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石山】作者:吴宣 朝代:明代
[霁石山]霁石山原文
峭石奇峰夹翠流,竹篱钟鼓又晴秋。
野僧匍匐瞻行色,便道世间无此游。
[霁石山]诗词问答
问:霁石山的作者是谁?答:吴宣
问:霁石山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霁石山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吴宣的名句有哪些?答:吴宣
[霁石山]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出处: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八十八
[霁石山]参考注释
[霁石山]竹篱
用竹编的篱笆。《南史·王俭传》:“ 宋 世,宫门外六门城设竹篱。” 南唐 李中 《寄刘钧秀才》诗:“野鸟穿莎径,江云过竹篱。”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 黄二官 家的门外稻场,四面有疏疏的竹篱围着。”
[霁石山]钟鼓
亦作“ 钟皷 ”。1.钟和鼓。古代礼乐器。《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国语·晋语五》:“是故伐备钟鼓,声其罪也。” 唐 皮日休 《补周礼九夏系文》:“凡乐事,钟皷以奏《九夏》。”
(2).借指音乐。 宋 范仲淹 《今乐犹古乐赋》:“曷若我咸臻仁寿,共乐钟鼓。”
(3).指权贵人家的音乐。代指富贵。《陈书·徐陵传》:“但山梁饮啄,非有意於笼樊;江海飞浮,本无情於钟鼓。”
(1).钟和鼓。古代礼乐器。 汉 贾谊 《新书·数宁》:“使为治,劳知虑,苦身体,乏驰骋鐘鼓之乐,勿为可也。” 唐 韩愈 《奉和仆射裴相公感恩言志》:“林园穷胜事,鐘鼓乐清时。”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銮仪卫》:“午门鐘鼓,凡上祀郊庙受朝贺,则鸣鐘鼓以为则。”
(2).钟和鼓。亦借指音乐。《吕氏春秋·顺民》:“身不安枕席,口不甘厚味,目不视靡曼,耳不听鐘鼓。” 唐 李涉 《六叹》诗:“但将鐘鼓悦私爱,肯以犬羊为国羞。”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若敬从上人之命,即止水后,诛求聚敛,广蓄姬侍,坐於鐘鼓之间,使家败而身疾,又如之何?”
(3).钟和鼓。古代击以报时之器。 唐 杜甫 《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诗:“復有楼臺衔暮景,不劳鐘鼓报新晴。”
(4).钟和鼓。佛教法器。 清 郑燮 《别梅鉴上人》诗:“云山有约怜狂客,鐘鼓无情老比邱。”
[霁石山]野僧
(1).山野僧人。 唐 张籍 《赠王秘书》诗:“身屈祗闻词客説,家贫多见野僧招。” 宋 吴聿 《观林诗话》卷二:“新成文刻在,往事野僧传。”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余二月出门,有野僧送行。”
(2).为僧人自谦之称。 唐 皎然 《戏题》诗之一:“时人不解野僧意,归去溪头作鸟羣。”
[霁石山]匍匐
(1) 以腹贴地前进
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巡逻兵在敌军炮火下匍匐过阵地
(2) 躯体贴地(像虫、蛇、 龟)缓慢爬行
匍匐前进
(3) 使自己俯卧
匍匐在主子脚下
[霁石山]行色
行意。行旅出发前后的情状、气派;犹指行旅
即赐御酒三杯,以壮行色。——《说岳全传》
[霁石山]便道
(1) 比寻常所走的途径更直接、更近的道路
抄便道走
(2) 供步行者使用的走道,通常设置在马路的两侧
行人走人行便道
(3) 临时使用的路
[霁石山]世间
人世间;世界上。《百喻经·观作瓶喻》:“诸佛大龙出,雷音徧世间。”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三:“有饮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唐 裴铏 《崑崙奴》:“其警如神,其猛如虎,即 曹州 孟海 之犬也。世间非老奴不能毙此犬耳。” 宋 陆游 《高枕》诗:“高枕闲看古篆香,世间万事本茫茫。” 明 袁宏道 《寄散木》:“凡艺到极精处,皆可成名,强如世间浮泛诗文百倍。” 杨朔 《滇池边上》:“自古以来,人们常有个梦想,但愿世间花不谢,叶不落,一年到头永远是春天。”
吴宣,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