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春十三首】作者:张耒 朝代:宋代
[感春十三首]感春十三首原文
漫漫东风来,吹此庭前樱。
累累缀葩萼,华采日鲜明。
朝阳助辉烁,好鸟亦和鸣。
起行不自得,节物伤我情。
皇天分四时,寒暑无暂停。
悠然一气耳,不与人事争。
方春感芬敷,秋复惜其零。
一年能几何,方寸不暂平。
念此自知妄,放歌遂遗形。
达人傲天壤,儿女徒咿嘤。
[感春十三首]诗词问答
问:感春十三首的作者是谁?答:张耒
问:感春十三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感春十三首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张耒的名句有哪些?答:张耒
[感春十三首]参考注释
[感春十三首]漫漫
(1) 广远无际
水漫漫
(2) 长;久
漫漫人生路
夜漫漫
(3) 平缓
海流漫漫
(4) 遍布
草漫漫
春雾漫漫
(5) 众多
漫漫群生
(6) 昏愦糊涂
县官漫漫
[感春十三首]东风
(1) 从东方吹来的风
小楼昨夜又东风。——南唐· 李煜《虞美人》
(2) 春天的风
(3) 比喻革命的巨大力量或高涨的革命气势
东风吹向天地外,荡尽人间群魔妖。——《天安门诗八首》
[感春十三首]累缀
见“ 累赘 ”。
[感春十三首]华采
(1).华丽的色彩。《楚辞·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王逸 注:“华采,五色采也。”《三国志·吴志·华覈传》:“且美貌者不待华采以崇好,艳姿者不待文綺以致爱。”
(2).文采;才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斯则得百氏之华采,而辞气文之大略也。” 叶圣陶 《城中·微波》:“青年的华采,当时多么明耀,但是一转眼就暗淡了!”
[感春十三首]鲜明
(1) 指色彩明亮
色彩鲜明
(2) 一点不含糊的
鲜明的立场
(3) 轮廓清楚的
鲜明的印象
[感春十三首]朝阳
早晨刚刚升起的太阳
迎着朝阳
[感春十三首]辉烁
光辉照耀。《旧唐书·文苑传序》:“巍巍济济,煇烁古今。” 宋 陈山甫 《禹凿龙门赋》:“ 羲轩 等美, 唐虞 齐盛,故当煇烁于帝图,不然何以应千年之圣?”
[感春十三首]和鸣
(1).互相应和而鸣。《诗·周颂·有瞽》:“喤喤厥声,肃雝和鸣。” 唐 元稹 《雉媒》诗:“和鸣忽相召,鼓翅遥相瞩。” 明 孙仁孺 《东郭记·为衣服》:“鶼鶼,叹和鸣未久,分飞荏苒。” 鲁迅 《野草·失掉的好地狱》:“鬼魂们的叫唤无不低微,然有秩序,与火焰的怒吼,油的沸腾,钢叉的震颤相和鸣,造成醉心的大乐。”
(2).《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初, 懿氏 卜妻 敬仲 。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鏘鏘”。’” 杨伯峻 注:“此二语盖言其夫妻必能和好。”后以“和鸣”比喻夫妻和睦。 唐 白居易 《得景定婚讫未成而女家改嫁不还财景诉之》:“二姓有行,已卜和鸣之兆;三年无故,竟愆嬿婉之期。” 宋 柳永 《集贤宾》词:“争似和鸣偕老,免教歛翠啼红。”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五:“女喜甚。既成婚,伉儷和鸣。”
[感春十三首]起行
(1).行走。 宋 苏轼 《西斋》诗:“起行西园中,草木含幽香。”《老残游记》第四回:“ 老残 住在店内,本该僱车,就往 曹州府 去,因想沿路打听那 玉贤 的政绩,故缓缓起行,以便察访。”
(2).动身;出动。《水浒传》第五八回:“ 宋江 唤 铁面孔目 裴宣 定拨下山人数,分作五军起行。” 蔡东藩 《唐史通俗演义》第十一回:“遂调集战舰,即日起行。”
(3).行动,具体作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一回:“总而言之:这种人坐言则有餘,至於起行,他非但不足,简直的是不行。”
(4).泛指动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你看他一般的起行坐立,不过动生厌倦,似乎无甚大病。”
[感春十三首]自得
自觉得意、开心
意气扬扬,甚为自得
悠然自得。——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感春十三首]节物
(1).作为;行事。《吕氏春秋·士容》:“今日君民而欲服海外,节物甚高而细利弗赖。” 高诱 注:“节物,事也。行事甚高,细小之利不恃赖之也。”
(2).各个季节的风物景色。 晋 陆机 《拟明月何皎皎》诗:“踟蹰感节物,我行永已久。” 宋 苏舜钦 《秋夕怀南中故人》诗:“向夕依阑念昔游,萧条节物更他州。” 清 吴伟业 《矾清湖》诗:“生还爱节物,高会逢茱萸。” 沉尹默 《五月五日》诗:“节物忺人角黍香,榴花到眼益清狂。”
(3).应节的物品。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靖康 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如节物则春旛、灯毬、竞渡、艾虎、云月之类。”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摘抄·史二》:“中城兵马司前食盒塞道,至不得行,余怪问之,曰:‘此中城各大家至兵马处送节物也。’”《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金满 正在家中喫利市饭,忽见老门子 陆有恩 来拜年,叫道:‘ 金阿叔 恭喜了!有利市酒,请我吃碗!’ 金令史 道:‘兄弟,总是节物,不好特地来请得。今日来得极妙,且喫三盃。’”
[感春十三首]皇天
对天及天神的尊称。《书·大禹谟》:“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楚辞·离骚》:“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 汉 许慎 《五经异义·天号》引《古尚书说》:“天有五号,各用所宜称之:尊而君之,则曰皇天。” 唐 白居易 《哭微之》诗之一:“妻孥朋友来相弔,唯道皇天无所知。” 郭沫若 《女神·湘累》:“皇天在上,后土在下,这样的冤狱,要你们才知道呀!”
