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题蒋南沙相国画屏五景·其一·桃柳】_乾隆 | 清代

【题蒋南沙相国画屏五景·其一·桃柳】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题蒋南沙相国画屏五景·其一·桃柳]原文

金丝锦浪舞东风,点缀阳和尺幅中。

见说花源春霭霭,遥知灞岸雨濛濛。

轻绡杂间参差绿,翠带低临深浅红。

消息化工归燮理,丹铅未许画师同。

[题蒋南沙相国画屏五景·其一·桃柳]诗词问答

问:《题蒋南沙相国画屏五景·其一·桃柳》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题蒋南沙相国画屏五景·其一·桃柳]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卷二十四

[题蒋南沙相国画屏五景·其一·桃柳]参考注释

[题蒋南沙相国画屏五景·其一·桃柳]金丝

(1).金制的线。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公主乘七寳步輦……其上仍络以真珠玳瑁,又金丝为流苏,彫轻玉为浮动。” 五代 和凝 《采桑子》词:“丛头鞋子红编细,裙窣金丝。”

(2).乐器的金属弦。 南朝 梁元帝 《和弹筝人》:“琼柱动金丝,奏声发 赵 曲。” 唐 权德舆 《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六韵》:“金丝响仙乐,剑舃 罗宗公 。”

(3).借指弦乐器。 宋 柳永 《玉楼春》词之三:“金丝玉管咽春空,蜡炬兰灯烧晓色。”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先生闻乐,喜金丝乎?喜瓦缶乎?”

(4).借指《乐经》。 清 魏源 《题嘉禾冯广文登府陔园图》诗:“ 毛公 世礼乐,尚缺《陔》《华》词,何况 齐 鲁 韩 , 孔 壁亡金丝。”

(5).比喻柳树的垂条。 唐 李绅 《柳》诗之二:“千条垂柳拂金丝,日暖牵风叶学眉。” 唐 李山甫 《柳》诗之一:“春来不忍登楼望,万架金丝著地娇。” 前蜀 韦庄 《清平乐》词:“柳吐金丝鶯语早,惆悵香闺暗老。”

(6).比喻飞溅之泉水。 宋 曾巩 《金线泉》诗:“玉甃常浮灝气鲜,金丝不定路南泉。” 金 元好问 《历下亭怀古分韵得南字》:“金丝弄晓光,玉玦响空嵌。”

(7).喻指烟草。 清 林则徐 《高阳台·和嶰筠前辈韵》词:“玉粟收餘,金丝种后,蕃航别有蛮烟。”

[题蒋南沙相国画屏五景·其一·桃柳]东风

(1) 从东方吹来的风

小楼昨夜又东风。——南唐· 李煜《虞美人》

(2) 春天的风

(3) 比喻革命的巨大力量或高涨的革命气势

东风吹向天地外,荡尽人间群魔妖。——《天安门诗八首》

[题蒋南沙相国画屏五景·其一·桃柳]点缀

(1) 衬托;装饰

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2) 应景儿;凑数儿

(3) 指衬托、装饰的东西

[题蒋南沙相国画屏五景·其一·桃柳]阳和

(1).春天的暖气。《史记·秦始皇本纪》:“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宋 李昴英 《瑞鹤仙》词:“想阳和早遍南州,暖得柳娇桃冶。” 明 刘基 《梅花》诗之三:“不是孤芳贞不挠,阳和争得上枯枝。”

(2).借指春天。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虽阳和布气,鹰化为鳩,至於识者,犹憎其眼。”《旧唐书·于志宁传》:“今时属阳和,万物生育,而特行刑罚,此谓伤春。” 元 萨都剌 《雪中妃子》诗:“疑是阳和三月暮,杨花飞处牡丹开。”

(3).温暖;和暖。 唐 陈子昂 《谏刑书》:“狱吏急法,则惨而阴雨;陛下赦罪,则舒而阳和。” 郁达夫 《春风沉醉的晚上》三:“如今到了阳和的春日晒着的这日中,我还不能自觉,依旧穿了这件夜游的敝袍,在大街上阔步。”

