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浪淘沙】_李莱老 | 宋代

【浪淘沙】作者:李莱老 朝代:宋代

[浪淘沙]浪淘沙原文

宝押绣帘斜。
莺燕谁家。
银筝初试合琵琶。
柳色春罗裁袖小,双戴桃花。
芳草满天涯。
流水韶华。
晚风杨柳绿交加。
闲倚阑干无藉在,数尽归鸦。

[浪淘沙]诗词问答

问:浪淘沙的作者是谁?答:李莱老
问:浪淘沙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浪淘沙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李莱老的名句有哪些?答:李莱老

[浪淘沙]参考注释

[浪淘沙]莺燕

(1).黄莺与燕子。泛指春鸟。 唐 乔知之 《定情篇》:“鳧雁将子游,鶯燕从双栖。” 宋 郑起 《晚春即事》诗:“门外数枝杨柳薄,一春鶯燕不曾来。” 元 张养浩 《寒食游廉园》诗:“花柳巧为鶯燕地,管紘遥递綺罗风。”

(2).莺善鸣,燕善舞,因以“鶯燕”比喻歌姬、舞女或妓女。 宋 李莱老 《浪淘沙》词:“宝押绣帘斜,鶯燕谁家,银筝初试合琵琶。” 清 李渔 《意中缘·毒饵》:“妾乃 闽 莆 妓女 林天素 是也,不幸双亲弃早,将身堕入青楼,虽居鶯燕之场,时切雎鳩之慕。”

[浪淘沙]谁家

(1).何家,哪一家。《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二·蒿里》:“蒿里谁家地,聚歛魂魄无贤愚。”《水浒传》第二八回:“ 武松 忍耐不住,按定盒子,问那人道:‘你是谁家伴当?怎地只顾将酒食来请我?’”《儒林外史》第二回:“ 王举人 道:‘去年在谁家作馆?’”

(2).谁,何人。 唐 张鷟 《游仙窟》:“ 十娘 咏曰:‘眼心俱忆念,心眼共追寻;谁家解事眼,副着可怜心?’” 元 无名氏 《鸳鸯被》第二折:“他题的名姓儿别,语话儿差,空着我担个没来由牵掛,这不识羞的汉子你是谁家?” 孙犁 《澹定集·致铁凝信(三)》:“ 鲁迅 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列有对照表(即真人与书中人),也没有听说有谁家向作者提出抗议,或是起诉。”

(3).何处。 唐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 洛 城。” 宋 张元干 《石州慢》词:“谁家疏柳低迷,几点流萤明灭。”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一折:“贪和你书生打话,畅好是兜兜搭搭,因此上不知明月落谁家。”

(4).怎样。 唐 王建 《寄刘蕡问疾》诗:“年少病多应为酒,谁家将息过今春。” 宋 张炎 《数花风·别义兴诸友》词:“好游人老,秋鬢芦花共色。征衣犹恋去年客。古道依然黄叶,谁家萧瑟!”

(5).怎能。 唐 韩愈 《杏园送张彻侍御归使》诗:“归来身已病,相见眼还明。更遣将诗酒,谁家逐后生。” 宋 吴文英 《瑞龙吟·送梅津》词:“ 西湖 到日,重见梅鈿皱。谁家听琵琶未了,朝驄嘶漏。”

(6).为什么。 宋 苏轼 《秋兴》诗之一:“野鸟游鱼信往还,此身同寄水云间。谁家晚吹残红叶,一夜归心满旧山。” 宋 苏轼 《谢人见和前篇》之二:“得酒强欢愁底事,闭门高卧定谁家。” 元 张可久 《折桂令·湖上道院》曲:“ 双井 先春採茶, 孤山 带月锄花,童子谁家,贪看 西湖 ,懒诵《南华》。”

(7).甚么。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二出:“生:适来听得一派乐声,不知谁家调弄?众:《烛影摇红》。” 钱南扬 校注:“谁家调弄,犹云‘甚么曲调’。” 宋 张炎 《台城路·抵吴书寄旧友》词:“雁拂沙黄,天垂海白,野艇谁家分晓?”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8).甚么东西。 唐 杜甫 《少年行》:“马上谁家白面郎,临阶下马坐人牀。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三本第十二出:“[鬼母云]谁家一个黄口孺子,焉敢駡我?”参见 张相 《诗词曲语词汇释·谁家》。

