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二首·其二】作者:汪礼约 朝代:明代
[读史二首·其二]读史二首·其二原文
荆卿挟匕首,身死膏秦庭。
子房奋狙击,千载扬高名。
功成绩乃著,身败名俱倾。
伉侠岂殊调,惜哉谁谅情。
易水风萧萧,至今流不平。
[读史二首·其二]诗词问答
问:读史二首·其二的作者是谁?答:汪礼约
问:读史二首·其二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汪礼约的名句有哪些?答:汪礼约
[读史二首·其二]注释
1.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甬上耆旧诗卷二十一
[读史二首·其二]参考注释
[读史二首·其二]荆卿
(1).即 荆轲 。《史记·刺客列传》:“ 荆軻 者, 卫 人也……之 燕 , 燕 人谓之 荆卿 。”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 聂政 感惠而屠葅, 荆卿 絶臏以报 燕 。” 北周 庾信 《咏怀》之十:“ 李陵 从此去, 荆卿 不復还。” 宋 陆游 《东屯高斋记》:“嗟乎,辞之悲乃至是乎! 荆卿 之歌, 阮嗣宗 之哭,不加於此矣。” 清 黄鷟来 《赠陈省斋》诗之四:“ 荆卿 适 秦 时,白虹贯阳精。”
(2).指行险之人。 梁启超 《上粤督李傅相书》:“公试一自思,即尽其全力为若曹作 荆卿 ,於公何利焉?”
[读史二首·其二]匕首
(1) 短剑或狭长的 *
挟匕首以备不测。——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战国策·燕策》
(2) 又
图穷而匕首见
[读史二首·其二]秦庭
秦 朝。亦借指 秦 地 长安 。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序:“畏 南山 之雨,忽践 秦 庭;让 东海 之滨,遂餐 周 粟。”《晋书·符坚载记上》:“我本出将归 江 南,遭时不遇,陨命 秦 庭。”
[读史二首·其二]子房
(1). 西汉 开国大臣 张良 的字。曾行刺 秦始皇 未遂,逃亡 下邳 。 秦 末农民战争中为 刘邦 重要谋士; 汉朝 建立,封 留侯 。 汉 扬雄 《解嘲》:“故当其有事,非 萧 、 曹 、 子房 、 平 、 勃 、 樊 、 霍 ,则不能安。” 唐 李白 《经下邳北桥怀张子房》诗:“ 子房 未虎啸,破产不为家。”《红楼梦》第五一回:“ 马援 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説 子房 。”
(2).被子植物雌蕊下面膨大的部分,里面有胚珠。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读史二首·其二]狙击
埋伏在隐蔽处伺机袭击
狙击手
[读史二首·其二]千载
千年。形容岁月长久。《汉书·王莽传上》:“於是羣臣乃盛陈‘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载同符’。” 唐 韩愈 《歧山下》诗:“自从 公旦 死,千载閟其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三年丧》:“惟我 纯皇 孝挚性成,力阻浮议,使千载之陋,更於一旦。”
[读史二首·其二]高名
很高的名望
少有高名
[读史二首·其二]成绩
(1) 工作或学习的收获或成就;成功的业绩
成绩显著
(2) 有关的比赛结果
在比赛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3) 在一定阶段内学生作业的数量和质量
衡量学业成绩的统一考试
[读史二首·其二]败名
败坏名声。《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姜 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后汉书·郭太传》:“ 史叔宾 者, 陈留 人也,少有盛名。 林宗 见而告人曰:‘墙高基下,虽得必失。’后果以论议阿枉败名云。” 郭沫若 《南冠草》第三幕:“我们父子两代,为国为民尽忠尽孝,此心此志,誓与天地日月长垂永远,决不愿见子孙败名缺德。”
[读史二首·其二]伉侠
刚直仗义。《汉书·朱博传》:“﹝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新唐书·甄济传》:“叔父为 幽 凉 二州都督,家 衡州 ,宗族以伉侠相矜。”
[读史二首·其二]殊调
与众不同的格调、意趣。 唐 王昌龄 《观<江淮名胜图>》诗:“沙门既云灭,独往岂殊调!” 唐 李白 《上李邕》诗:“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读史二首·其二]谅情
体谅实情。京剧《猎虎记》第三场:“偏偏知府大人不肯谅情。”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十:“你是明白人,最会谅情,将心比心,替我想想吧。”
[读史二首·其二]易水
(1).水名。在 河北省 西部。源出 易县 境,入 南拒马河 。 荆轲 入 秦 行刺 秦王 , 燕太子 丹 饯别于此。《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 易水 寒,壮士一去兮不復还。” 北周 王褒 《 * 》诗:“萧萧 易水 生波, 燕 赵 佳人自多。” 唐 李白 《留别于逖游塞垣》诗:“耻作 易水 别,临歧泪滂沱。” 明 何景明 《易水行》:“寒风夕吹 易水 波, 渐离 击筑 荆卿 歌。” 曹亚伯 《武昌革命真史·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独不思该犯身伏国法,死有餘辜。何至如低徊 易水 ,凭吊 夷门 ,竟足令过客欷歔,途人感泣。”
(2).以指代 荆轲 。 清 吴伟业 《又咏古》之五:“古来有烈士, 軹里 与 易水 。”
(3).指《易水歌》。 姚华 《论文后编》:“后别为一体,《易水》、《虞兮》、《大风》诸作,为后倡矣。”参见“ 易水歌 ”。参阅《战国策·燕策三》。
[读史二首·其二]萧萧
(1) 形容马嘶鸣声
马鸣萧萧
萧萧班马鸣。——唐· 李白《送友人》
车辚辚,马萧萧。——唐· 杜甫《兵车行》
(2) 风声
风萧萧兮易水寒。——《战国策·燕策》
风萧萧
(3) 冷落凄清的样子
(4) 花白稀疏的样子
祖父看见了镜里的白发萧萧
[读史二首·其二]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无音信
(2) 直到今天
[读史二首·其二]不平
(1)
(2)
不公平
(3)
不公平的事
(4)
因不平的事而激动,愤怒或不满
先生不平,具状其囊狼怜惜之意。——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明代,汪礼约,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