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十咏·其九】作者:王渐逵 朝代:明代
[南华十咏·其九]南华十咏·其九原文
法水澄深卓锡泉,袈裟一展是谁缘。
头陀钟罢迟归院,共坐阶前语亚仙。
[南华十咏·其九]诗词问答
问:南华十咏·其九的作者是谁?答:王渐逵
问:南华十咏·其九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南华十咏·其九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王渐逵的名句有哪些?答:王渐逵
[南华十咏·其九]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先韵
2. 南华乃陈亚仙地,六祖求而许之,以袈裟尽展其地。
[南华十咏·其九]参考注释
[南华十咏·其九]法水
(1).佛教语。指佛法。谓佛法能消除心中烦恼,犹如水能洗涤污垢,故称。《无量义经·说法品》:“法譬如水,能洗垢秽……其法水者,亦復如是,能洗众生诸烦恼垢。” 北周 庾信 《陕州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法水津梁,得无 砥柱 之难; 香山 辙迹,非復 终南 之险。” 宋 苏轼 《玉石偈》诗:“愿以法水浸摩尼,当观此石如瓦砾。”
(2).道士、巫师自诩能除病驱邪的水。《西游补》第六回:“被道士一口法水,只见他立脚不定,逕往西南去了。” 清 袁枚 《新齐谐·鬼著衣受网》:“道士书符作咒,以法水一杯当头打去,水泼而杯不破。”
[南华十咏·其九]澄深
清澈而深邃。
[南华十咏·其九]卓锡
卓,植立;锡,锡杖,僧人外出所用。因谓僧人居留为卓锡。 元 张伯淳 《楞伽古木》诗:“ 道林 卓锡旧种此,髣髴於今八百年。” 明 郑仲夔 《耳新·梵胜》:“师卓锡 岑山 ,苦心实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僧》:“西僧自西域来,一赴 五臺 ,一卓锡 泰山 。”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发蛟》:“山之麓有古寺,曰 清浄庵 ,地仅半弓,编茅为屋,一老僧卓锡其中。”
[南华十咏·其九]袈裟
和尚披的法衣,由许多长方形布片拼缀而成
[南华十咏·其九]头陀
原意为抖擞浣洗烦恼。佛教僧侣所修的苦行。后世也用以指行脚乞食的僧人。又作[驮都、杜多、杜荼]
[南华十咏·其九]共坐
古代坐姿的一种。谓坐时微俯视尊者之膝以示恭敬。共,通“ 恭 ”。 汉 贾谊 《新书·容经》:“视平衡曰经坐,微俯视尊者之膝曰共坐,俯首视不出寻常之内曰肃坐,废首低肘曰卑坐。”
南华十咏,明代,王渐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