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安乐窝】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题安乐窝]题安乐窝原文
前者周程后者朱,同归何碍却殊途。
深知天地理数蕴,不作语言文字儒。
试想安贫乐道趣,常依月到风来湖。
啸台近在烟霄里,异世芝兰结契无。
[题安乐窝]诗词问答
问:题安乐窝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题安乐窝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题安乐窝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题安乐窝]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二十一
[题安乐窝]参考注释
[题安乐窝]前者
所述两种情况的前一种;所述两物的前一物;所述的两人、两团体的前一人或前一团体
[题安乐窝]后者
所提到的或不言自明的两个或更多人或事物中的最后一个
[题安乐窝]同归
有同样的结局或目的
[题安乐窝]殊途
见“ 殊涂 ”。
[题安乐窝]深知
十分了解
深知现代战争的特点
[题安乐窝]地理
见[地理学]
[题安乐窝]不作
(1).不兴起;不兴盛。《礼记·乐记》:“暴民不作,诸侯宾服。” 孔颖达 疏:“不作,谓不动作也。”《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 赵岐 注:“不作,圣王之道不兴。”《韩诗外传》卷三:“无令财货上流,则逆不作。”《文选·班固<两都赋序>》:“昔 成 康 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 李善 注:“作,兴也。”
(2).不耕作;不写作。《史记·赵世家》:“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 清 顾炎武 《金陵杂诗》之一:“诗人长不作,千载尚风流。”
方言。不能,情理上不容许。《老残游记》第七回:“和尚家又不作带兵器,所以这拳法专为保护身命的。”
[题安乐窝]言文
(1).谓解释法律文字。《史记·曹相国世家》:“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輒斥去之。”
(2).言语和文字。 狄平子 《论文学上小说之位置》:“为今之计,能造出最适之新字,使言文一致者上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到这里,我想来猜一下古时候言文是否一致的问题。”
(3).专指书面语言。 郭沫若 《沸羹集·正标点》:“标点之于言文有同等的重要,甚至有时还在其上。”
[题安乐窝]试想
试着想想(用于质问)
试想你这样做,别人会怎样看?
[题安乐窝]安贫乐道
安于清贫的生活,乐于自己的信仰
[题安乐窝]啸台
即 阮公 啸台 。又名 阮籍台 。在今 河南 尉氏县 东南。 清 吴伟业 《梅村》诗:“閒窗听雨摊诗卷,独树看云上 啸臺 。” 吴翌凤 笺注:“ 东晋 江微 《陈留志》:‘ 阮嗣宗 善啸,声与琴谐, 陈留 有 阮公 啸臺 。’ 乐史 《寰宇记》:‘ 阮籍臺 在 尉氏县 东南二十步,。 籍 每追名贤携酌长啸於此。’”
[题安乐窝]烟霄
亦作“烟霄”。1.云霄。 唐 陈子昂 《春日登金华观》诗:“山川乱云日,楼榭入烟霄。” 宋 陆游 《蓬莱行》:“山峭插云海,楼高入烟霄。” 明 李东阳 《楚观楼记》:“声之发於此者,必能超尘壒而出烟霄,凡有耳者皆得之。”
(2).指山的高处。 唐 皇甫曾 《赠鉴上人》诗:“律仪传教诱,僧腊老烟霄。”
(3).喻显赫的地位。 唐 白居易 《秋夜感怀呈朝中亲友》诗:“词赋擅名来已久,烟霄得路去何迟?” 唐 黄滔 《陈皇后因赋复宠赋》:“已为无雨之期,空悬梦寐;终自凌云之製,能致烟霄。” 金 元好问 《感兴》诗:“倚梯从昔望烟霄,七叶何人竟珥貂。”
[题安乐窝]异世
(1).不同时代。《汉书·王莽传上》:“至於制作,与 周公 异世同符。” 南朝 宋 谢灵运 《七里濑》诗:“谁谓古今殊,异世可同调。” 唐 韩愈 《进士侯喜》:“或日接膝而不相知,或异世而相慕。”
(2).前代;前世。《汉书·郊祀志下》:“王者各以其礼制事天地,非因异世所立而继之。” 颜师古 注:“异世,谓前代。”《文选·张悛<为吴令谢询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正刑则罪非 晋 寇,从坐则异世已轻。” 吕向 注:“言正刑则 汉 魏 之时征伐不为 晋 寇也,若缘 孙皓 之坐,则是远祖应轻也。” 宋 秦观 《题彭景山传神》:“﹝ 彭景山 ﹞年四十不幸丧明……以得丧观之,岂异世有所负耶?”
(3).不同的世间。指阳间与阴间。 晋 潘岳 《哀永逝文》:“思其人兮已灭,览餘迹兮未夷。昔同途兮今异世,忆旧欢兮增新悲。”
(4).指去世在阴间的人。《宋书·何偃传》:“﹝ 偃 ﹞卒官,时年四十六……﹝ 世祖 ﹞曰:‘ 何偃 遂成异世,美志长往。’”《南齐书·王俭传》:“ 俭 年德富盛,志用方隆,岂意暴疾……便为异世,奄忽如此,痛酷弥深。”
(5).后代;后世。 唐 元结 《辩惑》上篇:“是以恶蒙异世之诛,善及子孙之赏。”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鸱夷子见黜》:“余感其事,故书之以为异世之戒云。” 清 曾国藩 《江忠烈公神道碑铭》:“余既揭其用兵始末,乃并述他行义,声之铭诗,用告异世治国闻者。”
[题安乐窝]芝兰
芝草和兰草皆香草名。古时比喻君子德操之美或友情、环境的美好等
芝兰之室
[题安乐窝]结契
(1) 订立契约
(2) 交谊深厚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