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滩】作者:方岳 朝代:宋代
[拔滩]拔滩原文
大滩嶅嶅,小滩嘈嘈。
石芒荦荦容刀,崩洪斗落与石鏖。
风声悲壮波声豪,势如万马之奔、群熊之嗥。
并船欲上牵縴牢,浪头卷过船头刘。
篙工翻身齐刺篙,蹈桅倒挂如飞猱。
跻攀分寸相呼号,一落百尺争秋毫。
呜呼行路难如此,若此出俗无波涛。
[拔滩]诗词问答
问:拔滩的作者是谁?答:方岳
问:拔滩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方岳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岳
[拔滩]参考注释
[拔滩]嘈嘈
(1) 众声喧杂的样子
(2) 形容声音的粗重
大弦嘈嘈如急雨。——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又
嘈嘈切切错杂乱
[拔滩]石芒
(1).亦作“ 石鋩 ”。山石的尖端。 宋 曾巩 《道山亭记》:“其途或逆坂如缘絙,或垂崖如一髮,或侧径钩出於不测之谿上,皆石芒峭发,择然后可投步。”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四》:“重崖缀石,飞突屼嵲,倒攀虽险,而石鋩嵯峨,指可援而足可耸也。” 清 刘大櫆 《送张福清序》:“舟车之险,悬崖断堑,石芒林立,侧足仅可投步。”
(2).一种可入药的草本植物。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石芒》﹝集解﹞引 陈藏器 曰:“石芒生高山,如芒而节短, 江 西呼为折草,六七月生穗如荻。”
[拔滩]荦荦
分明貌;显著的样子
荦荦大端
[拔滩]容刀
(1).作装饰品用的佩刀。《诗·大雅·公刘》:“维玉及瑶,鞞琫容刀。” 郑玄 笺:“进玉瑶容刀之佩。” 朱熹 集传:“容刀,容饰之刀也。”《释名·释兵》:“佩刀,在佩旁之刀也。或曰容刀,有刀形而无刃,备仪容而已。”《隋书·礼仪志四》:“字有脱误者,呼起席后立;书迹滥劣者,饮墨水一升;文理孟浪,无可取者,夺容刀及席。”
(2).谓能容纳小船。《诗·卫风·河广》:“谁谓河广,曾不容刀。” 郑玄 笺:“不容刀,亦喻狭。小船曰刀。”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董如彪》:“第宅復閎壮,园亭之胜,甲一邑,园中有池,可容刀。”
[拔滩]风声
传出来的消息
风声很紧
走漏风声
[拔滩]悲壮
(1) 心绪哀伤,意气激昂
声节悲壮
(2) 悲哀而壮烈的
悲壮的追悼大会
[拔滩]并船
(1).两船并合。《墨子·备水》:“并船以为十临,临三十人,人擅弩。” 岑仲勉 注:“并船,即合两船也,两船为一临。”
(2).并排着两只船。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二六:“兰桨把来齐拍水,并船相斗湿罗衣。” 宋 黄庭坚 《奉答李和甫代简二绝句》之二:“可怜一曲并船笛,説尽故人离别情。”
[拔滩]浪头
(1) 掀起的波浪
(2) 趋势、潮流
赶浪头
[拔滩]船头
即[船首]
[拔滩]篙工
掌篙的船工。 晋 左思 《吴都赋》:“篙工檝师选自 闽 禺 。” 唐 卢仝 《蜻蜓歌》:“处处惊波喷流飞雪花,篙工檝师力且武,进寸退尺莫能度。” 宋 陆游 《瞿唐行》:“千艘万舸不敢过,篙工舵师心胆破。”《老残游记》第一回:“篙工用篙子钩住大船,三人便跳将上去。”
[拔滩]翻身
(1) 翻转身体
(2) 比喻从受压迫、受剥削的情况下解放出来
翻身户
(3) 比喻改变落后面貌或不利处境
打了个翻身仗
[拔滩]倒挂
(1) 头尾颠倒挂着。指商品的成本或收购价格高于销售价格
(2)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农民借支款额高于实际分配所得的款额也称[倒挂]
(3) 某些社会现象的实际情况不符合常理,与应该的样子相反
体脑倒挂
价格倒挂
[拔滩]飞猱
善于攀援腾跃的猿。 三国 魏 曹植 《白马篇》:“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唐 李白 《梁甫吟》:“手接飞猱搏彫虎,侧足焦原未言苦。”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野婆》:“上下山谷如飞猱。”
