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沁园春 三教一理】_王玠 | 元代

【沁园春 三教一理】作者:王玠 朝代:元代

[沁园春-三教一理]沁园春 三教一理原文

道曰性金丹,儒性曰太极,性释曰玄珠性。
矧三教之道,本来同祖,心存至德,性悟真如。
阖*辟机关,抽添运用,返照回光复本初。
休分别,那些儿妙处,无字称呼。
虚中状若蓬壶。
寂静形忘一也无。
问三教根宗,谷神不死,灵源澄彻,诚意如愚。
五气朝元,五常合一,五眼圆明烁太虚。
仙儒佛,派殊而理一,到底同途。

[沁园春-三教一理]诗词问答

问:沁园春 三教一理的作者是谁?答:王玠
问:沁园春 三教一理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沁园春 三教一理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王玠的名句有哪些?答:王玠

[沁园春-三教一理]参考注释

[沁园春-三教一理]金丹

(1).古代方士炼金石为丹药,认为服之可以长生不老。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夫金丹之为物,烧之愈久,变化愈妙;黄金入火,百鍊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物,鍊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 宋 陆游 《兀坐颇念游历山水戏作》诗:“昔嘆远游生雪鬢,近缘多病学金丹。”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我呢,倒不要紧,只要将那道士送给我的金丹吃下去,就会飞升。”

(2).指鸦片、红丸一类 * 。 赵树理 《李家庄的变迁》一:“﹝ 小喜 ﹞后来吸上了金丹,就常和邻近的光棍们来往,当人贩,卖寡妇,贩金丹。” 阮章竞 《赤叶河》第一部:“赶快弄钱去 高庄 买金丹,留大先生住一宵,好好的求求他。”

[沁园春-三教一理]太极

(1).古代哲学家称最原始的混沌之气。谓太极运动而分化出阴阳,由阴阳而产生四时变化,继而出现各种自然现象,是宇宙万物之原。《易·繫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孔颖达 疏:“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2). 宋 代理学家则认为“太极”即是“理”。《朱子语类》卷七五:“太极只是一箇浑沦底道理,里面包含阴阳、刚柔、奇耦,无所不有。”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太和》:“道者,天地人物之通理,即所谓太极也。”

(3).谓天宫,仙界。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七二:“时路乌足争?太极可翱翔。”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园囿拟上林,馆第僭太极。”《云笈七籤》卷八:“太极有元景之王,司摄三天之神仙者也。”

[沁园春-三教一理]玄珠

(1).黑色明珠。 汉 刘向 《九叹·远逝》:“杖玉华与朱旗兮,垂明月之玄珠。”《南齐书·张融传》:“蟕蠵瑁蛑,綺贝绣螺。玄珠互綵,緑紫相华。” 元 王逢 《游昆山怀旧伤今》诗:“玄珠探 甓社 ,白马饮 浙水 。”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今日所谓识时之彦,为按其实,则多数常为盲子,寳赤菽以为玄珠。”

(2).道家、佛教比喻道的实体,或教义的真谛。《庄子·天地》:“ 黄帝 游乎 赤水 之北,登乎 崑崙 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 陆德明 释文:“玄珠, 司马 云:‘道真也。’” 晋 支遁 《咏怀》诗之二:“道会贵冥想,罔象掇玄珠。” 唐 陆敬 《游清都观寻沉道士》诗:“方追羽化侣,从此得玄珠。”

(3).比喻贤才或宝贵的事物。《北齐书·文苑传序》:“辞人才子,波骇云属……人谓得玄珠於 赤水 ,策奔电於 崑丘 。”此喻人才。《云笈七籤》卷六六:“夫论还丹,皆至药而为之,即丹砂之玄珠,金汞之灵异。”此喻丹药。 宋 黄庭坚 《和苏子瞻》诗:“翰林貽我东南句,窗间默坐得玄珠。” 任渊 注:“玄珠,以比 东坡 之诗。”

