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作者:范祖禹 朝代:宋代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原文
禹平洪流锡玄圭,班于群神朝会稽。
辽东飞烟过沧海,徂来古气临天齐。
丹砂化出黄金鼎,雄麝焚身何噬脐。
鱼膠清坚岂易致,燕支山北随佩觹。
双龙蛇蟠戏缺月,吴军破甲光水犀。
黑云如轮起端溪,挥洒倏忽奔鲸鲵。
先生海内文章伯,穷年蒿目忧黔黎。
玉堂新制自心巧。
想见星象躔宝奎。
落毫无胫走珠玉,雨雹霁止垂虹蜺。
陋儒穷经脣欲腐,石室汗简空沈迷。
眼昏画纸仅成字,何异月闇投玻璃。
唯当藏作箧中宝,并荷蓑笠归锄犁。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诗词问答
问:《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的作者是谁?答:范祖禹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范祖禹的名句有哪些?答:范祖禹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参考注释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洪流
(1) 巨大的水流
(2) 像巨大的水流一样的力量
时代的洪流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玄圭
亦作“ 玄珪 ”。1.一种黑色的玉器,上尖下方,古代用以赏赐建立特殊功绩的人。《书·禹贡》:“ 禹 锡玄圭,告厥成功。” 孔 传:“玄,天色, 禹 功尽加于四海,故 尧 赐玄圭以彰显之,言天功成。” 蔡沉 集传:“水色黑,故圭以玄云。”《汉书·王莽传上》:“ 伯禹 锡玄圭, 周公 受郊祀,盖以达天之使,不敢擅天之功也。”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元帝表》:“玄珪既赐,苍玉无陈,乃棫朴之愆期,非苞茅之不贡。” 明 杨慎 《别陈玉泉》诗:“平成绍 禹 绩,玄圭献 尧 天。” 清 李渔 《蜃中楼·传书》:“他别有土茅封地,居水国,秉玄圭。”
(2).借指特大功业。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毚鼎迁 宋 ,玄圭告成。”
(3).指墨。言其色黑而形似圭。 宋 杨万里 《春兴》诗:“急磨玄圭染霜纸,撼落花鬚浮砚水。”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朝会
谓诸侯、臣属及外国使者朝见天子。《史记·殷本纪》:“ 汤 乃改正朔,易服色,上白,朝会以昼。”《南史·褚裕之传》:“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然﹝建都﹞所贵於中者,取其便朝会耳。” 刘师培 《文说》:“记贡纳,必饰百牢;叙朝会,必称万国。”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辽东
辽河以东的地区,即辽宁省的东部和南部。明朝在现在辽宁省境内设辽东都指挥使,防守边境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飞烟
(1).飘动的烟雾。 晋 支昙谛 《释文纪·灯赞》:“既明远理,亦弘近教,千灯同辉,百枝并曜,飞烟清夜,流光洞照。” 明 高启 《萧山尹明府吴越两山亭》诗:“不知千载竟谁主,伯气倏与飞烟收。”
(2).上等烟。 清 赵之谦 《勇卢闲诘·上品曰飞烟》:“上品曰飞烟。”原注:“飞若今 山东 飞麪之飞,曾见 乾隆 时人题蜡上字曰水磨碾上飞,水磨碾次飞。一説西洋人製鼻烟,为水磨屋碾烟草,以扫自屋顶者为上,故曰飞烟。”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沧海
大海。以其一望无际、水深呈青苍色,故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徂来
见“ 徂徠 ”。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古气
古老质朴的方式、风气等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天齐
(1).谓天使整齐。《书·吕刑》:“天齐于民。” 孔 传:“天整齐於下民。”
(2).泉水名。《史记·封禅书》:“ 天齐 渊水,居 临菑 南郊山下者。” 司马贞 索隐引 解道彪 《齐记》:“ 临菑 城南有 天齐泉 ,五泉并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淄水》引《地理风俗记》:“ 齐 所以为 齐 者,即 天齐 渊名也。”
