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作者:赵孟頫 朝代:元代
[太常引]太常引原文
水风吹树晚萧萧。
散发醉吹1一1箫。
尘事苦如毛。
要洗耳、时听舜韶。
旧游何处,琼山银海,宫殿郁ㄖΞ。
谁与共游遨。
尚记得、仙人子乔。
[太常引]诗词问答
问:太常引的作者是谁?答:赵孟頫
问:太常引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太常引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赵孟頫的名句有哪些?答:赵孟頫
[太常引]参考注释
[太常引]萧萧
(1) 形容马嘶鸣声
马鸣萧萧
萧萧班马鸣。——唐· 李白《送友人》
车辚辚,马萧萧。——唐· 杜甫《兵车行》
(2) 风声
风萧萧兮易水寒。——《战国策·燕策》
风萧萧
(3) 冷落凄清的样子
(4) 花白稀疏的样子
祖父看见了镜里的白发萧萧
[太常引]散发
(1) 分散发出
散发调查表
(2) 释放出某种东西
散发一股臭气
(3) 披散着头发,指解冠隐居
散发绝世
[太常引]尘事
旧指世俗的事;尘俗之事
尘事纷繁
[太常引]洗耳
(1).表示厌闻污浊之声。《孟子·尽心上》“古之贤士,何独不然” 汉 赵岐 注:“乐道守志,若 许由 洗耳,可谓忘人之势矣。” 晋 皇甫谧 《高士传·许由》:“ 尧 让天下於 许由 …… 由 於是遁耕於 中岳 潁水 之阳, 箕山 之下,终身无经天下色。 尧 又召为九州长, 由 不欲闻之,洗耳於 潁水 滨。”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十:“﹝ 李建勋 ﹞尝畜一玉磬,尺餘,以沉香节安柄,叩之,声极清越。客有谈及猥俗之语者,则击玉磬数声於耳。客或问之,对曰:‘聊代洗耳。’” 清 顾炎武 《寄次耕时被荐在燕中》诗:“洗耳 苕水 滨,叩舷歌《採菱》。”
(2).形容专心地、恭敬地倾听。 宋 王迈 《送族侄千里归漳浦》诗:“洗耳候凯音,嘉节迫吹帽。” 元 周权 《秋霁》诗:“酒醒谁鼓《松风操》,炷罢炉熏洗耳听。” 清 李渔 《巧团圆·得妻》:“如今细説一番,待小生洗耳听者。”
[太常引]时听
时人的视听。 汉 蔡邕 《朱公叔谥议》:“惧礼废日久,将诡时听。” 唐 柳宗元 《<杨评事文集>后序》:“虽其言鄙野,足以备於用。然而闕其文采,固不足以竦动时听,夸示后学。”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凡典雅之诗,皆不合时听。”
[太常引]舜韶
即《韶》乐,传说 虞舜 所作。 汉 应劭 《风俗通·声音序》:“夫乐者…… 尧 作《大章》, 舜 作《韶》。” 南朝 梁 简文帝 《上皇太子玄圃讲颂启》:“窃以 舜 《韶》始唱, 灵仪 自舞。”
[太常引]旧游
从前游玩过
重历旧游令我思绪万千
[太常引]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太常引]琼山
(1).山名。指 昆仑山 。传说山上产大禾。《文选·张协<七命>》:“ 大梁 之黍, 琼山 之禾。” 李善 注:“ 琼山 禾,即 崑崙之山 木禾。《山海经》曰:‘ 崑崙 之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 南朝 梁 庾肩吾 《谢东宫赉米启》:“ 滍水 鸣蝉,香闻十里, 琼山 合颖,租归十县。”
(2).山名。在 海南省 琼山县 南。《清史稿·地理志十九》:“ 琼山 (县)南 琼山 ,县以是名。”
(3).比喻雪覆之山。《群音类选·泰和记·谢东山雪朝试儿女》:“琼山隐隐,银涛滚滚,霎时间封尽青黄。”
[太常引]银海
(1)
(2) 电影界,同[影坛]
银海弄潮儿
(3) 白色的海一般的境域
没为银海。——《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太常引]宫殿
帝王处理朝政或宴居的建筑物
紫禁城是 明朝和 清朝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故宫博物院》
[太常引]与共
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分开
荣辱与共
[太常引]游遨
嬉游;游逛。《三国志·魏志·吴质传》“封列侯”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始 质 为单家,少游遨贵戚间,盖不与乡里相沉浮。” 唐 虚中 《赠秀才》诗:“ 筠阳 多胜致,夫子纵游遨。”参见“ 遨游 ”。
亦作“ 游敖 ”。亦作“ 游驁 ”。漫游,游历。《诗·齐风·载驱》:“ 鲁 道有荡, 齐子 游敖。”一本作“ 游遨 ”。 朱熹 集传:“游遨,犹翱翔也。” 陈奂 传疏:“游敖,犹敖游也。”《鹖冠子·王鈇》:“游敖同品,祭祀同福,死生同爱,祸灾同忧。”《吕氏春秋·察今》“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驥驁” 汉 高诱 注:“驁,千里马名也。王者乘之游驁,因曰驥驁也。”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上》:“乘良策肥,千里游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左太冲 絶丑,亦復效 岳 游遨,於是羣嫗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明 陈献章 《漫题》诗之二:“饭蔬食饮水,曲肱谢游遨。” 明 李贽 《与焦弱侯书》:“然而鵾鹏化焉,蛟龙藏焉,万宝之都,而吞舟之鱼所乐而游遨也。” 清 唐孙华 《时世公子行》:“昔闻承平贵公子,软裘宝马夸游敖。”
[太常引]记得
想得起来;没有忘记
一切都还记得
[太常引]仙人
神话和童话中指神通广大、长生不老的人
[太常引]子乔
春秋 时神话传说人物。《孝经援神契》:“ 鲁哀公 十四年, 孔子 夜梦 三槐 之间, 丰沛 之邦,有赤烟起。乃呼 颜渊 、 子夏 往视之。驱车到 楚 西北 范氏街 ,见芻儿捕麟,伤其前左足,薪而覆之。 孔子 曰:‘儿来,汝姓为谁?’儿曰:‘吾姓 赤诵 ,名 子乔 ,字 受纪 。’”按,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八作“时乔”,《初学记》卷二九作“时侨”。
元代,赵孟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