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无主·其六·调名本意八首】作者:敦煌曲子 朝代:唐代
[空无主·其六·调名本意八首]原文
身心合散无根棳。阴界诸入常解脱。
自在无碍随缘用。冤亲憎爱永以割。
能通达。涅盘大海为衣钵。
清净慧命以自活。断饥渴。
周旋往返湛不动。少时何谢佛菩萨。
[空无主·其六·调名本意八首]诗词问答
问:《空无主·其六·调名本意八首》的作者是谁?答:敦煌曲子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敦煌曲子的名句有哪些?答:敦煌曲子
[空无主·其六·调名本意八首]注释
1. 押曷韵 出处:敦煌歌辞总编卷三
[空无主·其六·调名本意八首]参考注释
[空无主·其六·调名本意八首]身心
(1) 肉体和精神
身心健康
(2) 心思,精神
身心恍惚
(3) 指人的品德修养
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层己焉而不可得也。——清· 刘开《问说》
[空无主·其六·调名本意八首]合散
(1).聚合消散;聚集分离。《文选·贾谊<鵩鸟赋>》:“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 李善 注引《鹖冠子》:“同合消散,孰识其时。” 汉 焦赣 《易林·解之咸》:“登几上车,驾駟南游。合散从横, 燕 秦 以强。”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二》:“故因其合散分为数段,每段以一色名之,欲以别算位而已。”
(2).统一与分裂。 宋 叶适 《<龙川集>序》:“ 同甫 既修皇帝王霸之学,上下二千餘年,考其合散,发其祕藏。”
配制药散。《南史·宋纪上·武帝》:“﹝帝﹞见童子数人皆青衣,於榛中擣药。问其故,答曰:‘我王为 刘寄奴 所射,合散傅之。’”
[空无主·其六·调名本意八首]无根
(1).没有根部。《管子·内业》:“凡道无根无茎,无叶无荣。” 尹知章 注:“道非如卉木,而有根茎花叶也。”《太平御览》卷五一○引 三国 吴 虞翻 《与弟书》:“芝草无根,醴泉无源。”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二:“蓬生非无根,漂荡随高风。”
(2).没有根基;没有依据。 汉 刘向 《说苑·建本》:“见人不可以不饰,不饰则无根,无根则失理。” 宋 苏轼 《李氏山房藏书记》:“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但谣言则其实大抵无根,所以我没有动。”
(3).比喻行踪无定。 宋 晁补之 《忆少年·别历下》词:“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
[空无主·其六·调名本意八首]阴界
即阴间。 唐 王维 《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诗:“色声何谓客,阴界復谁守。” 清 袁枚 《新齐谐·禹王碑吞蛇》:“遂裹粮入阴界,行五十里许。” 鲁迅 《书信集·致增田涉》:“六部使者是阴界的使者,文中的‘此’,即指阴界。”参见“ 阴间 ”。
[空无主·其六·调名本意八首]解脱
(1) 佛教指脱离苦恼,自在无碍
果解脱否。——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2) 甩掉;脱身
诸事纷扰,使他无以解脱
(3) 开脱
为人解脱罪责
[空无主·其六·调名本意八首]自在
(1) 自由;无拘束
自在娇莺恰恰啼。——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无家身自在,时得到莲宫。——唐· 李咸用《游寺》
(2) 安闲自得,身心舒畅
他心中好不自在
(3) 心离烦恼的系缚,通达无碍
[空无主·其六·调名本意八首]无碍
(1).没有阻碍;没有妨碍。 汉 扬雄 《法言·君子》:“子未覩 禹 之行水与?一东一北,行之无碍也。君子之行,独无碍乎?”《红楼梦》第四一回:“有木头的杯取个来,我就失了手,掉了地下也无碍。” 茅盾 《色盲》三:“﹝ 林白霜 ﹞毫无瞻顾地钉住说:‘如果你觉得告诉我是和 赵筠秋 无碍,还是请你直说罢!’”