(3). 唐玄宗 封 泰山 神为 天齐王 ,后称东岳为 天齐 。 清 曹寅 《游仙诗三十韵》:“忆从 梁父 禪 天齐 ,又逐荣光祀 碧鷄 。”参见“ 天齐王 ”。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丹砂
同[丹沙]。一种矿物,炼汞的主要原料。可做颜料,也可入药。又叫辰砂、朱砂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黄金
(1)
(2) 铜
黄金折。——《战国策·齐策四》
太傅赍黄金。
(3) 金
天作黄金色。——《广东军务记》
(4) 金黄色
黄金络马头。——《乐府诗集·陌上桑》
(5) 见[金]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焚身
焚烧身体。旧时宗教信徒以之作为一种祈祷、赎罪行为。《法苑珠林》卷三四:“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一:“自言所积恶业至重,须焚身以懺。” 鲁迅 《而已集·略谈香港》:“一个和尚去告状追债,而债户商同通事,将他的状子改成自愿焚身了。”
犹丧生。焚,通“ 僨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 孔颖达 疏引 服虔 曰:“焚,读曰僨;僨,僵也。为生齿牙,僵仆其身。”后用以比喻因贪利或积财而得祸。 唐 沉仲 《象环赋》:“取其焚身之齿,奋其截肪之色。”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噬脐
比喻后悔不及
若不早图,后君噬脐。——《左传·成公六年》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清坚
简明有力。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外篇三》:“其所考订与所发挥,文笔清坚,足以达其所见。”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燕支
(1).草名。可作红色染料。 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燕支,叶似蓟,花似蒲公,出西方。土人以染,名为燕支。中国人谓之红蓝。”《南史·齐纪下·废帝海陵王》:“ 武帝 时以燕支为朱衣,朝士皆服之。” 唐 卢照邻 《和吴侍御被使燕然》:“胡笳《折杨柳》, 汉 使採燕支。”
(2).即胭脂。一种红色的颜料。妇女用作化妆品。亦用作国画的颜料。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南都石黛,最发双蛾;北地燕支,偏开两靨。”一本作“ 燕脂 ”。 唐 殷尧藩 《吹笙歌》:“伶儿竹声愁绕空, 秦 女泪溼燕支红。” 宋 徐铉 《稽神录·司马正彝》:“妇人云:‘至都,有好粉、燕支,宜以为惠。’” 王闿运 《到广州与妇书》:“燕支涂颊,上连双眉。”
(3).泛指红色。 唐 白居易 《题郡中荔枝诗十八韵兼寄万州杨八使君》:“燕支掌中颗,甘露舌头浆。”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九:“薜荔风号义士魂,燕支土蚀佳人骨。” 清 惜秋 旅生 《维新梦·采矿》:“一鑪光影迸燕支,好把陶鎔著意施。”
(4).指美女。 清 厉鹗 《和余葭白题唐子畏画韩熙载夜宴图》:“门生解事执乐句,燕支拍碎声穿空。” 王闿运 《哀江南赋》:“红粉之楼遂圮,燕支之色无多。”
(5).喻鲜血。 清 厉鹗 《洪襄惠公园中峰石歌》:“金闺妖血无人见,塞上燕支洗罗荐。” 古直 《惜哉行》:“溅上燕支几点红,更开明堂来论功。”
(6).古剑名。《广雅·释器》:“鱼肠、醇钧、燕支……剑也。”
(7). 汉 时 匈奴 王单于正妻的称号。 唐 李白 《秋思》诗:“燕支黄叶落,妾望 白登臺 。”一本作“ 閼氏 ”。
(8).山名。 唐 李白 《王昭君》诗之一:“ 燕支 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王琦 注引《元和郡县志》:“ 燕支山 ,一名 删丹山 ,在 丹州 删丹县 南五十里。东西百餘里,南北二十里,水草茂美,与 祁连 同。”
(9).泛指北地;边地。 唐 李白 《代赠远》诗:“ 燕支 多美女,走马轻风雪。” 元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下:“ 越 人北向 燕支 ,回首望 雁峰 天一涯。” 清 屈大均 《寄沉阳剩人和尚》诗:“莫厌天花随玉麈,何妨霜鬢老 燕支 。”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山北
古时泛指 终南 、 太华 二山以北之地。《战国策·魏策三》:“所亡乎 秦 者, 山 北、 河 外、 河 内大县数百,名都数十。” 吴师道 补正引《史记正义》:“山, 华山 也。”《旧唐书·窦建德传》:“请自 滏口 之道,乘 唐国 之虚,连营渐进,以取 山 北。”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佩觹
