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镇海寺即目·其三】_乾隆 | 清代

【镇海寺即目·其三】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镇海寺即目·其三]镇海寺即目·其三原文

向来看寺原如画,此际分明画里人。

欲问陌头凝望者,果真谁是主和宾。

[镇海寺即目·其三]诗词问答

问:镇海寺即目·其三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镇海寺即目·其三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镇海寺即目·其三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镇海寺即目·其三]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十一

[镇海寺即目·其三]参考注释

[镇海寺即目·其三]向来

(1) 一贯如此

(2) 先前

向来之烟霞。——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向来不过笼络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镇海寺即目·其三]如画

景色如绘画一般美丽

千里江山如画,万井笙歌不夜,扶路看遨头。——宋· 张孝祥《水调歌头·桂林中秋》

[镇海寺即目·其三]此际

此时,这时候。 宋 秦观 《满庭芳》词:“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清 李渔 《奈何天·密筹》:“生平絶少皱眉时,此际偏教愁絶。” 清 陈天华 《猛回头》:“我们到了那个时节,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还有什么好处呢!咱家想到此际,把做官的念头丢了,只想把我们的同种救出苦海。”

[镇海寺即目·其三]分明

(1) 清楚(明白)状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简单明了地

这分明不对

(3) 清楚地划开界限

[镇海寺即目·其三]里人

(1).同里的人,同乡。《晏子春秋·问上九》:“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问之里人其故。”《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后五六岁,有里人如 成 先病,请药甚急, 成 愍而与之。” 宋 曾巩 《仙都观三门记》:“予与 齐曅 ,里人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李八缸》:“翁最富,以缸贮金,里人称之‘八缸’。”

(2).里中主事者。《国语·鲁语上》:“唯里人所命次。” 韦昭 注:“里人,里宰也。” 唐 柳宗元 《上襄阳李愬仆射献唐雅诗启》:“稗官里人,得採而歌之。”

(3).俚人,鄙俗的人。 清 吴伟业 《琵琶行》:“里人度曲 魏良辅 ,高士填词 梁伯龙 。”

[镇海寺即目·其三]陌头

(1).古代男子束发的头巾。《释名·释首饰》:“綃头,綃钞也,钞髮使上从也。或谓之陌头,言其从后横陌而前也。” 王先谦 疏证补:“今时始丧者邪巾貊头,笄纚之存象也。《集韵》:‘邪巾、袙头,始丧之服。’《类篇》:‘帕,邪巾也。’陌、貊、帕、袙义同。”

(2).路上;路旁。《宋书·刘穆之传》:“时 穆之 闻京城有叫譟之声,晨起出陌头,属与信会。” 唐 王昌龄 《闺怨》诗:“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壻觅封侯。” 明 孙起都 《金落索·代妓》曲之三:“陌头芳草忆王孙,纵春郊挑菜成羣。”

[镇海寺即目·其三]凝望

注目远望

[镇海寺即目·其三]果真

(1) 同[果然]

进屋一看,果真小王还在

(2) 表示假设关系,有[如果确实]的意思

果真你愿意帮助,那我太高兴了

,,

  • 【题艺苑藏真集古册·其二十二·钱选秋芳鸟语】_乾隆 | 清代
  • 【题艺苑藏真集古册·其二十二·钱选秋芳鸟语】_乾隆 | 清代 >> 【题艺苑藏真集古册·其二十二·钱选秋芳鸟语】_乾隆 | 清代...

  • 【淑清院】_乾隆 | 清代
  • 【淑清院】_乾隆 | 清代 >> 【淑清院】_乾隆 | 清代...

  • 【湛渌室】_乾隆 | 清代
  • 【湛渌室】_乾隆 | 清代 >> 【湛渌室】_乾隆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