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苑双柳树复枯其一叠韵志感】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南苑双柳树复枯其一叠韵志感]原文
种柳补成双,双双期未久。
经年此一过,独树临芜亩。
昔为旧者伴,今待新为友。
停鞭契菀枯,真似狮子吼。
彭殇本齐年,宾主亦其偶。
大椿过八千,朝槿荣其后。
底事重欢悲,强兮新与旧。
灵和傥悟此,是谓无量寿。
[南苑双柳树复枯其一叠韵志感]诗词问答
问:《南苑双柳树复枯其一叠韵志感》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南苑双柳树复枯其一叠韵志感]注释
1. 押词韵第十二部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三十
[南苑双柳树复枯其一叠韵志感]参考注释
[南苑双柳树复枯其一叠韵志感]成双
(1) 构成一对
(2) 结为夫妻
[南苑双柳树复枯其一叠韵志感]双双
(1).相并;成双。《公羊传·宣公五年》:“‘冬, 齐 高固 及子 叔姬 来。’何言乎 高固 之来?言 叔姬 之来,而不言 高固 之来,则不可。 子公羊子 曰:其诸为其双双而俱至者与?” 何休 注:“言其双行匹至,似於鸟兽。” 唐 权德舆 《秋闺月》诗:“稍映妆臺临綺窗,遥知不语泪双双。”《儿女英雄传》第十回:“説着便自己过去,扶了 张姑娘 同 安公子 站齐了,双双磕下头去。” 茅盾 《脱险杂记》十八:“那两个蹲在地上的挑夫好像触了电,一下子就双双跳了起来,而且抢过我们的行李,就要上挑了。”
(2).一对对。 南朝 梁 简文帝 《咏蝶》:“復此从风蝶,双双花上飞。” 宋 柳永 《安公子》词:“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鷺。”《西游记》第二十回:“崖前有怪石双双,林内有幽禽对对。”
[南苑双柳树复枯其一叠韵志感]经年
(1) 经过一年或若干年
此去经年。——宋· 柳永《雨霖铃》
经年不往。——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卧病经年
(2) 全年
经年裹物之用。——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南苑双柳树复枯其一叠韵志感]独树
(1).一株树;一根木。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唐 杜甫 《愁》诗:“盘涡鷺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明。” 宋 林逋 《孤山隐居书壁》诗:“直过 天竺 溪流上,独树为桥小结庐。”
(2).单独竖起。
[南苑双柳树复枯其一叠韵志感]停鞭
谓驻足。 唐 高适 《别孙訢》诗:“屈指论前事,停鞭惜旧游。” 章炳麟 《狱中闻湘人某被捕有感》诗:“藉君好颈子,来者一停鞭。”
[南苑双柳树复枯其一叠韵志感]菀枯
语本《国语·晋语二》:“﹝ 优施 ﹞乃歌曰:‘暇豫之吾吾,不如鸟乌,人皆集於苑,己独集於枯。’ 里克 笑曰:‘何谓苑?何谓枯?’ 优施 曰:‘其母为夫人,其子为君,可不谓苑乎?其母既死,其子又有谤,可不谓枯乎?枯且有伤。’”后以“菀枯”指荣枯。亦喻指荣辱、优劣等。 明 张煌言 《祭平夷侯周九苞文》:“然而菀枯者旦暮,修短者阴阳,委形顺命,夫何用其悲凉。” 清 赵翼 《浮论》诗:“识真自有 兰亭 本,肯逐时流説菀枯。” 清 冯桂芬 《与当事论捐办防堵事》:“如遇店舖,则视坐落之菀枯,生意之大小,以为等差。”
[南苑双柳树复枯其一叠韵志感]真似
犹言酷肖(兼指神与形两方面)。 元 蒲道源 《赠传神李肖岩》诗:“画师笔底要真似,妙想乃与天机通。”
[南苑双柳树复枯其一叠韵志感]狮子吼
(1).佛教语。比喻佛菩萨说法时震慑一切外道邪说的神威。见《维摩经·佛国品》。《敦煌变文集·维摩经押座文》:“请饭上方香积中,化座灯王狮子吼。”
(2).泛指传经说法。 唐 刘禹锡 《送鸿举游江西》诗:“与师相见便谈空,想得高斋狮子吼。” 宋 杨万里 《都下和同舍客李元老承信赠诗之韵》:“诗流倡和秋虫鸣,僧房问答狮子吼。” 明 李贽 《说法因由》:“务狮子吼,无野狐禪。”参见“ 师子吼 ”。
(3).喻悍妻怒骂之声。 宋 苏轼 《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诗:“ 龙丘 居士亦可怜,谈空説有夜不眠;忽闻 河东 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按, 宋 陈慥 (字 季常 )好谈佛,而其妻悍妒,故 苏轼 以佛家语赋诗戏之。亦省作“ 狮吼 ”。《再生缘》第五四回:“龙图惧内愁狮吼,难道説,朕亦低头怕尔强?” 清 赵翼 《西岩招同沉既堂王梦楼两前辈燕集》诗:“閫政严或跪请咎,君家伉儷无狮吼。”参见“ 河东狮吼 ”。
[南苑双柳树复枯其一叠韵志感]彭殇
犹言寿夭。 彭 , 彭祖 ,指高寿;殇,未成年而死。语本《庄子·齐物论》“莫寿於殤子,而 彭祖 为夭”。 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 彭 殤为妄作。”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情均荣辱,则万象同归;跡混 彭 殤,则百龄俱尽。” 清 金农 《问颜大懋伦疾》诗:“《齐物》 彭 殤原可拟,同年椿菌又如何?”