[感春十三首]四时
(1).四季。《易·恒》:“四时变化而能久成。”《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 前蜀 韦庄 《晚春》诗:“万物不如酒,四时唯爱春。”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靖康 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
(2).指一年四季的农时。《逸周书·文传》:“无杀夭胎,无伐不成材,无墯四时,如此十年,有十年之积者王。”《淮南子·本经训》:“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开闔张歙,不失其叙,喜怒刚柔,不离其理。”
(3).指一日的朝、昼、夕、夜。《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4).乐舞名。 汉文帝 作。《汉书·礼乐志》:“ 孝文庙 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武德》兴乎 高祖 ,《四时》广於 孝文 。”参见“ 四时舞 ”。
[感春十三首]寒暑
(1) 气候的冷和热
寒暑表
(2) 冬天和夏天,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
经历了几十个寒暑
[感春十三首]暂停
停止一段时间
暂停出版一种杂志
[感春十三首]悠然
(1) 安闲、闲适的样子
悠然自得
(2) 深远的样子
(3) 形容韵味未尽
余韵悠然
(4) 久远的样子;辽阔的样子
年代悠然
[感春十三首]一气
(1) 一举,一次,不间断地
一气呵成
(2) 同一帮派,声气相通;同伙
他们通同一气
(3) 一阵(多含贬义)
瞎闹一气
[感春十三首]不与
不赞成
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感春十三首]人事
(1) 指人世间的事
人事沧桑
人事不可量。——《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人事调动
(3) 人情事理
不懂人事
(4) 人的意识的对象
不省人事
(5) 人力能做到的事
尽人事
(6) 馈赠的礼物
送人事
[感春十三首]几何
(1) 多少(用于反问)
年几何矣。——《战国策·赵策》
罗敷年几何。——《乐府诗集·陌上桑》
所杀几何。——唐· 李朝威《柳毅传》
相去能几何。——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价值几何。
(2) 几何学简称
[感春十三首]方寸
(1) 一寸的平方大小
方寸之地起波澜
(2) 一平方寸
(3) ∶心神。语出《三国志》:徐庶母亲被曹操抓去,徐指着胸口对刘备说:[方寸乱矣!]
[感春十三首]自知
认识自己;自己明了
[感春十三首]放歌
放声歌唱
放歌一曲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感春十三首]遗形
(1).超脱形骸,精神进入忘我境界。《文选·贾谊<鵩鸟赋>》:“真人恬漠兮,独与道息。释智遗形兮,超然自丧。” 李善 注:“《庄子》云: 仲尼 问於 颜回 曰:‘何谓坐忘?’回曰:‘堕支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於大道,此谓坐忘。’ 司马彪 曰:‘坐而自忘其身。’” 晋 陆机 《王子乔赞》:“遗形 灵岳 ,顾景忘归。” 明 袁宏道 《答梅客生书》:“朋友则有一二小官,斋郎典客之类,絶口不谈朝事者,其胸中又无一段先入意见为主,僕遂得遗形纵古,不相妨碍。”
(2).道教指尸解登仙。 晋 陆云 《登遐颂》:“ 梅公 指景,有皇遗形。” 唐 岑文本 《京师至德观法王孟法师碑铭序》:“以 贞观 十二年七月十二日,遗形而化,春秋九十有七。” 宋 梅尧臣 《长歌行》:“遗形得极乐,昇仙上玉京。”
(3).遗体,遗骸。《宋书·夷蛮传·呵罗单国》:“是名 如来 ,应供正觉,遗形舍利,造诸塔象。” 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译经二·唐洛京圣善寺善无畏》:“今观 畏 之遗形,渐加缩小。”
(4).指遗留下来的形貌。形体、形式。 三国 魏 曹植 《叙愁赋》:“观图像之遗形,窃庶几乎 英 皇 。” 晋 潘岳 《杨仲武诔》:“临穴永诀,抚櫬尽哀。遗形莫绍,增慟余怀。” 唐 高适 《还京次睢阳祭张巡许远文》:“思壮志於冥寞,问遗形於荆杞。” 金 元好问 《大室同希颜赋》诗:“壮哉 崧维岳 ,盘盘上窈冥。中天瞻巨镇,元气有遗形。” 朱自清 《中国歌谣·歌谣的分类》:“最早的叙事歌是最古的民歌的遗形。”
[感春十三首]达人
乐观豁达的人,行事不为世俗所拘束的人;显达的人
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感春十三首]天壤
(1) 天和地
天壤间
(2) 相隔极远;相差极大
[感春十三首]女徒
古代服劳役的女犯。也称复作徒。《汉书·宣帝纪》:“使女徒復作 淮阳 赵徵卿 、 渭城 胡组 更乳养。”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復作者,女徒也。谓轻罪,男子守边一岁,女子輭弱不任守,復令作於官,亦一岁,故谓之復作徒也。”《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当验问者即就验。女徒雇山归家。”
[感春十三首]咿嘤
(1).象声词。鸟兽啼叫声。 宋 欧阳修 《祭石曼卿文》:“但见牧童樵叟歌唫而上下,与夫惊禽骇兽悲鸣躑躅而咿嚶。”
(2).象声词。人低语、呻吟或吟唱声。 宋 陆游 《枕上述梦》诗:“白首不侯非所恨,咿嚶牀簀死堪羞。”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梁八老》:“伶跪伏泣涕,咿嚶请命。”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一夕月明, 伯玉 见木偶跳舞院中,作演剧之状,听之亦咿嚶似度曲。”
宋代,张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