见“ 佩觿 ”。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龙蛇蟠
喻豪杰之士隐伏待时。 清 方文 《白下移居》诗:“风云苟未会,且作龙蛇蟠。”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缺月
不圆之月。 唐 杜甫 《宿凿石浦》诗:“缺月殊未生,青灯死分翳。” 王洙 注:“缺,残也。” 宋 苏轼 《卜算子》词:“缺月挂疎桐,漏断人初静。” 明 王世贞 《答明卿闻元美擢御史中丞喜而有寄》之一:“浮云多晻曀,缺月向谁明?”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破甲
谓植物种子裂开外壳初生嫩叶。 明 王世贞 《王复过斋中小酌》诗:“菜青初破甲,魴紫旋批鳞。”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水犀
(1).犀牛的一种。因生活于水中,故名。《国语·越语上》:“今 夫差 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韦昭 注:“犀形似豕而大。今徼外所送,有山犀、水犀。”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犀》:“水犀出入水中,最为难得……水犀皮有珠甲,山犀则无。” 清 赵翼 《岭南物产图》诗:“水犀角在鼻,石羊胆藏足。”
(2).见“ 水犀军 ”。
(3).草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草犀》﹝集解﹞引 陈藏器 曰:“草犀生 卫 、 婺 、 洪 、 饶 间,苗高二三尺,独茎,根如细辛。生水中者名水犀。”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黑云
(1).黑色的云。《汉书·天文志》:“日出时有黑云,状如焱风乱鬊。” 宋 苏轼 《望湖楼醉书》诗:“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舩。”
(2).比喻乌发。 唐 张鷟 《游仙窟》:“黑云裁两鬢,白雪分双齿。”
(3).比喻反动势力。 刘波泳 《秦川儿女》第二五章:“就在这黑云翻滚的日子里, 秦柏生 正在由 陕北 回 山西省 的路上。”《天安门诗抄·今日举剑斩魔妖》:“黑云翻墨欲吞天,妖怪张牙舞戏欢。”
(4).形容脸色阴沉。 鲍昌 《庚子风云》第一章:“他是满脸黑云,拂袖而去。”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起端
(1).发起,开端。 鄢国培 《漩流》第十二章:“他对 罗天成 也不顺眼了。再说:这件事情的起端是 罗天成 。”
(2).谓发起事端。 莫应丰 《将军吟》第二八章:“一号头头 范子愚 在几经风霜以后,常常私下里对 邹燕 说:‘早知 * 这样复杂,开头真不该起端。’”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挥洒
(1) 洒
(2) 比喻写文章、画画运笔不拘束;挥毫洒墨
长哦挥洒,以为真乐。——《宣和书谱》
挥洒自如
随意挥洒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倏忽
(1) 很快地
倏忽往来,莫知其方。——《吕氏春秋·决胜》
倏忽已三年
(2) 忽然
倏忽之间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奔鲸
奔跑的鲸鱼。喻指不义凶暴之人。 晋 陶潜 《命子》诗:“凤隐於林,幽人在丘。逸虬遶云,奔鲸骇流。”《文选·谢朓<和王著作八公山>诗》:“长虵固能翦,奔鲸自此曝。” 李善 注:“《左氏传》:‘取其鲸鯢而封,以为大戮。’ 杜预 曰:‘鲸鯢,大鱼名。以喻不义之人,吞食小国也。’” 唐 李白 《北上行》:“奔鲸夹 黄河 ,凿齿屯 洛阳 。”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先生
(1)
(2) 一般在一个男子姓氏后所用的一个习惯性的表示礼貌的称呼
对杜先生讲话
(3) 称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
(4) 旧时称管帐的人
在商号当先生
(5) 旧时称以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
算命先生
(6) 对长者的尊称
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7) 老师
从先生授经。——清· 袁枚《祭妹文》
(8) 医生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海内