(4).喻指和悦的脸色。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孙文定公》:“公内峻外和,相对者如登 泰 华 ,坐春风,非不阳和熙熙,贮在颜间,而业已置人於青云上。”

(5).阳气。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接煞气则彫瘁於凝霜,值阳和则鬱蔼而条秀。” 唐 方干 《除夜》诗:“煦育诚非远,阳和又欲昇。” 清 姚莹 《噶玛兰台异记》:“泽源与山脉僨兴,阴晦与阳和交战,二气相薄,梗塞乍通。”

(6).祥和的气氛。 唐 李白 《古风》之十四:“阳和变杀气,发卒骚中土。” 唐 杨巨源 《上裴中丞》诗:“政引风霜成物色,语回天地到阳和。” 清 曹寅 《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诗:“光浮太乙照千门,徧召阳和布密恩。”

(7).借指佳音。 明 孙柚 《琴心记·廷尉伸冤》:“ 长卿 本意九死为期,不意阳和忽布,且喜又復官爵,还令 文园 。”

[题蒋南沙相国画屏五景·其一·桃柳]尺幅

(1).指小幅的纸或绢。 清 钱杜 《松壶画忆》卷下:“《秋桑老屋图》仅尺幅, 衡翁 晚年快心之作也。”

(2).泛称文章、画卷。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公》《穀》二传,先儒以为弟子问答之言,非如《左氏》勒为成书,原自不成尺幅。” 清 方士庶 《天慵庵笔记》卷上:“尝记 大痴老人 借居 虞山 琴川大师 兰若,作成尺幅相赠,以当僦金,世所称《僦金图》也。”

(3).借指治理的范围。 清 钱谦益 《整饬徐淮道兵备岳骏声授中宪大夫制》:“尔治 徐 治 淮 ,东南要害,在尔尺幅,朕倚毗尔者良重。”

[题蒋南沙相国画屏五景·其一·桃柳]见说

(1).告知,说明。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三:“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见説来意,并问此是何处。”

(2).犹听说。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诗:“见説 蚕丛 路,崎嶇不易行。”《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今日见説,却记得你前年间曾言 苏州 所遇,果非虚话了。” 清 李渔 《蜃中楼·离愁》:“见説红颜薄命,不信今生心儿愿儿果得盈。”

[题蒋南沙相国画屏五景·其一·桃柳]花源

“ 桃花源 ”的省称。 唐 李白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迴谿碧流寂无喧,又如 秦 人月下窥 花源 。” 宋 梅尧臣 《新安钱学士以近诗一轴见贶用叙单悃》诗:“何须到云壑,便若游 花源 。” 清 孙枝蔚 《为农》诗之四:“生年当 万历 ,临老忆京师。劝诫尤难忘, 花源 去莫迟。”

[题蒋南沙相国画屏五景·其一·桃柳]春霭

春日的云气。 唐 高适 《登广陵栖灵寺塔》诗:“远思驻江帆,暮时结春靄。” 唐 李德裕 《金松赋》:“含春靄而葱蒨,映夕阳而的皪。” 宋 陈与义 《雨中》诗:“古泽生春靄,高空落暮鳶。”

[题蒋南沙相国画屏五景·其一·桃柳]遥知

谓在远处知晓情况。 唐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宋 王安石 《梅花》诗:“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金 元好问 《汴禅师自断普照石为斫以诗见饷为和》之一:“遥知玉音在,洗耳俟研磨。”

[题蒋南沙相国画屏五景·其一·桃柳]濛濛

1.迷茫貌。《诗·豳风·东山》“零雨其濛” 汉 郑玄 笺:“归又道遇雨,濛濛然。” 汉 严忌 《哀时命》:“雾露濛濛,其晨降兮。” 唐 吉师老 《鸳鸯》诗:“江岛濛濛烟靄微,緑芜深处刷毛衣。” 明 陈恭尹 《登祝融峰》诗:“濛濛在太古,乾坤犹未判。” 冰心 《最后的安息》:“对面山峰上,云气濛濛,草色越发的青绿了。”

