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连子友守淮安二首·其一】作者:许景衡 朝代:宋代
[送连子友守淮安二首·其一]送连子友守淮安二首·其一原文
古来江汉最风流,何况分符得显州。
落日淮源香泛泛,含春沁水绿悠悠。
两岐定有丰年瑞,五裤行闻载路讴。
大观督邮谁见忆,萧萧华发对沧洲。
[送连子友守淮安二首·其一]诗词问答
问:送连子友守淮安二首·其一的作者是谁?答:许景衡
问:送连子友守淮安二首·其一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送连子友守淮安二首·其一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许景衡的名句有哪些?答:许景衡
[送连子友守淮安二首·其一]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连子友守淮安二首·其一]参考注释
[送连子友守淮安二首·其一]古来
自古以来
古来如此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唐· 李白《将进酒》
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清· 林觉民《与妻书》
[送连子友守淮安二首·其一]江汉
(1). 长江 和 汉水 。《书·禹贡》:“ 江 汉 朝宗於海。”《诗·小雅·四月》:“滔滔 江 汉 ,南国之纪。” 朱熹 集传:“ 江 汉 ,二水名。”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 江 汉 之间,不惊鸡犬; 樊 襄 之下,更多冠盖。” 清 黄景仁 《黄鹤楼用崔韵》:“欲把登临倚长笛,滔滔 江 汉 不胜愁。”
(2).指 长江 与 汉水 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古 荆楚 之地,在今 湖北省 境内。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十:“ 江 汉 之君,悲其坠屨, 少原 之妇,哭其亡簪。”《后汉书·荀彧传》:“ 绍 既新败,众惧人扰,今不因而定之,而欲远兵 江 汉 ,若 绍 收离纠散,乘虚以出,则公之事去矣。”《文选·江淹<望荆山>诗》:“奉义至 江 汉 ,始知 楚 塞长。” 李善 注:“ 江 汉 , 荆 楚 之境也。”
(3).指 长江 与 汉水 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古 巴 蜀 之地。今 四川省 的东部地区。 唐 杜甫 《枯棕》诗:“嗟我 江 汉 人,生成復何有?” 仇兆鳌 注:“ 江 汉 ,指 巴 蜀 。”
(4).指 长江 与 汉水 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今 湖北省 及其附近地区。 陈毅 《吟 * 形势》:“ 江 汉 飞传 刘 邓捷,中原重见 李 郑 回。”
[送连子友守淮安二首·其一]风流
(1) 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 才华出众,自成一派,不拘泥于礼教
是真名士自风流
(3) 放荡不羁
如此风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响的婚礼
(4) 具有 * 特点或 * 上得到满足
风流小说
(5) 风俗教化
风流笃厚,禁罔疏阔。——《汉书·刑法志》
(6) 遗风,流风余韵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风度;仪表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唐· 杜甫《咏怀古迹》
(8) 风韵,多指好仪态
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红楼梦》
[送连子友守淮安二首·其一]何况
(1) 不消说
一项改革都会经过不少曲折,更何况一场革命
(2) 更加
学好本民族的语言尚且要花许多力气,何况学习另一种语言呢
(3) 表示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追加理由,用法基本上同[况且]
何况供百人。——清· 洪亮吉《治平篇》
你去接他一下,这儿不好找,何况他又是第一次来
[送连子友守淮安二首·其一]分符
犹剖符。谓帝王封官授爵,分与符节的一半作为信物。 唐 孟浩然 《送韩使君除洪州都曹》诗:“述职抚 荆 衡 ,分符袭宠荣。” 明 张凤翼 《红拂记·传奇大意》:“到海上坐展雄图,功成日同归完聚,列土分符。” 清 吴伟业 《赠家园次湖州守五十韵》:“乞外名都重,分符宠命仍。”
[送连子友守淮安二首·其一]落日
夕阳
[送连子友守淮安二首·其一]泛泛
(1) 荡漾的样子,浮动的样子泛泛其景。——《诗·邶风·二子乘舟》
(2) 又
泛泛杨舟。
(3) 不深入;平平常常
泛泛之交
[送连子友守淮安二首·其一]含春
(1).含着春色。 南朝 梁简文帝 《列灯赋》:“草含春而动色,云飞采而轻来。” 隋 江总 《三善殿夜望山灯》诗:“百花疑吐夜,四照似含春。”
(2).指带着笑容。《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太太满脸含春説道:‘好叫老爷得知,俩媳妇都有了喜了。老爷説可乐不可乐?’”《明珠缘》第四一回:“盈盈粉面媚含春,疑是凌波出 洛神 。”