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为海所环抱,因而称国境以内为海内
海内之地。——《孟子·梁惠王上》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大乱。——《资治通鉴》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文章伯
对文章大家的尊称。 唐 杜甫 《戏赠阌乡秦少公短歌》:“同心不减骨肉亲,每语见许文章伯。” 宋 曾巩 《寄致仕欧阳少师》诗:“四海文章伯,三朝社稷臣。” 元 薛昂元 《殿前欢·冬》曲:“十年前一秀才,黄齏菜,打熬到文章伯。” 清 黄遵宪 《玄武湖歌和龙松岑》:“承平公子文章伯,酒龙诗虎争崔嵬。”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穷年
(1).终其天年;毕生。《战国策·齐策六》:“使 管仲 终穷抑,幽囚而不出,惭耻而不见,穷年没寿,不免为辱人贱行矣。”《庄子·齐物论》:“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穷年也。”《荀子·解蔽》:“以可以知人之性,求可以知物之理,而无所疑止之,没世穷年,不能徧也。” 汉 徐干 《中论·审大臣》:“高下之分,贵贱之贾,一由彼口。是以没齿穷年,不免於匹夫。”
(2).全年;一年到头。 晋 陶潜 《读史述九章·张长公》:“寝迹穷年,谁知斯意。” 南朝 宋 谢灵运 《君子有所思行》:“长夜恣酣饮,穷年弄音徽。” 唐 韩愈 《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明 王蒙 《暮宿田家作》诗:“穷年滞草莽,裋褐被霜露。”
(3).贫困之时。 明 高启 《送贾二文学》诗:“穷年自多感,况復送良儔。”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蒿目
(1).极目远望。《庄子·骈拇》:“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 宋 王安石 《忆金陵》诗之二:“蒿目黄尘忧世事,追思陈迹故难忘。” 清 李渔 《玉搔头·分任》:“蒿目为时忧,年未艾霜雪盈头。”
(2).犹言蒿目时艰。《明史·职官志一》:“伴食者承意指之不暇,间有贤辅,卒蒿目而不能救。”参见“ 蒿目时艰 ”。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黔黎
百姓
愿黔黎其谁听,惟请死而获可。——潘岳《西征赋》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玉堂
(1).玉饰的殿堂。亦为宫殿的美称。 战国 楚 宋玉 《风赋》:“然后倘佯中庭,北上玉堂,躋於罗帷,经於洞房,迺得为大王之风也。”《韩非子·守道》:“人主甘服於玉堂之中。” 汉 刘向 《九叹·逢纷》:“芙蓉盖而菱华车兮,紫贝闕而玉堂。”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朱阁玲瓏於林间,玉堂阴映於高隅。”
(2). 汉 宫殿名。《史记·孝武本纪》:“於是作 建章 宫……其南有 玉堂 、 璧门 、 大鸟 之属。” 司马贞 索隐引《汉武故事》:“ 玉堂 基与 未央 前殿等,去地十二丈。”《东观汉记·孝冲皇帝纪》:“ 永嘉 元年春正月,帝崩於 玉堂 前殿。”
(3).泛指宫殿。 唐 杜甫 《进雕赋表》:“令 贾马 之徒,得排金门,上玉堂者甚众矣。”
(4).官署名。 汉 侍中有玉堂署, 宋 以后翰林院亦称玉堂。《汉书·李寻传》:“过随众贤待詔,食太官,衣御府,久污玉堂之署。” 颜师古 注:“ 玉堂殿 在 未央宫 。” 王先谦 补注引 何焯 曰:“ 汉 时待詔於 玉堂殿 , 唐 时待詔於翰林院,至 宋 以后,翰林遂并蒙玉堂之号。”《宋史·苏易简传》:“帝尝以轻綃飞白大书‘玉堂之署’四字,令 易简 牓於厅额。” 明 李东阳 《院中即事》诗:“遥羡玉堂诸院长,酒杯能緑火能红。”《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至於那入金马,登玉堂,是少年朋友的事业,我过了景了。” 王闿运 《郭新楷传》:“君逸才也,玉堂群彦为愧多矣。”
(5).嫔妃的居所。借指宠妃。《汉书·谷永传》:“抑损椒房玉堂之盛宠。” 颜师古 注:“玉堂,嬖幸之舍也。”《后汉书·翟酺传》:“愿陛下亲自劳恤,研精致思,勉求忠贞之臣,诛远佞諂之党,损玉堂之盛。”
(6).神仙的居处。《文选·左思<吴都赋>》:“玉堂对霤,石室相距。” 刘逵 注:“玉堂石室,仙人居也。” 明 李东阳 《镜川先生宅赏白牡丹》诗:“玉堂天上清,玉版天下白。”
(7).豪贵的宅第。 南朝 宋 鲍照 《喜雨》诗:“惊雷鸣桂渚,迴涓流玉堂。” 唐 张柬之 《东飞伯劳歌》:“窈窕玉堂褰翠幙,参差绣户悬珠箔。” 清 朱彝尊 《水仙子·为毛大可挽姬人曼殊》曲:“玉堂传説小名儿,檀板能歌絶妙词。”