2.纷杂貌。 汉 枚乘 《梁王菟园赋》:“羽盖繇起,被以红沫,濛濛若雨委雪。” 唐 贾岛 《送神邈法师》诗:“柳絮落濛濛, 西州 道路中。” 宋 晏殊 《踏莎行》词之五:“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清 陈维崧 《点绛唇·和成容若韵》词:“西风恶,数声城角,冷雁濛濛落。”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黄鹂低鸣,飞絮濛濛。”

3.浓盛貌。 唐 张籍 《惜花》诗:“濛濛庭树花,坠地无颜色。”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一折:“愁云靄靄,杀气濛濛。”

[题蒋南沙相国画屏五景·其一·桃柳]轻绡

一种透明而有花纹的丝织品。《汉书·元帝纪》“ 齐 三服官” 颜师古 注引 李斐 曰:“春献冠幘縰为首服,紈素为冬服,轻綃为夏服,凡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一·粤诗》:“ 南越 轻綃似碧云,裁为 飞燕 御风裙。” 茅盾 《子夜》一:“她们身上的轻绡掩不住全身肌肉的轮廓。”

[题蒋南沙相国画屏五景·其一·桃柳]参差

(1) 不齐

参差荇菜。——《诗·周南·关睢》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早晚相差

参差了三两年

(3) 差池;失误

没半点儿参差

译意参差

(4) 马虎

不敢参差

(5) 关系不融洽

人人不睦,个个参差

[题蒋南沙相国画屏五景·其一·桃柳]深浅

(1) 指水的深度

水很浑浊,无法看清这条河的深浅

(2) 比喻言语、行为的分寸

说话不知深浅

(3) 浓或淡

颜色深浅各异的布料摆在柜台上

[题蒋南沙相国画屏五景·其一·桃柳]消息

(1) 情况报道

消息灵通人士

(2) 音信

杳无消息

[题蒋南沙相国画屏五景·其一·桃柳]化工

(1) 化学工业的简称

化工厂

(2) 化学工程的简称

化工系

(3) 自然的造化者

[题蒋南沙相国画屏五景·其一·桃柳]燮理

(1).协和治理。《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 孔 传:“和理阴阳。” 明 唐顺之 《观道士祈雨》诗之二:“巫舞商阳古有之,神灵风雨灌坛时。阴阳燮理输谁力?秪遣儿童颂法师。” 欧阳予倩 《桃花扇》第三幕第一场:“都是相爷燮理阴阳之功。”

(2).指宰相的政务。 唐 孟浩然 《和张丞相春朝对雪诗》:“不覩丰年瑞,焉知燮理才。”

[题蒋南沙相国画屏五景·其一·桃柳]丹铅

(1).指点勘书籍用的朱砂和铅粉。亦借指校订之事。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七:“不如覷文字,丹铅事点勘。” 宋 秦观 《春日杂兴》诗之二:“丹铅费永晷,麴糵殴深愁。”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 杨 子 用修 拮据坟典,摘抉隐微,白首丹铅,厥功伟矣!”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六二:“著书不为丹铅误,中有风雪老将心。”

(2).胭脂和铅粉。古代妇女化妆用品。 宋 陆游 《探梅》诗:“高标元合着山泽,絶艳岂復施丹铅。”

(3).借指妇女。《剪灯馀话·江庙泥神记》:“奴等蒲柳陋姿,丹铅弱质。”

[题蒋南沙相国画屏五景·其一·桃柳]画师

画工;画家。 隋 薛道衡 《昭君词》:“不蒙女史进,更无画师情。” 宋 梅尧臣 《看山寄宋中道》诗:“安得老画师,写寄幽怀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六回:“原来这 江雪渔 是一位画师。”

,,

  • 【题钱维城画花卉二十四种·其十三·荷花】_乾隆 | 清代
  • 【题钱维城画花卉二十四种·其十三·荷花】_乾隆 | 清代 >> 【题钱维城画花卉二十四种·其十三·荷花】_乾隆 | 清代...

  • 【同豫轩口号】_乾隆 | 清代
  • 【同豫轩口号】_乾隆 | 清代 >> 【同豫轩口号】_乾隆 | 清代...

  • 【永安桥】_乾隆 | 清代
  • 【永安桥】_乾隆 | 清代 >> 【永安桥】_乾隆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