[浪淘沙]银筝

用银装饰的筝或用银字表示音调高低的筝。 唐 戴叔伦 《白苧词》:“回鸞转凤意自娇,银筝锦瑟声相调。” 后蜀 毛熙震 《河满子》词:“曲槛丝垂金柳,小窗絃断银筝。” 清 吴伟业 《赠冯子渊总戎》诗:“十二银筝歌芍药,三千练甲醉葡萄。”

[浪淘沙]初试

为了取得更高学位的投考者的初次考试;初次试验;初次尝试

初试锋芒

[浪淘沙]琵琶

中国的一种四弦乐器,弹奏如吉他,其主要部分大如诗琴,颈部有琴柱12个以上,伸入主体部分的琵琶,是在西汉[裁筝筑]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从西汉试制,历东汉、魏晋、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汉末魏初始获[枇杷]名。魏晋时,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浪淘沙]柳色

(1).柳叶繁茂的翠色。多用以烘托春日的情思。 南朝 梁 何逊 《落日前墟望赠范广州云》诗:“轻烟澹柳色,重霞映日餘。” 唐 白居易 《杭州春望》诗:“涛声夜入 伍员 庙,柳色春藏 苏小 家。” 前蜀 韦庄 《河传》词:“何处。烟雨。 隋 堤春暮,柳色葱蘢。” 宋 黄庭坚 《呻吟斋睡起》诗:“兰牙依客土,柳色过邻墙。”

(2).指绿色。 五代 和凝 《天仙子》词:“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拈红豆弄。”

[浪淘沙]春罗

丝织品的一种。 唐 李贺 《神仙曲》:“春罗书字邀 王母 ,共宴红楼最深处。”《金史·百官志四》:“平章政事……春罗秋綾各二十五匹。” 元 萨都剌 《织女图》诗:“纤纤玉指柔且和,香钩小袜裁春罗。”

[浪淘沙]桃花

亦作“ 桃华 ”。1.桃树所开的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 唐 张志和 《渔父》词之一:“ 西塞 山前白鷺飞,桃花流水鱖鱼肥。” 元 贯云石 《折桂令·送春》曲:“落日啼鹃,流水桃花。” 清 龚自珍 《宋先生述》:“朱书如桃华,日罄五七十纸。” 杨朔 《海市》:“年年桃花开时,就像那千万朵朝霞到海岛上来。”

(2).形容女子容貌。 唐 温庭筠 《照影曲》:“桃花百媚如欲语,曾为无双今两身。” 清 徐士銮 《宋艳·驳辨》:“诗云:一从蕙死兰枯后,刚道桃花好面皮。”

(3).指桃花马。 唐 岑参 《玉门关盖将军歌》:“桃花叱拨价最殊,骑将猎向城南隅。” 宋 郭昭符 《秋日同知州潘赞善朝阳岩闲望归郡中书事》诗:“画橈渌水沙棠轻,朱鞅追风桃花速。”

(4).“ 桃花水 ”的省称。指春汛。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相逢为我话留滞,桃花春涨孤舟起。”

(5).病名。癣的一种。 清 陆长春 《香饮楼宾谈·徐氏二女》:“次女犯桃花百日,为美玉之玷。”

[浪淘沙]芳草

(1).香草。 汉 班固 《西都赋》:“竹林果园,芳草甘木。郊野之富,号为近 蜀 。” 后蜀 毛熙震 《浣溪沙》词:“花榭香红烟景迷,满庭芳草緑萋萋。” 明 沉鲸 《双珠记·家门始终》:“万古千愁人自老,春来依旧生芳草。”

(2).比喻忠贞或贤德之人。《楚辞·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王逸 注:“以言往日明智之士,今皆佯愚,狂惑不顾。” 宋 刘攽 《泰州玩芳亭记》:“《楚辞》曰:‘惜吾不及古之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自诗人比兴,皆以芳草嘉卉为君子美德。”

[浪淘沙]天涯

在天的边缘处。喻距离很远

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同是天涯沦落人。——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浪淘沙]流水

(1) 流动的水

落花流水春去也。

(2) 商店销售额

流水收入

(3) 立即;赶快;急急忙忙

他流水就说

[浪淘沙]韶华

韶光

迎得韶华入中禁,和风次第遍神州。——韩维《太后阁》

[浪淘沙]柳绿

颜色名。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写像诀》:“凡调合服饰器用颜色者:緋红,用银朱紫花合。桃红,用银朱燕支合。肉红,用粉为主,入燕支合……柳緑,用枝条緑入槐花合。”

