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径】作者:郭岩 朝代:宋代
[松径]松径原文
一迳深且纡,森森荫松柏。
清风池上来,幽思与之发。
逸响谐素琴,凉阴散清帙。
弘景或可邀,高怀共披豁。
[松径]诗词问答
问:松径的作者是谁?答:郭岩
问:松径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郭岩的名句有哪些?答:郭岩
[松径]郭岩松径 书法图
松径书法作品
[松径]参考注释
[松径]一迳
见“ 一径 ”。
[松径]森森
(1) 形容繁密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唐· 杜甫《蜀相》
(2) 形容阴沉可怕
看了这水泡子四边黑压压的老树,不禁有一种鬼域森森之感。——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
(3) 形容寒冷
冷森森
[松径]松柏
(1) 松树与柏树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比喻坚贞的洁操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荀子·大略》
(3) 指坟墓。因古人墓地多植松柏而得名
将军松柏不剪,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言。——《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
[松径]清风
清凉的风
清风徐来
清风明月
[松径]上来
(1) 从低处到高处
跳上来了
抬上来了
(2) 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趋近于某处。带名词时,动词和[上来]中间一般不能加[得、不]
又围上来一群人
(3) 表示人员或事物随动作由较低部门(层)到较高部门(层)
你是什么时候调上来的
(4) 表示成功地完成某一动作。动词和[上来]中间常加[得、不]。动词限于[说、唱、学、答、背、叫、念]等少数几个
究竟为什么,我也说不上来
(5) 表示状态发展,兼有范围逐渐扩大的意思。形容词限于[热、凉、黑]等少数几个
暖气片慢慢热上来了
[松径]幽思
(1) 深思;思索
忧愁幽思。——《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 郁结于心的思想感情
[松径]逸响
(1).奔放的乐音。《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隐秀》:“动心惊耳,逸响笙匏。” 元 张简 《初夏偶成》诗:“鸣琴发逸响,嘉树含清辉。”
(2).指雄浑奔放的诗文。《文选·沉约<宋书谢灵运传论>》:“缀 平臺 之逸响,采 南皮 之高韵。” 李善 注:“逸响,谓 司马相如 之文。” 胡朴安 《<中国文学史>序》:“一时作者,深沉鬱于泉渊,逸响振于金石,英华奋发,波澜浩荡,笔有餘力,文无竭源。”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在韵言则有 屈原 起于 楚 ,被谗放逐,乃作《离骚》。逸响伟辞,卓絶一世。”
[松径]素琴
不加装饰的琴。《礼记·丧服》:“祥之日,鼓素琴,告民有终也,以节制者也。” 汉 秦嘉 《留郡赠妇诗》之三:“芳香去垢秽,素琴有清声。”《晋书·隐逸传·陶潜》:“﹝ 陶潜 ﹞性不能音,而蓄素琴一张,弦徽不具。” 唐 李白 《古风》之五五:“安识紫霞客,瑶臺鸣素琴。”
[松径]凉阴
亦作“凉阴”。亦作“凉闇”。阴凉之气。《文选·王僧达<祭颜光禄文>》:“凉阴掩轩,娥月寝耀。” 吕延济 注:“言凉阴之气掩蔽门轩也。”
亦作“凉阴”。亦作“凉闇”。古代国君居丧之称。一说为居丧之所,即丧庐。《汉书·五行志中之下》:“ 刘向 以为 殷 道既衰, 高宗 承敝而起,尽凉阴之哀。” 颜师古 注:“凉,信也;阴,默也。言居丧信默,三年不言也。凉读曰谅,一説,凉阴谓居丧之庐也。谓三年处於庐中不言。”《公羊传·文公九年》“则三年不忍当也” 汉 何休 注:“ 子张 曰:《书》云, 高宗 凉闇三年不言。”
[松径]高怀
大志;高尚的胸怀。 南朝 梁 荀济 《赠阴梁州》诗:“徒然怀伏剑,终无报国士。高怀不可忘,剑意何能已。” 唐 杜甫 《赠郑十八贲》诗:“高怀见物理,识者安肯哂。” 清 李渔 《蜃中楼·耳卜》:“咄咄晨昏,叹高怀莫副。”
[松径]披豁
(1).敝开;开诚。《晋书·陆玩传》:“特以端右机要,事务殷多,臣已盈六十之年,智力有限,疾患深重,体气日弊,朝夕自励,非復所堪……乞陛下披豁圣怀,霈然垂允。” 唐 杜甫 《奉简高三十五使君》诗:“天涯喜相见,披豁对吾真。” 仇兆鳌 注:“披豁,即开心见诚之意。” 清 沉钦圻 《赠徐元叹》诗:“不是寻常话箭锋,生平披豁见心胸。”
(2).开朗;明亮。 宋 苏轼 《凌虚台》诗:“青山虽云远,似亦识公颜。崩腾赴幽赏,披豁露天慳。” 明 李东阳 《题陈考功所藏山水图》诗:“炎天倦眼藉披豁,从事索诗如传驛。” 清 刘大櫆 《乌程闵君墓志铭》:“又善於诱掖,其言披豁畅朗,支分族解,騃童钝夫闻之,咸如梦寐惊觉。”
(3).启发。 金松岑 《心声》:“斯音也,号召众籟之喑噎,披豁羣窍之聋聵,涤荡筦絃之淫听,张皇金石之雅奏。”
宋代,郭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