(4).比喻葡萄。 金 元好问 《蒲桃酒赋》:“索罔象之玄珠,荐清明於玉杯。” 明 刘基 《题画蒲萄卷子》:“迎风翠羽憣憣动,带露玄珠纂纂垂。”

(5).指墨。 金 元好问 《赋南中杨生玉泉墨》:“万灶玄珠一唾轻,客卿新以玉泉名。”

[沁园春-三教一理]三教

(1). 汉 儒谓 夏 尚忠, 殷 尚敬, 周 尚文,称为“三教”。 汉 班固 《 * 通·三教》:“王者设三教者何…… 夏 人之王教以忠,其失野,救野之失莫如敬; 殷 人之王教以敬,其失鬼,救鬼之失莫如文; 周 人之王教以文,其失薄,救薄之失莫如忠。”

(2).指儒家的施教内容,包括六德、六行、六艺、合称“三德”。 汉 徐干 《中论·治学》:“先王立教官,掌教国子。教以六德,曰智、仁、圣、义、中、和。教以六行,曰孝、友、睦、姻、任、恤。教以六艺,曰礼、乐、射、御、书、数。三教备,而人道毕矣。”

(3).佛教传入我国后,称儒、道、释为“三教”。《北史·周本纪下》:“十二月癸巳,集羣官及沙门道士等,帝升高座,辨释三教先后。以儒教为先,道教次之,佛教为后。” 唐 牛肃 《牛应贞》:“学穷三教,博涉多能。” 明 陶宗仪 《辍耕录·三教》:“上问曰:‘三教何者为贵?’对曰:‘释如黄金,道如白璧,儒如五穀。’上曰:‘若然,则儒贱邪?’对曰:‘黄金白璧,无亦何妨;五穀於世,岂可一日闕哉!’” 鲁迅 《华盖集·补白二》:“佛教初来时便大受排斥,一到理学先生谈禅,和尚做诗的时候,‘三教同源’的机运就成熟了。”

[沁园春-三教一理]来同

犹言来朝。《诗·鲁颂·閟宫》:“至于海邦, 淮夷 来同。” 马瑞辰 通释:“《説文》‘同,会合也。’朝与会同,对文则异,散文则通。诸侯殷见天子曰同,小国会朝大国亦曰同,犹诸侯朝天子曰朝,诸侯自相朝亦曰朝也。” 唐 李白 《大猎赋》:“而忽也,莫不海晏天空,万方来同。”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天子万年,四夷来同。”

[沁园春-三教一理]至德

最高的道德;盛德。《易·繫辞上》:“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论语·泰伯》:“ 泰伯 其可谓至德也已矣。”《史记·商君列传》:“论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谋於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荀君 清识难尚, 钟君 至德可师。”

[沁园春-三教一理]真如

佛教语。梵文Tathatā或Bhūtatathatā的意译。谓永恒存在的实体、实性,亦即宇宙万有的本体。与实相、法界等同义。 南朝 梁 萧统 《谢敕赉制旨大集经讲疏启》:“同真如而无尽,与日月而俱悬。”《成唯识论》卷九:“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於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 明 屠隆 《昙花记·西游净土》:“霞幢被,宝座趺,灵光随处现真如。”《红楼梦》第八七回:“屏息垂帘,跏趺坐下,断除妄想,趋向真如。” 范文澜 《唐代佛数·佛教各派》:“事物生灭变化,都不离真如。故真如即万法(事物),万法即真如。真如与万法,无碍融通。”

[沁园春-三教一理]机关

(1) 办理事务的单位或机构

慈善机关

(2) 控制整个机械的关键部分

(3) 计策;权术

识破机关

[沁园春-三教一理]运用

使用;利用。指把某种东西用于预期适合的某一目的或某人

运用知识

[沁园春-三教一理]返照回光

佛教语。谓用佛性对照检查,自我反省。 元 李寿卿 《度柳翠》第四折:“等 柳翠 来时,击响云板,唱两句道《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那其间返照回光,同登大道。” 元 李寿卿 《度柳翠》第四折:“那时节师父返照回光,和你同登大道。”参见“ 回光反照 ”。

