛指后代

子孙相继为王。——《战国策·赵策》

(3) 又

子孙侯者。

人主之子孙。

远者及其子孙。

[寄赠致仕刘都官]浮蚁

亦作“ 浮螘 ”。 1.酒面上的浮沫。 汉 张衡 《南都赋》:“醪敷径寸,浮蚁若蓱。” 唐 刘禹锡 《酬乐天衫酒见寄》诗:“动摇浮蚁香浓甚,装束轻鸿意态生。”

(2).指浊水。

(3).借指酒。 唐 郑谷 《自适》诗:“浮蚁满杯难暂捨,贯珠一曲莫辞听。” 宋 黄公度 《好事近》词:“还家应有荔枝天,浮蚁要人酌。” 元 仇远 《题溧阳市》诗:“欲是旗亭浮蚁美,杖头能费几青蚨。”

[寄赠致仕刘都官]旁舍

邻舍,邻居。《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适从旁舍来, 吕后 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 唐 杜甫 《夏日李公见访》诗:“旁舍颇淳朴,所愿亦易求。” 宋 秦观 《田居》诗之四:“孤榜傍横塘,喧春起旁舍。”

[寄赠致仕刘都官]蹲鸱

(1).大芋。因状如蹲伏的鸱,故称。《史记·货殖列传》:“吾闻 汶山 之下,沃野,下有蹲鴟,至死不飢。” 张守节 正义:“蹲鴟,芋也。” 晋 左思 《蜀都赋》:“坰野草昧,林麓黝儵,交让所植,蹲鴟所伏。” 刘逵 注:“蹲鴟,大芋也。”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是犹见 燕 晋 之枣栗、 岷 蜀 之蹲鴟,而欲以废五穀,岂不难哉!” 清 陈维崧 《满江红·江村夏咏》词:“论生计,蹲鴟一顷,菰蒲百亩。”

(2).饮酒猜拳时对大拇指的代称。《全唐诗》卷八七九载《招手令》:“以蹲鴟间虎膺之下,以鉤戟差玉柱之旁。”《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三年》“ 王章 置酒会诸朝贵,酒酣,为手势令” 元 胡三省 注:“会饮而行酒令以佐欢, 唐 末之俗也。《类説》曰……‘以蹲鴟间虎膺之下’,蹲鴟,大指也。”

(3).书法侧笔(点)的笔势。 明 张绅 《法书通释·八法》:“侧,蹲鴟而坠石。” 明 张绅 《法书通释·八法》:“﹝点法﹞或如蹲鴟,或如科斗,或如瓜瓣,或如栗子。”

[寄赠致仕刘都官]薄田

贫瘠的田地

[寄赠致仕刘都官]不须

不用;不必。《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臣闻 尧 不须 许由 、 巢父 ,而建号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齐 ,而王道以成。” 唐 张志和 《渔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哥哥若到 襄阳府 ,怕你不须见我爹爹妈妈。”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养着四大盆石榴,两盆夹竹桃,和许多不须费力而能开花的小植物。”

[寄赠致仕刘都官]几杖

坐几和手杖、皆老者所用,古常用为敬老者之物,亦用以借指老人。《礼记·曲礼上》:“谋於长者,必操几杖以从之。”《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元朔 三年,上赐 淮南王 几杖,不朝。” 唐 杜甫 《回棹》诗:“几杖将衰齿,茅茨寄短椽。” 明 张煌言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而君子正非务之以表异於物也。其铭之几杖,与於此悟迪同焉;其勒之桮棬,与於此宏式训焉。”

[寄赠致仕刘都官]相望

互相对望

雕栏相望焉。——《虞初新志·魏学洢·核舟记》

邻国相望。——《史记·货殖列传》

死者相望。——《资治通鉴·唐纪》

东西相望。——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寄赠致仕刘都官]萧然

(1).犹骚然。扰乱骚动的样子。《史记·酷吏列传》:“及 孝文帝 欲事 匈奴 ,北边萧然苦兵矣。” 唐 元稹 《两省供奉官谏驾幸温汤状》:“不废戒严,而犹物议喧嚣,财力耗顇,数年之外,天下萧然。”《明史·宦官传二·陈增》:“大率入公帑者不及什一,而天下萧然,生灵涂炭矣。”

(2).空寂;萧条。 晋 陶潜 《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新唐书·宦者传上·程元振》:“虏扣 便桥 ,帝仓黄出居 陕 ,京师陷。贼剽府库,焚閭衖,萧然为空。”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袁鹰 《故乡夜话》:“此外四壁萧然,再没有任何东西。”

(3).稀疏;虚空。 宋 叶适 《题<林秀文集>》:“鬢髮萧然,奔走未已,可嘆也!” 明 杨柔胜 《玉环记·皋谒延赏》:“双亲弃世十八年,囊篋尽萧然。”《明史·忠义传四·徐世淳》:“州尝被贼,居民萧然。”

(4).简陋。 宋 陆游 《自笑》诗:“惟餘数卷残书在,破篋萧然笑獠奴。”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状》:“﹝先君﹞每行县以物自随,杯汤不肯受。去官贫甚,鬻所乘马以行,行李萧然,观者嘆息。” 王闿运 《侯官陈君墓志铭》:“乘舆萧然,襆被而已。”

(5).萧洒;悠闲。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高蹈独往,萧然自得。” 唐 杜甫 《刘九法曹郑瑕邱石门宴集》诗:“秋水清无底,萧然浄客心。” 宋 苏轼 《游惠山》诗序:“爱其语清简,萧然有出尘之姿。”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五:“他同好友 葛寰中 谈起这事,好像天大祸事,就要临头一样,比起前数月,萧然而论 北京 事情的态度,真不同!”

,

  • 【念奴娇】_佚名 | 宋代
  • 【念奴娇】_佚名 | 宋代 >> 【念奴娇】_佚名 | 宋代...

  • 【赠犁春谢耕道】_楼钥 | 宋代
  • 【赠犁春谢耕道】_楼钥 | 宋代 >> 【赠犁春谢耕道】_楼钥 | 宋代...

  • 【广津门东马上】_贺铸 | 宋代
  • 【广津门东马上】_贺铸 | 宋代 >> 【广津门东马上】_贺铸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