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才塔】作者:董嗣杲 朝代:宋代
[辨才塔]辨才塔原文
澜翻八十一年空,争讶前身是井龙。
心静已成无上智,学知今复有谁宗。
云生遗塔封慈相,雨溅冲泉杂定钟。
几字碑阴坡老笔,声声想得旧游从。
[辨才塔]诗词问答
问:辨才塔的作者是谁?答:董嗣杲
问:辨才塔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董嗣杲的名句有哪些?答:董嗣杲
[辨才塔]董嗣杲辨才塔 书法图
辨才塔书法作品
[辨才塔]参考注释
[辨才塔]澜翻
(1).亦作“ 澜飜 ”。水势翻腾貌。《宣和画谱·董羽》:“﹝ 董羽 ﹞画水於玉堂北壁,其汹涌澜飜,望之若临烟江絶岛间。”
(2).比喻言辞滔滔不绝。 唐 韩愈 《记梦》诗:“絜携陬维口澜翻,百二十刻须臾閒。” 宋 苏轼 《戏用晁补之韵》:“知君忍飢空诵诗,口颊澜翻如布穀。” 清 钱谦益 《漳浦刘府君合葬墓志铭》:“先母授二子书,澜翻成诵,乃令就塾。”
(3).形容笔力或文章气势奔放跌宕。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三:“ 苏 黄 米 薛 笔势澜翻,各有趋向。”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黄山谷诗》:“ 东坡 随物赋形,信笔挥洒,不拘一格。故虽澜翻不穷,而不见有矜心作意之处。”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金圣叹》:“下笔益机辨澜翻,常有神助。” 黄质 《题朱生君实延龄遗墨》诗:“虚斋兀坐訥不言,文词脱手如澜翻。”
[辨才塔]十一
十月一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节;新中国成立于一九四九年的这一天
[辨才塔]前身
(1) 佛教用语。指轮回前的生命
(2) 事物的上一个状态
[辨才塔]心静
心境平和宁静
[辨才塔]上智
(1).上等智慧。《后汉书·王畅传》:“以明府上智之才,日月之曜,敷仁惠之政,则海内改观。” 南朝 梁 沉约 《七贤论》:“ 嵇生 是上智之人,值无妄之日,神才高杰,故为世道所莫容。”《豆棚闲话·大和尚假意超升》:“只説这些和尚,我始初也道都是为生死事大,发愿修行,乃是聪明上智之人勾当。”
(2).指大智之人。《孙子兵法·用间》:“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韩非子·有度》:“上智捷举中事,必以先王之法为比。” 宋 晓莹 《罗湖野录》卷一:“上智则顿悟而入。”《孽海花》第二回:“‘民可使由,不可使知’的道理,只能欺下愚,不敢蒙上智。”
[辨才塔]遗塔
古塔。 宋 苏辙 《屈原塔》诗:“山中遗塔知几年,过者迟疑不能识。” 金 郦权 《自鹤壁游善应洹山》诗:“残僧久零落,遗塔寄烟暝。” 清 劳之辨 《眺玄武湖歌》:“ 鸡鸣 十庙哀草多, 誌公 遗塔高嵯峨。”
[辨才塔]杂定
共同审定。《后汉书·马援传》:“ 显宗 召见。 严 进对闲雅。意甚异之,有詔留 仁寿闥 ,与校书郎 杜抚 、 班固 等杂定《建武注记》。”《后汉书·樊鯈传》:“ 永平 元年,拜 长水 校尉,与公卿杂定郊祠礼仪,以讖记正五经异説。”
[辨才塔]阴坡
不向阳的山坡
[辨才塔]老笔
老练娴熟的笔法。 唐 李白 《题上阳台》诗:“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何穷?”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书画》:“凡小篆喜瘦而长,竵匾之法,非老笔不能也。” 明 董其昌 《画禅室随笔·题沉石田临倪画》:“先生老笔密思,於 元镇 若淡若疏者异趣耳。” 清 郑燮 《题高凤翰寒林雅阵图》:“人但羡其末年老笔,不知规矩準绳自然秀异絶俗,於少时已压倒一切矣。”
[辨才塔]旧游
从前游玩过
重历旧游令我思绪万千
宋代,董嗣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