[沁园春-三教一理]本初

原初;原始。常指古代淳朴之风。 宋 司马光 《稷下赋》:“诚能拨去浮末,敦明本初,修先王之典礼,践大圣之规模,德彼品物,威加海隅。” 清 魏源 《偶然吟为和师感兴诗而作》之七:“去国日以远,本初日以还。”

[沁园春-三教一理]分别

(1) 各自;个别

对他们应该分别对待

(2) 分头,各自,不共同,不一起

会长和秘书长分别接见了他

[沁园春-三教一理]些儿

(1).小貌。 唐 吕岩 《三字诀》诗:“些儿法,合大道。”

(2).少许,一点儿。 宋 陈亮 《祝英台近·九月一日寿俞德载》词:“世间万寳都成,些儿无欠,只待与黄花为地。”《西游记》第六三回:“水里本事,我略有些儿。” 清 纳兰性德 《临江仙》词之七:“带得些儿前夜雪,冻云一树垂垂。” 茅盾 《子夜》十五:“本来我万事都耐着些儿,现在可不能再马虎!”

(3).片刻,一会儿。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些儿来迟,已成不救,定应一命见阎王。” 明 贾仲名 《萧淑兰》第二折:“如今将学生放假三日,且在书房中独坐些儿。”

[沁园春-三教一理]妙处

(1) 美妙的地方

西山是休养的妙处

(2) 奥秘之处

自有妙处

[沁园春-三教一理]称呼

把…叫做,称为

我该怎么称呼她

[沁园春-三教一理]虚中

(1).没有杂念,心神专注。《礼记·祭义》:“孝子将祭,虑事不可以不豫,比时,具物不可以不备,虚中以治之。” 郑玄 注:“虚中,言不兼念餘事。” 清 唐甄 《潜书·思愤》:“虚中者,道所居也;空外者,心所安也。美好盈於外,爱乐縻於中,则心佚而道亡。”

(2).身体内部虚弱。《文选·枚乘<七发>》:“虚中重听,恶闻人声。” 吕向 注:“虚中,精气竭也。”

(3).虚心;谦虚。 晋 孙绰 《庾公诔》:“君子之交,相与无私;虚中纳是,吐诚诲非。” 清 唐甄 《潜书·病获》:“虚中以与人,直己以遇诈。”

(4).空腹;中空。《南史·孝义传上·郭原平》:“主人设食, 原平 自以家贫,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飱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 明 刘基 《尚节亭记》:“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

(5).石钟乳之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二·石钟乳》。

[沁园春-三教一理]蓬壶

即 蓬莱 。古代传说中的海中仙山。 晋 王嘉 《拾遗记·高辛》:“三 壶 则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壶 ,则 方丈 也;二曰 蓬壶 ,则 蓬莱 也;三曰 瀛壶 ,则 瀛洲 也。形如壶器。” 唐 沉亚之 《题海榴树呈八叔大人》诗:“曾在 蓬壶 伴众仙,文章枝叶五云边。” 清 李渔 《玉搔头·微行》:“假俺几日儿尘世逍遥,再来受 蓬壶 约。”

[沁园春-三教一理]寂静

没有声音;安静

屋子阴暗而寂静

[沁园春-三教一理]谷神

被信仰为促进谷物生长保证五谷丰收并主宰植物每年的生长、腐烂和再生的神

[沁园春-三教一理]灵源

(1).对水源的美称。 宋 王十朋 《题双瀑》诗:“瀑水 簫峯 下,灵源不可寻。” 清 魏源 《古诗答陆彦若》之二:“ 崑崙 閟灵源,滥觴储五湖。”

