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寒山寺·其二十四】作者:释怀深 朝代:宋代
[拟寒山寺·其二十四]拟寒山寺·其二十四原文
有个聪明汉,家中五欲全。
吃得肉已饱,来寻僧说禅。
心口自违背,佛祖望齐肩。
不知有底急,平白要瞒天。
[拟寒山寺·其二十四]诗词问答
问:拟寒山寺·其二十四的作者是谁?答:释怀深
问:拟寒山寺·其二十四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怀深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怀深
[拟寒山寺·其二十四]注释
1. 押先韵
[拟寒山寺·其二十四]参考注释
[拟寒山寺·其二十四]聪明
(1) 天资高,记忆和理解力强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资治通鉴》
聪明人
(2) 听觉和视觉灵敏
耳目聪明
[拟寒山寺·其二十四]五欲
(1).指耳、目、鼻、口、心的欲望。《管子·内业》:“节其五欲,去其二凶。”
(2).佛教谓色、声、香、味、触五境生起的 * 。亦谓财欲、 * 、饮食欲、名欲、睡眠欲。《大智度论》卷十七:“哀哉众生,常为五欲所恼,而犹求之不已……世人愚惑,贪着五欲,至死不捨。为之,后世受无量苦。”《法华经·譬喻品》:“凡夫浅识,深著五欲。” 宋 苏轼 《以石易画晋卿难之复次前韵》:“定心无一物,法乐胜五欲。”
(3).道教沿袭其说而稍有不同。谓声、色、香、味、爱憎之欲。《云笈七籤》卷十:“五欲者,谓耳欲声,便迷塞不能止;目欲色,便 * 发狂;鼻欲香,便散其精神;口欲味,便受罪入网罗;心欲爱憎,便偏邪失正平。”
[拟寒山寺·其二十四]心口
(1) 心与口。心头,心
(2) 胸口
[拟寒山寺·其二十四]违背
不符合;不遵循
违背了意愿
[拟寒山寺·其二十四]佛祖
(1).佛教称修行成道者为佛,开创宗派者为祖师,故称成佛作祖者为佛祖。 宋 志磐 有《佛祖统纪》五十四卷,详载 天台宗 的源流。 宋 苏轼 《和蔡景繁海州石室》诗:“前年开阁放柳枝,今年洗心归佛祖。” 宋 何薳 《春渚纪闻·苏黄秦书各有所僻》:“余家收 山谷 所书禪句几三十餘首,有云……‘自是钓鱼船上客,偶除鬚鬢著袈裟,佛祖位中留不住,夜来依旧宿芦花。’” 元 宋旡 《答无住和太初韵见寄》:“眼高无佛祖,诗癖有山兄。”
(2).指佛教的创始人 释迦牟尼 。
(3).犹言老天爷。表示惊叹之词。《红楼梦》第四一回:“ 刘姥姥 听了,摇头吐舌説道:‘我的佛祖!倒得十来隻鸡来配他,怪道这个味儿!’”
[拟寒山寺·其二十四]齐肩
(1).与肩相平。《后汉书·舆服志上》:“熊旗六斿,五仞齐肩,以象参伐。”《隋书·礼仪志六》:“垂白玉珠,十有二旒,其长齐肩。”
(2).两者高度相等。 唐 李白 《寄东鲁二稚子》诗:“小儿名 伯禽 ,与姊亦齐肩。” 宋 李南仲 《罗浮山赋》:“乃 百粤 羣山之祖,与 南岳 而齐肩。”亦比喻才能、声望相同;相提并论。 明 胡应麟 《诗薮·上国》:“大抵 元魏 之才, 子昇 独步; 高齐 之誉, 邢 魏 齐肩。” 明 胡应麟 《诗薮·唐下》:“使 子建 与 应 刘 并列, 拾遗 与 王 孟 齐肩,可乎?”
[拟寒山寺·其二十四]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拟寒山寺·其二十四]有底
知道底细或内情而有把握
[拟寒山寺·其二十四]平白
清白无罪;没有原因地
总觉得他不可能平白无故离开我
平白挨一顿骂
[拟寒山寺·其二十四]瞒天
满天。《西游记》第七二回:“那怪慌了手脚……跳出水来,都跑在亭子里站立,作出法来:脐孔中骨都都冒出丝绳,瞒天搭了个大丝篷,把 八戒 罩在当中。”
宋代,拟寒山寺,释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