(8).经穴名。《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头面部》:“玉堂在口内上腭,一名上含,其窍即顽顙也。”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新制
新制度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想见
经过推测得出结论
从中可以想见生活的艰难
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星象
指星体的明、暗及位置等现象。古人据以占测人事的吉凶祸福。《后汉书·律历志中》:“愿请太史官日月宿簿及星度课,与待詔星象考校。” 唐 刘长卿 《瓜洲驿奉饯张侍御》诗:“星象衔新宠,风霜带旧寒。”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 梁山舟 侍讲调以诗云:‘昨夜中庭看星象,小星正在少微边。’”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章:“咱们 闯王 当然不会挂彩。人家是大命人,犯星象!”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珠玉
(1) 珠和玉;泛指珠宝
(2) 比喻妙语或美好的诗文
(3) 比喻丰姿俊秀的人;亦喻俊杰,英才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霁止
指雨雪停止,天气放晴。《后汉书·陈忠传》:“常雨大水,必当霽止。” 唐 沉瑱 《贺雨赋》:“玄泽优而霽止,晴光炳兮澄涣。” 宋 欧阳修 《祭苏子美文》:“须臾霽止,而回顾百里,山川草木,开发萌芽。”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垂虹
(1).指 垂虹桥 。 宋 张元干 《青玉案》词:“平生百绕 垂虹 路,看万顷,翻云去,山澹夕暉帆影度。” 宋 姜夔 《庆宫春》词序:“予别 石湖 归 吴兴 ,雪后夜过 垂虹 ,尝赋诗云:‘ 长桥 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
(2).指 垂虹桥 上的 垂虹亭 。 宋 张元干 《点绛唇》词:“醉泛 吴松 ,小舟谁怕东风大。旧时经过,曾向 垂虹 卧。”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陋儒
学识浅陋的儒生。《荀子·劝学》:“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 唐 韩愈 《石鼓歌》:“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刘半农 《奉答王敬轩先生书》:“此种输入外国文学使 中国 文学界中别辟一个新境界的能力,岂一般没世穷年不免为陋儒的人所能梦见。”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穷经
谓极力钻研经籍。 唐 韩偓 《再思》诗:“近来更得穷经力,好事临行亦再思。”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梁灏八十二作大魁》:“白首穷经,少 伏生 之八岁。” 清 黄宗羲 《陈葵献偶刻诗文序》:“吾友 陈葵献 ,汲古穷经,聚同志为经会。”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石室
(1).古代宗庙中藏神主的石函。《左传·庄公十四年》“先君 桓公 命我先人,典司宗祏” 晋 杜预 注:“宗祏,宗庙中藏主石室。”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又东南逕 司马子长 墓北,墓前有庙,庙前有碑。 永嘉 四年, 汉阳 太守 殷济 瞻仰遗文,大其功德,遂建石室,立碑树桓。”《新唐书·礼乐志三》:“建石室於寝园,以藏神主,至禘祫之岁,则祭之。”
(2).指石造的墓室。《宋书·礼志二》:“ 汉 以后,天下送死奢靡,多作石室、石兽、碑铭等物。” 唐 杨炯 《为薛令祭刘少监文》:“石室兮沉沉, 蓬莱山 兮寂又阴。” 宋 叶适 《朱文昭母杨氏挽词》:“古今归石室,笔削纪萱堂。”
(3).泛指石造之室。比喻极坚固的防守设施。《三国志·吴志·贺邵传》:“近 刘氏 据三关之险,守重山之固,可谓金城石室,万世之业,任授失贤,一朝丧没,君臣係颈,共为羈僕。”
(4).古代藏图书档案处。《史记·太史公自序》:“ 周 道废, 秦 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匱玉版,图籍散乱。” 晋 葛洪 《抱朴子·内篇自序》:“虽不足以藏名山石室,且欲缄之金匱,以示识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閲石室,啟金匱,抽裂帛,检残竹,欲其博练於稽古也。” 宋 司马光 《神宗皇帝挽辞》之二:“它年紬石室,光大继皇坟。” 清 钱谦益 《李自华父可守赠承德郎刑部山东清吏司主事制》:“为观於石室,视我赞书。”