[拔滩]跻攀
亦作“ 躋扳 ”。犹攀登。 唐 杜甫 《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清晨陪躋攀,傲睨俯峭壁。” 宋 刘克庄 《沁园春·送孙季藩吊方漕西归》词:“儘缘云鸟道,躋攀絶顶。”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一·长白山》:“云雾开散, 长白山 歷歷分明,臣等不胜骇异。又正值一路,可以躋攀。”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捐科分》:“独癸巳诸君,躋扳尺寸,竭蹶终身。”
[拔滩]分寸
指说话或做事的适当标准或限度
没分寸
不讲分寸
[拔滩]呼号
(1) 通信台 之间互相联络时使用的称呼。分为通报呼号和通话呼号
(2) 权威机构给无线电台和电视台规定的识别字母,有时包括数字
[拔滩]一落
(1).指一个营聚。《新唐书·王承乾传》:“又好 突厥 言及所服,选貌类 胡 者,被以羊裘辫髮,五人建一落,张毡舍。”
(2).表数量。用于重迭在一起的东西。 冰心 《张嫂》:“ 张嫂 已把洗好的衣服被单,送了上来……一落的都放在我的床上。”如:一落碟子;一落儿书。
[拔滩]百尺
(1).十丈。喻高、长或深。 汉 枚乘 《七发》:“ 龙门 之桐,高百尺而无枝。” 晋 左思 《咏史》之二:“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文选·鲍照<苦热行>》:“丹蛇踰百尺,玄蜂盈十围。” 李善 注:“百尺、十围,言其长大也。” 宋 苏轼 《惠州李氏潜珍阁铭》:“眩古潭之百尺,涵万象於瑶琨。”
(2).桅杆。《文选·木华<海赋>》:“於是候劲风,揭百尺,维长綃,挂帆席。” 李善 注:“百尺,帆檣也。”
[拔滩]秋毫
秋季鸟兽的毫毛。形容极小的事
秋毫不敢有所犯。——《史记·项羽本纪》
秋毫之末。——《孟子·梁惠王上》
循规蹈矩无损秋毫
[拔滩]呜呼
(1) 对不幸的事表示叹息、悲痛等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柳宗元《捕蛇者说》
(2) 指人丧命
呜呼哀战
[拔滩]行路难
(1).行路艰难。亦比喻处世不易。 唐 杜甫 《宿府》诗:“风尘荏苒音书絶,关塞萧条行路难。” 唐 白居易 《太行路》诗:“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
(2).乐府杂曲歌辞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情别意。原为民间歌谣,后经文人拟作,采入乐府。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十九首及 唐 李白 所作《行路难》三首都较著名。《晋书·袁山松传》:“初, 羊曇 善唱乐, 桓伊 能挽歌,及 山松 《行路难》继之,时人谓之‘三絶’。” 陈去病 《少年行》之三:“劝君莫诵《行路难》,劝君莫復居 长安 。”
[拔滩]如此
(1) 这样,那样;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这样或那样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资治通鉴》
理当如此
(2) 达到这个程度或达到这个范围
劳苦而功高如此。——《史记·项羽本纪》
(3) 这样的
两座城市发展的状况是如此相同
[拔滩]若此
如此;像这样子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 今》
[拔滩]出俗
(1).超出凡俗。 晋 夏靖 《答陆士衡》诗:“允诚伊何,拔羣出俗。华文不修,抱此素朴。” 南朝 梁 沉约 《桐柏山金庭馆碑》:“自惟凡劣,识鉴鲜方,徒抱出俗之愿,而无致远之力。” 唐 卢照邻 《秋霖赋》:“抗高情以出俗,驰精义以入神。”
(2).谓出家。《周书·皇后传·孝闵帝元皇后》:“ 孝閔帝 元皇后 名 胡摩 , 魏文帝 第五女……﹝ 孝閔 ﹞帝被废,后出俗为尼。”
[拔滩]波涛
(1) 江湖海中的 * 浪
(2) 一种大涌浪,尤指出现在外海的
闪烁着阳光的波涛上下翻腾
宋代,方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