[南苑双柳树复枯其一叠韵志感]齐年
(1).指同一年受朝廷征选。《南史·颜延之传》:“ 袁淑 年倍小 延之 ,不相推重。 延之 忿於众中折之曰:‘昔 陈元方 与 孔元骏 齐年文学, 元骏 拜 元方 於牀下,今君何得不见拜?’”
(2).指科举制度下同科登第。《旧唐书·武元衡传》:“始 元衡 与 吉甫 齐年,又同日为宰相。”
(3).指年龄相同的人。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九:“ 惠卿 既得位,遂叛 荆公 ,出平日 荆公 移书,有曰:‘无使齐年知。’谓 冯公京 也。 荆公 与 冯公 皆辛酉人。”
[南苑双柳树复枯其一叠韵志感]宾主
宾客和主人
宾主共进午餐
[南苑双柳树复枯其一叠韵志感]大椿
古寓言中的木名,以一万六千岁为一年。《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木,一名橓。橓,木槿也。” 郭庆藩 集释:“案《齐民要术》引 司马 云:木槿也,以万六千岁为一年。一名蕣椿。与《释文》所引小异。”后用以喻指父亲。 明 杨珽 《龙膏记·砥节》:“痛惊风大椿忽掊,恨临霜灵萱摧朽。”
[南苑双柳树复枯其一叠韵志感]朝槿
即木槿。花朝开暮落,故常用以喻事物变化之速或时间的短暂。 南朝 梁 王僧孺 《为何库部旧姬拟蘼芜之句诗》:“妾意在寒松,君心逐朝槿。” 唐 王维 《积雨辋川庄作》诗:“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明 王錂 《春芜记·感叹》:“荣枯一旦同朝槿,母子伶仃倍可怜。”参见“ 木槿 ”。
[南苑双柳树复枯其一叠韵志感]其后
在某时之后
其后,事情仍无起色
[南苑双柳树复枯其一叠韵志感]底事
(1).何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关汝诸人底事,而生异议!”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底》:“ 江 南俗语,问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 唐 以来已入诗词中。” 陈毅 《为苏南磨擦答某君书》诗:“投降缘底事?敌伪已图穷。”
(2).此事。 宋 林希逸 《题达摩渡芦图》诗:“若将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杀。” 清 李渔 《蜃中楼·怒遣》:“归向慈亲告,底事羞还怕。”
[南苑双柳树复枯其一叠韵志感]灵和
(1).指柔和恬淡清心寡欲的修养。《文选·郭璞<江赋>》:“保不亏而永固,禀元气於灵和。” 李善 注:“《春秋元命包》曰:‘水者,五行始焉,元气之凑液也。’” 刘良 注:“水柔弱,淡然无欲,利育於物,故保道不亏而长坚固,此乃灵和之气所以为也。灵和,和之气也。”
(2).指祥和的政治气氛。 三国 魏 锺会 《孔雀赋》:“有炎方之伟鸟,感灵和而来仪。”
(3).引申为和谐协调。《宋书·乐志一》:“哥倡既设,休戚已徵,清浊是均,山琴自应。斯乃天地之灵和,升降之明节。” 明 宋濂 《思媺人辞》:“群神衎衎以方响兮,奏灵和之凤笙。”
(4).古代善琴者。《文献通考·乐十》:“自古善琴者八十餘家,一十八样,究之雅度,不过 伏牺 、 大舜 、夫子、 灵开 、 灵和 五等而已。餘皆求意新状奇,终乖古制,君子不贵也。”
(5).殿名。 宋 徐铉 《柳枝·座中应制》词之一:“君恩还似东风意,先入 灵和 蜀 柳枝。” 宋 陈亮 《七娘子·三衢道中作》词:“风流家世传 张绪 ,似 灵和 新种垂杨缕。”参见“ 灵和殿 ”。
(6).指柳。
[南苑双柳树复枯其一叠韵志感]无量寿
(1).极言高寿,长生不老。 唐 张说 《奉和同皇太子过慈恩寺》之一:“愿君无量寿,仙乐屡徘徊。”
(2).指 无量寿佛 。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其(指喇嘛教)皈依 释迦 、金刚、 毘卢 、 药师 、 无量寿 诸佛,则又似与浮屠同出。”参见“ 无量寿佛 ”。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