[浪淘沙]交加

(1) 两种事物同时出现

雷电交加

(2) 交错;错杂

交加之藤。——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悲喜交加的情绪

[浪淘沙]阑干

(1) 纵横交织;弥漫嵌合

瀚海阑干百丈冰

(2) 用竹、木、金属等制成的遮拦物

(3) 横流的样子

忍不住泪珠阑干

[浪淘沙]无藉在

犹言无聊赖或无顾忌。 唐 杜甫 《送韦书记赴安西》诗:“白头无藉在,朱紱有哀怜。” 宋 刘克庄 《汉宫春·赏红梅》词:“ 唐 人更无藉在,浪比 红儿 。” 金 元好问 《赋杨生玉泉墨》诗:“涴袖 秦郎 无藉在,画眉 张遇 可怜生。”

[浪淘沙]诗文赏析

李莱老的这首《浪淘沙 》,从内容上看,其上半阕显然受了温庭筠婉约词的影响。下半阕则比较直露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思。读来深有言外之致的感觉。
与内容表达的含蓄深邃相一致,这阕词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大多不用正面涂抹。词中人物的特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多情,一是善良美丽。集中反映主人公多情的词句,除了“双戴桃花”和“数尽归鸦”之外,还可以挑出“银筝初试合琵琶”、“流水韶华”、“闲倚阑干无藉在”等。不过,要从这些词句中确切看出主人公的丰富感情来,那还是要下一番品味的功夫的。比如,之所以说“银筝初试合琵琶”与感情有关,就是因为在这种境况下弄筝鼓琴,实际上是用乐曲寄托她不尽的哀思 。至于女主人公的心灵与容貌,词中表现得更为深邃。只有在对下列各句的仔细揣摸中 ,才有可能真正接近作者的用心。“柳色春罗裁袖小,双戴桃花”写打扮,服饰与梳妆这样入时,自然是与人的娇美灵秀分不开的 。“银筝初试合琵琶”一句透露了词中人物对艺术的精通,要是没有秀美聪慧的心灵,这一点是万万办不到的。此外,主人公看见天涯芳草 ,便有感于“流水韶华”,从而面对晚风杨柳 ,又有“闲倚阑干无藉在 ”(即无聊赖)的凄楚,都些都说明她是一个通灵俊秀的美貌女子。
在情调的安排上,这首词前半阕近乎秾艳,后半阕则较为淡远,这都是由主题的表达所决定的。在上半阕中 ,词用“宝押”(押,镇帘之物)、“绣帘”描写豪华的居处 ,用“莺燕谁家 ”写优雅的环境,用“银筝初试合琵琶”写高雅的精神生活,用“柳色春罗裁袖小,双戴桃花”写精心的妆梳打扮。这样,越是把主人公的生活描写得荣耀富贵,便越突出了她心灵的唯一缺憾 ——爱人久旅不归 。因此,她戴花必“双 ”,裁春衫一定要适时,这又都是她盼归心理的反映 。而求侣觅双的莺燕却更叫她空添惆怅 ,那么“银筝”“琵琶”上的曲子 ,当然在诉说她的苦闷心思了。到了下半阕,作者有意改变了字面的色彩。在这里,“芳草天涯”是凄迷孤独的,“晚风杨柳绿交加”是淡寞晦暗的,“归鸦”是寂寞的,而“流水韶华”的感叹 ,“闲倚阑干”的情态,“数尽归鸦”的行为,又都是十分荒凉悲苦的。如果说,上半阕的艳丽是对主人公情绪的反衬的话,那么下半阕的暗淡,就正是主人公心理的真实写照了。

,

  • 【镇东行送汤丞相帅绍兴】_范成大 | 宋代
  • 【镇东行送汤丞相帅绍兴】_范成大 | 宋代 >> 【镇东行送汤丞相帅绍兴】_范成大 | 宋代...

  • 【晚坐同杨文叔赋】_韩维 | 宋代
  • 【晚坐同杨文叔赋】_韩维 | 宋代 >> 【晚坐同杨文叔赋】_韩维 | 宋代...

  • 【春寒六首】_陈造 | 宋代
  • 【春寒六首】_陈造 | 宋代 >> 【春寒六首】_陈造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