(5).岩洞。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 吴王 知 范蠡 不可得为臣,谓曰:‘子既不移其志,吾復置子於石室之中。’ 范蠡 曰:‘臣请如命。’” 三国 魏 曹植 《苦思行》:“鬱鬱西岳巔,石室青青与天连。”《晋书·嵇康传》:“ 康 又遇 王烈 ,共入山……又於石室中见一卷素书,遽呼 康 往取,輒不復见。” 唐 于邺 《赠隐者》诗:“石室扫无尘,人寰与此分。” 宋 苏轼 《游桓山记》:“登 桓山 ,入石室。” 陈毅 《七星岩》诗:“石室叹钻天, 景福 祕地藏。”
(6).指传说中的神仙洞府。 汉 刘向 《真君传》:“ 赤松子 者, 神农 时雨师也……数往 崑崙山 中,常止 西王母 石室中,随风雨上下。”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一:“ 始兴机山 东有两巖,相向如鴟尾。石室数十所。经过,皆闻有金石丝竹之响。”《剪灯新话·申阳洞记》:“更前百步,豁然开朗,见一石室,榜曰:申阳之洞。守门者数人,装束如昨夕庙中所睹。” 清 徐喈凤 《会仙记》:“ 秋鸿 以扇拂壁,忽豁大门,肃 丹忱 入。洞中石室,别有天地。” 黄侃 章炳麟 《游仙联句》:“石室坐 王母 ,旁揖 乔 松 儔。”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汗简
(1).以火炙竹简,供书写所用。 汉 刘向 《别录》:“杀青者,以火炙简令汗,取其青易书,復不蠹,谓之杀青,亦谓汗简。” 北周 庾信 《预麟趾殿校书和刘仪同》:“ 子云 犹汗简, 温舒 正削蒲。”
(2).竹简。古代用来书写文字的竹片,亦借指著述。 元 袁桷 《偶述末章答继学》诗:“韦编旧学阴阳祕,汗简功深岁月修。” 清 钮琇 《觚賸·蒋山佣》:“身当史局,因事纳规,造膝之谋,沃心之告,有急於编摩,固不待汗简奏功,然后为千秋金鑑之献也。”
(3).借指史册、典籍。《晋书·王湛传论》:“虽崇勋懋绩有闕於旂常,素德清规足传於汗简矣。”《旧五代史·晋书·赵在礼华温琪等传论》:“自 温琪 而下,皆服冕乘轩,苴茅燾土,垂名汗简,谅亦宜焉。” 明 宋濂 《元故庐陵周府君墓碣铭》:“ 秦 火之烈,六经中絶,我心衋伤兮;汗简散落,后先参错,乃理之常兮。” 严复 《和荆公<适意>》:“鐙火年年作近邻,韦编汗简苦陈陈。”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沈迷
亦作“沉迷”。1.专心致志。 汉 刘桢 《杂诗》:“沉迷簿领书,回回自昏乱。”
(2).深深地迷惑、迷恋。 南朝 梁 丘迟 《与陈伯之书》:“沉迷猖獗,以至於此。” 清 侯方域 《与槁木大师书》:“僕邇来世网已深,沉迷万状。” 瞿秋白 《文艺杂著·猪八戒》:“你这畜生,怎么如此沉迷不悟!”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何异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与某物某事没有两样。 汉 贾谊 《鵩鸟赋》:“夫祸之与福兮,何异纠纆?” 晋 张协 《七命》:“今公子违世陆沉,避地独窜……愁洽百年,苦溢千岁,何异促鳞之游汀泞,短羽之栖翳薈。” 明 刘基 《旅兴》诗之二八:“岁暮等沦落,何异蒿与蓬?” 毛 * 《向 * 的十点要求》:“以此制宪,何殊官样文章。以此行宪,何异 * 。”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闇投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闇投人於道路,人无不按剑相眄者。”后以“闇投”谓美好的事物人们一时难以接受。《文选·郭璞<游仙诗>之五》:“珪璋虽特达,明月难闇投。” 吕延济 注:“珪璋、明月虽宝也,以闇投人,必恐惧不受,今以仙道示俗,亦犹此也。” 明 何景明 《赠梁宗烈》诗之一:“谨子握中璧,时哉毋闇投。”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玻璃
指天然水晶石之类,有各种颜色。现在指一种人工制造的质地硬而脆的透明物体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蓑笠
蓑衣与笠帽。《仪礼·既夕礼》:“道车载朝服,稾车载蓑笠。” 郑玄 注:“蓑笠,备雨服。”《后汉书·蔡邕传下》:“故当其有事也,则蓑笠并载。” 清 唐甄 《潜书·明鉴》:“茅舍无恙,然后寳位可居;蓑笠无失,然后衮冕可服。”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锄犁
1.锄和犁。
2.引申为耕作务农。
宋代,范祖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