(3).带着春意。犹怀春。 五代 牛希济 《临江仙》词:“弄珠游女,微笑自含春。”
[送连子友守淮安二首·其一]水绿
很浅的绿色
[送连子友守淮安二首·其一]悠悠
(1) 长久,遥远
悠悠长夜
(2) 遥远的
悠悠未来
(3) 形容从容不迫
(4) 众多
(5) 荒谬
悠悠之谈
(6) 飘动的样子
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
(7) 庸俗
(8) 形容忧伤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形容悠闲自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悠悠自得
[送连子友守淮安二首·其一]两岐
亦作“ 两歧 ”。1.分为两支。《后汉书·张堪传》:“﹝ 张堪 ﹞拜 渔阳 太守……乃於 狐奴 开稻田八千餘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 张君 为政,乐不可支。’” 唐 吕温 《道州观野火》诗:“遍生合颖禾,大秀两岐麦。”
(2).指两个分岔。 南朝 齐 谢朓 《将游湘水寻句溪》诗:“瑟汩泻长淀,潺湲赴两岐。” 宋 陆游 《雪作》诗:“飞蝗扫地无遗种,瑞麦连云有两歧。” 明 李东阳 《周公神道碑》:“麦有两岐,芝有三秀。”
(3).称颂地方官吏改善农业有方,民乐年丰。 南朝 齐 谢朓 《答张齐兴》诗:“子肃两岐功,我滞三冬职。” 宋 王安石 《送李才元校理知邛州》诗:“北堂已足夸三釜,南亩当今识两歧。”
(4).借指麦子。 南朝 梁 沉约 《留真人东山还》诗:“待余两岐秀,去去掩柴扉。”
(5).指特异之禾稼。 前蜀 韦庄 《<又玄集>序》:“是知美稼千箱,两岐爰少;繁絃九变,大护殊稀。”
(6).两种意见分歧;两种办法不统一。《宋史·王觌传》:“若悉考同异,深究嫌疑,则两歧遂分,党论滋炽。” 张孝若 《南京政府成立》第一节:“而 湘 赣 代表均已先后到 鄂 , 粤 代表 黄 君 克强 亦本在 汉阳 ,故復电催各省迅即派员赴 鄂 ,以免两歧。”
[送连子友守淮安二首·其一]丰年瑞
(1).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盈尺则呈瑞於丰年,袤丈则表沴於阴德。”后以“丰年瑞”谓冬月所降之雪。 唐 孟浩然 《和张丞相<春朝对雪>》:“不覩丰年瑞,安知燮理才。” 明 陈继儒 《辟寒部》卷二引近臣献词:“看来不似飞花,片片是丰年瑞。”
(2).词牌名。即《水龙吟》。
[送连子友守淮安二首·其一]五裤
见“ 五絝 ”。
[送连子友守淮安二首·其一]载路
满路。《诗·大雅·生民》:“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朱熹 集传:“载,满也。满路,言其声之大也。” 晋 左思 《魏都赋》:“餘粮栖亩而弗收,颂声载路而洋溢。”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威令首涂,仁风载路。” 清 归庄 《城陷后二十日访得兄子益孙所在抱之以归口占四绝句》之四:“三日啼飢声载路,赖渠裹饭进王孙。”
[送连子友守淮安二首·其一]大观
景象盛大壮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蔚为大观
[送连子友守淮安二首·其一]督邮
官名。 汉 置,郡的重要属吏,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教令,兼司狱讼捕亡。 唐 以后废。《汉书·尹翁归传》:“ 延年 大重之,自以能不及 翁归 ,徙督邮。”《后汉书·何敞传》:“立春日,常召督邮还府。” 唐 卢纶 《送鲍中丞赴太原》诗:“专幙临都护,分曹制督邮。”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罗邺》:“既而俯就督邮,不得志。” 清 袁枚 《随园随笔·督邮》:“ 史弼 迁 山阳 太守,其妻 鉅野 薛氏 ,以三互之禁,转拜 平原 相督邮,似督邮官卑而权重。此 渊明 所以有折腰之説。”
[送连子友守淮安二首·其一]萧萧
(1) 形容马嘶鸣声
马鸣萧萧
萧萧班马鸣。——唐· 李白《送友人》
车辚辚,马萧萧。——唐· 杜甫《兵车行》
(2) 风声
风萧萧兮易水寒。——《战国策·燕策》
风萧萧
(3) 冷落凄清的样子
(4) 花白稀疏的样子
祖父看见了镜里的白发萧萧
[送连子友守淮安二首·其一]华发
斑白的头发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送连子友守淮安二首·其一]沧洲
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 三国 魏 阮籍 《为郑冲劝晋王笺》:“然后临沧洲而谢 支伯 ,登 箕山 以揖 许由 。” 南朝 齐 谢朓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既欢怀禄情,復协沧洲趣。” 唐 杜甫 《曲江对酒》诗:“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悲伤未拂衣。” 清 林则徐 《中秋炮台眺月有作》诗:“涵空一白十万顷,浄洗素练悬沧洲。”
宋代,许景衡,送连子友守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