(2).喻帝绪,帝业。 唐 权德舆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之一:“筮水灵源濬,因山祔礼崇。”《旧唐书·礼仪志一》:“伏惟 太祖 景皇帝 构室 有周 ,建絶代之丕业……又 世祖 元皇帝 潜鳞韞庆,屈道事 周 ,导濬发之灵源,肇光宅之垂裕。”

(3).指隐者所居、远离尘世之地。 唐 吕岩 《浪淘沙》词:“我有屋三椽,住在灵源。无遮四壁任萧然。万象森罗为斗栱,瓦盖青天。” 明 高启 《赠金华隐者》诗:“灵源有路不可入,但见几片流出云中花。”

(4).指心灵。 晋 陆云 《夏府君诔》:“沦心众妙,洞志灵源。” 宋 苏辙 《遗老斋绝句》之二:“众音入我耳,诸色过吾目,闻见长歷然,灵源不受触。” 元 张宇 《闲述》诗之一:“此性生而与道俱,灵源常患少人疏。”

[沁园春-三教一理]澄彻

水清见底。即清澈。后也指思念清明

镜湖澄澈,清流泻注。——王献之《镜湖帖》

澄澈如水的眼睛

[沁园春-三教一理]诚意

诚恳的心意;使其意念发于精诚,不欺人,也不自欺

没有诚意

[沁园春-三教一理]五气朝元

道教修炼之法。谓炼内丹者不视、不听、不言、不闻、不动,而五脏之精气生尅制化,朝归于黄庭(脐内空处),叫五气朝元。

[沁园春-三教一理]五常

(1) 指仁、义、礼、智、信

(2) 五伦。封建宗法社会以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为[五伦]

三纲五常

(3) 五行

[沁园春-三教一理]合一

合而为一,合成一体

[沁园春-三教一理]五眼

佛教语。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凡夫所见为肉眼,天人禅定所见为天眼,小乘照见真空之理为慧眼,菩萨照见普度众生的一切法门为法眼,佛陀具种种眼而照见中道实相为佛眼。《大智度论》卷三三:“菩萨摩訶萨欲得五眼者,当学般若波罗蜜。”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藴终古於三季,俟通明於五眼。” 唐 独孤及 《观世音菩萨等身绣像赞》:“五眼周视,四魔怖慑。”

[沁园春-三教一理]圆明

(1).指圆镜明亮光洁。 唐 白居易 《以镜赠别》诗:“月破天闇时,圆明独不歇。”

(2).佛教语。谓彻底领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劫比罗伐窣堵国》:“今产太子,当证三菩提,圆明一切智。” 宋 沉辽 《代人上杭守赵资政生辰》诗:“至诚无隐蔽,妙识造圆明。”

[沁园春-三教一理]太虚

(1) 天,天空

(2) 古代哲学概念,指宇宙的原始的实体气

[沁园春-三教一理]到底

(1) 用于疑问句,表示进一步追究;究竟

你到底去不去?!

(2) 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结果

经过一番曲折,事情到底成功了

(3) 强调原因或特点;毕竟

到底是南方,四月就插秧了

到底是小孩,这些道理他还不大懂

你到底为什么不走进那间屋子

(4) 一直到完毕、结束或完成

贯彻到底

(5) 表示感叹的语气

到底还是女人心细

,

  • 【秋日用刘子彦韵·其二】_陈谟 | 元代
  • 【秋日用刘子彦韵·其二】_陈谟 | 元代 >> 【秋日用刘子彦韵·其二】_陈谟 | 元代...

  • 【卫生画山水】_王冕 | 元代
  • 【卫生画山水】_王冕 | 元代 >> 【卫生画山水】_王冕 | 元代...

  • 【【越调】斗鹌鹑_风情连夜银】_曾瑞 | 元代
  • 【【越调】斗鹌鹑_风情连夜银】_曾瑞 | 元代 >> 【【越调】斗鹌鹑_风情连夜银】_曾瑞 | 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