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京口至竹里诗】作者:鲍照 朝代:南北朝
[行京口至竹里诗]行京口至竹里诗原文
高柯危且竦。
锋石横复仄。
复涧隐松声。
重崖伏云色。
冰开寒方壮。
风动鸟倾翼。
斯志逢凋严。
孤游值曛逼。
兼涂无憩鞍。
半菽不遑食。
君子树令名。
细人効命力。
不见长河水。
清浊俱不息。
[行京口至竹里诗]诗词问答
问:行京口至竹里诗的作者是谁?答:鲍照
问:行京口至竹里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南北朝
问:鲍照的名句有哪些?答:鲍照
[行京口至竹里诗]参考注释
[行京口至竹里诗]高柯
高树。 晋 陶潜 等《联句》:“高柯擢条干,远眺同天色。” 南朝 宋 鲍照 《行京口至竹里》诗:“高柯危且竦,锋石横復仄。”
[行京口至竹里诗]锋石
尖利的山石。 南朝 宋 鲍照 《行京口至竹里》诗:“高柯危且竦,锋石横復仄。”
[行京口至竹里诗]松声
松涛声。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俯视崝嶸,窐寥窈冥,不见其底,虚闻松声。” 宋 王安石 《欹眠》诗:“松声悲永夜,荷气馥初凉。”《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隔墻一望,里面塔影冲霄,松声满耳,香烟冷落,殿宇荒凉。”
[行京口至竹里诗]重崖
重迭的山崖。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三》:“一入大路,遂举步甚艰。所称 蜀 道,不在重崖,而在康庄。”
[行京口至竹里诗]风动
空气压力使运动或作功
风动工具
[行京口至竹里诗]凋严
指严冬。 南朝 宋 鲍照 《行京口至竹里》诗:“冰闭寒方壮,风动鸟倾翼。折志逢凋严,孤游值曛逼。”
[行京口至竹里诗]孤游
独游。 晋 木华 《海赋》:“鱼则横海之鲸,突扤孤游。” 南朝 宋 谢灵运 《于南山往北山经湖瞻眺》诗:“不惜去人远,但恨莫与同。孤游非情叹,赏废理谁通。” 南朝 梁 任昉 《赠郭桐庐出溪口见候久之郭生方至》诗:“亲好自斯絶,孤游从此辞。” 宋 朱熹 《卜居》诗:“朋来即共懽,客去成孤游。”
[行京口至竹里诗]兼涂
犹兼程。 三国 魏 曹叡 《善哉行》:“休休六军,咸同斯武。兼涂星迈,亮兹行阻?” 南朝 宋 鲍照 《行京口至竹里》诗:“兼涂无憩鞍,半菽不遑食。”
[行京口至竹里诗]半菽
(1).谓半菜半粮,指粗劣的饭食。《汉书·项籍传》:“今岁飢民贫,卒食半菽。” 颜师古 注:“ 孟康 曰:‘半,五升器名也。’臣 瓚 曰:‘士卒食蔬菜以菽杂半之。’ 瓚 説是也。菽谓豆也。” 唐 元稹 《竹部》诗:“归来不买食,父子分半菽。”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景贤·书周孝子事》:“﹝ 周芳容 ﹞连遭丧病,家亦奇贫,笔耕所出不能谋半菽之养。”
(2).指少许之物。《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视若游尘,遇同土梗,莫肯费其半菽,罕有落其一毛。” 吕延济 注:“浇薄之人视之如游尘,土梗,莫肯以半豆一毛而济之。”
[行京口至竹里诗]不遑
没有时间;来不及
然而刚肠激发,不遑辞候,惊扰宫中,复忤宾客。——唐·李朝威《柳毅传》
[行京口至竹里诗]君子树
木名。似松。《艺文类聚》卷八九引《晋宫阁记》:“ 华林园 中有君子树三株。”《太平御览》卷九五九引 晋 郭义恭 《广志》:“君子树似檉松, 曹爽 树之於庭。”后即用为松树的代称。 南朝 梁元帝 《芳树》诗:“芬芳君子树,交柯御宿园。” 唐 李峤 《松》诗:“鹤栖君子树,风拂大夫枝。”
[行京口至竹里诗]令名
好名声
[行京口至竹里诗]细人
(1) 指见识浅薄或地位低下的人
(2) 指年轻的侍女或妾
[行京口至竹里诗]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行京口至竹里诗]河水
河里的水,含有碳酸盐、硫酸盐及钙等溶解物与海水主要含有氯化物和钠有区别
[行京口至竹里诗]清浊
(1).清水与浊水。《诗·邶风·谷风》“ 涇 以 渭 浊” 毛 传:“ 涇 渭 相入而清浊异。” 唐 高适 《赠别王七十管记》诗:“随波混清浊,与物同丑丽。”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妆域》:“蓬卷无根株,涡洄乱清浊。”
(2).喻人事的优劣、善恶、高下等。《史记·吴太伯世家》:“ 延陵季子 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宋云行纪》:“事涉疑似,以药服之,清浊则验。” 宋 苏轼 《钱君倚哀词》:“吾将观子之进退以自卜兮,相行止以效清浊。”
(3).音乐的清音与浊音。《国语·周语下》:“耳之察和也在清浊之间。”《礼记·乐记》:“倡和清浊,迭相为经。”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震风过物,清浊效响。”
(4).语音的清声与浊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间轻重清浊,犹未可晓。”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 陆法言 著《切韵》,时俗不晓其韵之清浊,皆以 法言 为 吴 人,而为 吴 音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至於填词一道,则句之长短,字之多寡,声之平上去入,韵之清浊阴阳,皆有一定不移之格。”
(5).清气与浊气。引申以喻天地阴阳二气。《文选·左思<魏都赋>》:“夫泰极剖判,造化权舆,体兼昼夜,理包清浊。” 李善 注:“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周五声调曲·宫调曲之一》:“气离清浊割,元开天地分。”
[行京口至竹里诗]不息
(1).不停止。《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马王堆 汉 墓帛书《经法·国次》:“天地无私,四时不息。” 唐 韩愈 《上考功崔虞部书》:“行之以不息,要之以至死。” 郭小川 《祝诗》:“用不息的斗争排除了种种干扰。”
(2).不用呼吸。《论语·乡党》:“屏气似不息者。”《大戴礼记·易本命》:“是故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土者无心而不息。”
(3).不灭。《庄子·逍遥游》:“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荀子·不苟》:“ 盗跖 吟口,名声若日月,与 舜 、 禹 俱传而不息。”
南北朝,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