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罗權丞尊经阁元旦观雪】作者:刘宰 朝代:宋代
[和罗權丞尊经阁元旦观雪]和罗權丞尊经阁元旦观雪原文
亿万饥民久籲天,天开上瑞岂徒然。
深潭龟拆寒莎底,浅土蝗遗宿麦边。
厉气已消除日后,祥霙飞堕晓风前。
醉吟楼上瀛洲客,为记三登第一年。
[和罗權丞尊经阁元旦观雪]诗词问答
问:和罗權丞尊经阁元旦观雪的作者是谁?答:刘宰
问:和罗權丞尊经阁元旦观雪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刘宰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宰
[和罗權丞尊经阁元旦观雪]参考注释
[和罗權丞尊经阁元旦观雪]亿万
极言其数之多
亿万人民
[和罗權丞尊经阁元旦观雪]饥民
在饥荒中挨饿的人们
[和罗權丞尊经阁元旦观雪]天开
超越常规的活动, 焕发、奔放
异想天开
[和罗權丞尊经阁元旦观雪]上瑞
最大的吉兆。 唐 韩愈 《贺庆云表》:“臣所领州,今月十六日申时有庆云现於西北……斯为上瑞,实应太平。” 宋 王溥 《唐会要·祥瑞下》:“朕以慈惠恭俭为休徵,以人和年丰为上瑞。”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五:“按野蚕成茧,昔人谓之上瑞。乃今东 齐 山谷,在在有之,与家蚕等。”
[和罗權丞尊经阁元旦观雪]徒然
(1) 仅仅如此
(2) 无缘无故;偶然
皆不徒然
(3) 枉然。白白地;不起作用
我找不到他们,徒然跑了半天
[和罗權丞尊经阁元旦观雪]深潭
深水池。亦指河流中水极深而有回流处。《淮南子·原道训》:“﹝ 舜 ﹞钓於 河 滨,朞年,而渔者争处湍瀨,以曲隈深潭相予。” 高诱 注:“深潭,回流饶鱼之处。”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资水》:“此县之左右,处处有深潭。渔者咸轻舟委浪,謡咏相和。”
[和罗權丞尊经阁元旦观雪]土蝗
蝗虫的一类,形状略似飞蝗,分布地区很广。多分散在田间或草地上,吃植物。但不成群飞翔,也很少飞到较远的地区,危害性比飞蝗小。
[和罗權丞尊经阁元旦观雪]宿麦
隔年成熟的麦。即冬麦。《汉书·武帝纪》:“遣謁者劝有水灾郡种宿麦。” 颜师古 注:“秋冬种之,经岁乃熟,故云宿麦。”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大小麦》:“夏至后七十日,可种宿麦。早种则虫而有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 马烽 《青春的光彩》:“后来也不管 老梁 同意不同意,自己带着干粮,天天跟上拖拉机到附近各农业社去播种宿麦,翻秋地。”
[和罗權丞尊经阁元旦观雪]厉气
(1).鼓励斗志。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延气》:“临境近敌,务在厉气。”
(2). * 之气;瘟疫之气。 汉 王充 《论衡·偶会》:“故厉气所中,必加命短之人。” 宋 苏舜钦 《吴越大旱》诗:“炎暑发厉气,死者道路积。” 清 赵翼 《愍忠寺石坛相传唐太宗征高丽回瘗战骨处》诗:“枯骸滋法雨,厉气散朝暾。” 叶圣陶 《倪焕之》十二:“这样贸贸然大规模地发掘,也不看看风水,卜个吉凶,如果因此而凝成一股厉气,知道钟在谁的身上!”
(3).严厉的神色。 明 宋濂 《元故秘书少监揭君墓碑》:“﹝ 揭汯 ﹞接人和而有礼,寡言峻行,未尝有矜大之色,虽家人不见其疾言厉气。”
[和罗權丞尊经阁元旦观雪]消除
使不存在;除去
消除核战争
消除每一个差错
[和罗權丞尊经阁元旦观雪]日后
以后;将来
这东西日后可能用得着
[和罗權丞尊经阁元旦观雪]祥霙
雪的别称。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二:“顷腊月已来,上三次祈雪,仍未渥霈祥霙。”
[和罗權丞尊经阁元旦观雪]楼上
房屋中在底层之上的部分
[和罗權丞尊经阁元旦观雪]瀛洲
亦作“ 瀛州 ”。1.传说中的仙山。《列子·汤问》:“ 渤海 之东,不知几亿万里……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舆 ,二曰 员嶠 ,三曰 方壶 ,四曰 瀛洲 ,五曰 蓬莱 ……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史记·秦始皇本纪》:“ 齐 人 徐市 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 蓬莱 、 方丈 、 瀛洲 ,僊人居之。”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 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邹林游学》:“ 瀛洲 同泛济川船,伊吾共仗屠龙剑。”
(2).借指 日本 。 章炳麟 《狱中赠邹容》诗:“ 邹容 吾小弟,被髮下 瀛洲 。” 鲁迅 《集外集·<题三义塔>诗》:“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 瀛洲 。”
(3). 唐太宗 为网罗人才,设置文学馆,任命 杜如晦 、 房玄龄 等十八名文官为学士,轮流宿于馆中,暇日,访以政事,讨论典籍。又命 阎立本 画像, 褚亮 作赞,题名字爵里,号“十八学士”。时人慕之,谓“登瀛洲”。事见《新唐书·褚亮传》。后来的诗文中常用“登瀛洲”、“瀛洲”比喻士人获得殊荣,如入仙境。 宋 王禹偁 《病起归思》诗之二:“四十为郎非不偶,况曾提笔直 瀛州 。” 明 沉鲸 《双珠记·廷对及第》:“朝登 瀛洲 ,暮赐莲炬。” 清 陈梦雷 《杨椒山先生祠》诗:“衅开马市英魂恨,庙焕 瀛洲 俎豆香。”参见“ 登瀛洲 ”。
[和罗權丞尊经阁元旦观雪]登第
犹登科。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 唐 郑谷 《赠刘神童》诗:“还家虽解喜,登第未知荣。”《新唐书·选举志上》:“通四经业成,上於尚书,吏部试之,登第者加一阶放选。其不第则习业如初。”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五》:“ 胡文定公 自登第逮休致,凡四十年。”《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少年登第,官拜翰林编修之职。”《花月痕》第八回:“﹝ 痴珠 ﹞弱冠登第,文章丰采,倾动一时。”
刘宰,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