(2).佛教语。谓通达自在,没有障碍。 南朝 梁简文帝 《 * 颂》:“我有无碍,共向圆常。” 宋 朱松 《书永和寺壁》诗:“道人法力真无碍,解遣龙孙吐浪花。”
[空无主·其六·调名本意八首]随缘
(1).佛教语。谓佛应众生之缘而施教化。缘,指身心对外界的感触。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然羣生之神,其极虽齐,而随缘迁流,成麤妙之识,而与本不灭矣。” 唐 戴叔伦 《赠行脚僧》诗:“补衲随缘住,难违尘外踪。”
(2).顺应机缘;任其自然。《北齐书·陆法和传》:“ 法和 所得奴婢,尽免之,曰:‘各随缘去。’” 唐 张籍 《赠道士宜师》诗:“自到王城得几年, 巴 童 蜀 马共随缘。”《古今小说·单符郎全州佳偶》:“随缘快活,亦足了一生矣。” 郭沫若 《圣者》:“到处随缘是我家,一篇《秋水》一杯茶。”
[空无主·其六·调名本意八首]冤亲
指仇人和亲人。 五代 守澄 《景福寺重修思道和尚塔铭》:“冤亲普摄,凡圣齐收。”
[空无主·其六·调名本意八首]憎爱
憎恨与喜爱。《韩非子·解老》:“处乡不节,憎爱无度,则争鬭之爪角害之。”《后汉书·文苑传下·刘梁》:“不在逆顺,以义为断;不在憎爱,以道为贵。” 宋 曾巩 《泰山谢雨文》:“其虚心也,物有来而必应;其公听也,无憎爱之常情。”
[空无主·其六·调名本意八首]通达
(1) 通情达理
通达人情
(2) 通行无阻
通达的道路
(3) 通到
这条路通达边境
[空无主·其六·调名本意八首]涅盘
亦作“湼槃”。 1.佛教语。梵语的音译。旧译“泥亘”、“泥洹”。意译“灭”、“灭度”、“寂灭”、“圆寂”等。是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一般指熄灭生死轮回后的境界。 晋 僧肇 《涅槃无名论》:“涅槃之道,盖是三乘之所归,方等之渊府。”《魏书·释老志》:“湼槃译云灭度,或言常乐我浄,明无迁谢及诸苦累也。” 宋 王安石 《请秀长老疏》:“虽开方便之多门,同趣涅槃之一路。” 清 龚自珍 《发大心文》:“佛湼槃时,受我最后法供。”
(2).作为死亡的美称。 徐迟 《火中的凤凰》七:“这是一只火中的凤凰,一只新生的凤凰,它在大火之中涅槃,却又从灰烬里新生。”
[空无主·其六·调名本意八首]大海
外海,并不封闭在海岬之间或不包括在海峡之内的那部分海洋
[空无主·其六·调名本意八首]衣钵
原指佛教中师父传授给徒弟的袈裟和钵,后泛指传授下来的思想、学问、技能等
[空无主·其六·调名本意八首]清净
(1) 心境洁净,不受外扰
清净守节
(2) 安定,不纷扰
图清净
(3) 清洁纯净
清净的山,清净的水
(4) 简明不繁
清净简易
(5) 佛教语。指远离恶行与烦恼
出家清净
[空无主·其六·调名本意八首]慧命
(1).指弘传的佛法。佛教以智慧为法身的寿命,智慧夭,则法身亡,故云慧命。 宋 张商英 《护 * 》:“如斯人也,使之侍君,则佞其君,絶佛种性,断佛慧命。” 清 钱谦益 《毛子晋六十寿序》:“吾友 萧伯玉 、 范质公 议藏《大藏》方册, 子晋 誓愿荷担,续佛慧命。皮纸骨笔,不遑恤也。”
(2).引申指人的智慧所注。 清 周亮工 《书陈石门再游燕台诗后》:“过数日又復袖去,盖恐僕患难中匆匆遗失,断人慧命, 石门 之意何深歟!”
(3).僧人的尊称。 唐 道宣 《四分律行事钞》卷下:“下座称上座为尊者,上座尊下座为慧命。”
[空无主·其六·调名本意八首]自活
自求生存。《淮南子·道应训》:“为人君而欲杀其民以自活也,其谁以我为君者乎?”《三国志·魏志·倭传》:“有千餘户,无良田,食海物自活,乘船南北市糴。”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二:“﹝ 晏 ﹞访二人,皆死矣,妻子方贫,不能自活。”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外人疑妇何以自活,然无迹可见,姑以为尚有蓄积而已。”
[空无主·其六·调名本意八首]饥渴
(1).腹饿口渴。《诗·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苟无飢渴。”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此蛇所以致鸟雀而捕之者,今留付汝,幸善饲之,勿令飢渴。” 艾青 《春》诗:“而这古老的土地呀,随时都像一只飢渴的野兽,舐吮着年轻人的血液,顽强的人之子的血液。”
(2).比喻期望殷切,如飢似渴。《孔丛子·公仪》:“君若飢渴待贤,纳用其谋,虽蔬食水饮, 伋 亦愿在下风。” 清 李渔 《风筝误·遣试》:“小生方在惊疑之际,彼妇正在飢渴之中。” 郭沫若 《洪波曲》第五章二:“对于飢渴着胜利的老百姓,即使小败已经就是好消息了,何况还是‘大捷’。”
(1).腹饿口渴。饥,通“ 飢 ”。《商君书·战法》:“民倦且饥渴。”
(2).比喻期望殷切,如飢似渴。 宋 曾巩 《到亳州与南京张宣徽启》:“始敢通牋记参候之礼,庶几将心诚饥渴之勤载省孤蒙。”
[空无主·其六·调名本意八首]往返
(1) 一去一来;来回
往返四十里
(2) 反复
[空无主·其六·调名本意八首]少时
年幼时;少年时期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史记·陈涉世家》
[空无主·其六·调名本意八首]菩萨
(1) 佛家语。梵语 bodhisattva 的音译,也是菩提萨埵的省略,菩提是觉悟的意思,萨埵是有情的意思。又译为大道心众生;佛教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地位仅次于佛的人;特指大乘佛教中作为神而加以崇拜者
(2) 泛指佛
(3) 泛指某些神
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儒林外史》
(4) 比喻心肠慈善的人
唐代,敦煌曲子,空无主,调名本意八首